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早教 > 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成双成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成双成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成双成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成双成对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成双成对,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认识一双一对的概念形成。

  2、引导幼儿说出手套、鞋子为一双的单位量词。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事先收集若干双干净的手套;

  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3、每组一张作业纸及人手一张作业贴纸。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二、导入。

  1、师:宝宝们,今天呀,我们班上不但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而且还有客人来了,你们看看,谁来了?(手套宝宝)

  2、情境表演

  —咦!手套宝宝,你怎么哭了?

  —我,我本来是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的,可不小心走散了。

  —我来了,我来了!(连指手套出场)

  —不对,不对,不对,你长得跟我不一样,不是我的好朋友。

  3、师:宝宝们,这是它的好朋友吗?(不是)为什么不是?(让幼儿回答)它们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样式上看)。它们有这么多地方长得不一样,不是一对好朋友,那它的好朋友到底在哪里呢?

  —来了,来了,我在这儿。

  4、师:这个是不是它的好朋友呢?(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来听听手套宝宝怎么说。

  —对,对,对,它是我一模一样的好朋友(两只手套靠拢)。

  5、总结:原来两只颜色一样、样式一样、大小也一样的手套宝宝呀,才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手套,两只手套,就是一双手套。

  三、为手套宝宝找朋友。

  1、师:老师现在把这一双手套夹到绳子上去,宝宝们,老师这有很多手套宝宝不是和它的好朋友一双一双的在一起,你们能不能为每只手套宝宝都找到好朋友,找到好朋友后,也跟吴老师那样把它们一双一双的夹在绳子上。好,我们去为手套宝宝找朋友吧。

  2、放《找朋友》音乐,幼儿为手套宝宝找朋友。

  四、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一双一双的。

  1、师:宝宝们真能干,帮这么多的手套宝宝找到了好朋友,配对成了这么多双手套,我来看看,你们都找对了没有。

  2、总结:原来手套是一双一双在一起的,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

  3、引导幼儿回答。

  五、再引导幼儿找找,头、身体上有哪些部位是成双成对的。

  1、师:宝宝们再找找看,我们头、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也是成双成对的。

  2、引导幼儿回答。

  3、总结。原来我们身体上还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部位。

  六、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老师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帮什么忙呢?你们看看,老师这有张图卡,图卡上有很多鞋子、手套、袜子,但它们都不是一双一双的在一起,我要请你们把它们一双一双整整齐齐的用固体胶粘到这三个篮子里,你们仔细看看,鞋子、手套、袜子分别应放进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老师有一个要求:这次一组的小朋友共用一张作业纸,整组的小朋友都把你们手上的鞋子一双一双粘到紫色的篮子里,把……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没有?

  3、好!宝宝们轻轻地搬椅子坐过去,我看看哪组的宝宝完成得又快又好。

  4、简单讲解每组作业。

延伸阅读:幼儿园教案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一份完整的幼儿园教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1.活动标题:通常为活动主题名称,例如“小蚂蚁搬家”。

2.活动目标: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例如,可以让幼儿学会穿脱衣服,同时让他们懂得关爱和帮助别人。

3.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教具与教学设备的准备、家园配合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心理准备。

4.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导入、学习巩固以及操作运用三部分。导入的形式有情景导入、故事导入、魔法导入、谈话导入等。学习于巩固部分,主要是明确孩子学习的内容,以便达成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操作运用部分,主要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让幼儿投入到实践中求真知。

5.活动反思:对本次活动的教育效果做简单的总结,针对本次教育活动做简单的提问或者探讨,看看还有什么可以进步的地方,并尝试一下别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6.活动延伸:根据本次活动的难易程度,引导幼儿延伸到生活中,在领悟的基础上再次的运用知识,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并挖掘自己的潜力,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

    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