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巴山豆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巴山豆的功效与作用 巴山豆的副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巴山豆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巴山豆的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此豆不能做冰棒吃,因为有毒,他是一种中药有泻下去积,逐水退肿的作用。
红豆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遍使用到的食材,比如说我们经常煮八宝粥、薏米红豆粥等,都需要用到红豆。之所以红豆的用途和做法如此广泛,主要是红豆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红豆中富含钾和抗氧化物质,能够很好的维护心肌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巴山豆又叫做爬山豆、竹豆、饭豆、眉豆等别名,各地名称不一。根可入药,叫做爬山豆根,主治感冒发热;湿热痢疾;黄疸;肠风下血;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乳痈,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止血。治高热,赤痢,肠风下血,吹乳,跌打损伤,月家病。
眉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 磷、铁及食物纤维、维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C和氰甙、酪氨酸酶等,眉豆衣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此外,还有磷脂、蔗糖、葡萄糖。另外眉豆中还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眉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眉豆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个人认为巴山豆就是赤小豆。赤小豆 (《本经》)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
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
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
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
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
花期5~8月。
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
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采集】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①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
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
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化学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味苦,温。
②《别录》:甘酸,平,无毒。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赤小豆的功效】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
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
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
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
外用:生研调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选方】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
(《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
(《独行方》) ④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
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
(《本草经》) ⑤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
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
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
(《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⑥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⑦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
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
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
(《圣惠方》赤小豆散) ⑧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度。
(《肘后方》) ⑨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
(《梅师集验方》) ⑩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
(《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
(《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
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
一切丹并用此方。
(《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
(《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
(《肘后方》) ⒃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
(《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
(《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
(《千金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
一般一次即能消肿。
治疗7例,均获效果。
②治疗肝硬化腹水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
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
每日或隔日1剂。
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1. 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 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 红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红豆1. 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适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2.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伤者,忌食百日。
1. 黑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
2. 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
3. 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
黑豆1. 适宜脾虚水肿、脚气浮肿者食用;适宜体虚之人及小儿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出虚汗者食用;适宜老人肾虚耳聋、小儿夜间遗尿者食用;适宜妊娠腰痛或腰膝酸软、白带频多、产后中风、四肢麻痹者食用;
2. 小儿不宜多食。(没有巴山豆的资料。有别名吗?)
巴山豆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山豆的副作用、巴山豆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