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十补丸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十补丸的功效与作用 十补丸的组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十补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十补丸的组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肾气丸 【异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组成] 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2 云苓10 泽泻9 丹皮9 肉桂3 熟附片3
类别:补益类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证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觉发冷,少腹不适,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
[方解] 本方中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合用,有温阳暖肾,补肾填精,化肾气、行水之功效。泽泻、丹皮、云苓以泻助补。全方温而不热不燥,滋而不腻,阴中求阳,使肾阳虚证得以根治。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肾阳不足者。
[加减法]
1.半夜小便量少者,加五味子8 ;小便量多者,加补骨脂12 巴戟10
2.治疗因为色欲放纵者,加人参10 肉苁蓉15 灵仙脾10
[衍化方剂]
1.加味肾气丸 在肾气丸基础上加入车前子10 牛膝10 ,温肾以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致的水肿。
2.十补丸 在肾气丸基础上加入鹿茸3 五味子9 ,温肾壮阳,纳气归肾,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损,精气不足等证。
【禁忌】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异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组成】干地黄128克 薯蓣64克 山茱萸64克 茯苓48克 泽泻48克 丹皮48克 桂枝 附子(炮)各16克
【用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用酒送下,加至20丸,一日三次。
【功用】温补肾气。
【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禁忌】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
【方论】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实验研究】1.抗实验理代谢的研究 《日本汉方医学》1982(4):10,给增龄大白鼠投与八味地黄丸,探讨了谷光甘肽代谢,结果①晶状体中GSH和GSSG有意义地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有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②血中GSH增加,推测八味地黄丸参与红细胞膜的谷光甘肽代谢;③睾丸中GSH增加,提示八味地黄丸参与DNA合成和谷光甘肽代谢。2.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研究》1982(1):46,用八味丸粉末给链脲佐菌素所致大鼠糖尿病模型口服,结果表明八味丸能有效地抑制其饮水量、尿量、血糖及尿糖量。而组成该方的单味药仅山茱萸有效,并进一步找到抗糖尿病有效成分为熊果酸及齐墩果酸。
【各家论述】
1.《医经溯洄集》:八味丸以地黄为君,而以余药佐之,非止为补血之剂,盖兼补气也。气者,血之母,东垣所谓阳旺则能生阴血者此也。夫其用地黄为君者,大补血虚不足与补肾也;用诸药佐之者,山药之强阴益气;山茱萸之强阴益精而壮元气;白茯苓之补阳长阴而益气;牡丹皮之泻阴火,而治神志不足;泽泻之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而补虚损五劳,桂、附立补下焦火也。由此观之,则余之所谓兼补气者,非臆说也。
2.《医方考》:渴而未消者,此方主之。此为心肾不交,水不足以济火,故令亡液口干,乃是阴无阳而不升,阳无阴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济耳!故用肉桂、附子之辛热壮其少火,用六味地黄丸益其真阴。真阴益,则阳可降;少火壮,则阴自生。肾间水火俱虚,小便不调者,此方主之。肾间之水竭则火独治,能合而不能开,令人病小便不出;肾间之火熄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合,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附子、肉佳之温热益其火;以熟地、山萸之濡润壮其水;火欲实,则丹皮、泽泻之酸咸者可以收而泻之;水欲实,则茯苓、山药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渗之。水火既济,则开阖治矣。
3.《千金方衍义》:本方为治虚劳不足,水火不交,下元亏损之首方。专用附、桂蒸发津气于上,地黄滋培阴血于下,萸肉涩肝肾之精,山药补黄庭之气,丹皮散不归经之血,茯苓守五脏之气,泽泻通膀胱之气化。
4.《金鉴》引柯琴: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见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
5.《古方选注》:肾气丸者,纳气归肾也。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茯苓补足三阳经。脏者,藏经气而不泄,以填塞浊阴为补;腑者,如府库之出入,以通利清阳为补。复以肉桂从少阳纳气归肝,复以附子从太阳纳气归肾。
6.《血证论》:肾为水脏,而其中一点真阳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阳秘,则呼吸细而津液调。如真阳不秘,水泛火逆,则用苓、泽以行水饮,用地、萸以滋水阴,用淮药入脾,以输水于肾,用丹皮入心,以清火安肾,得六味以滋肾,而肾水足矣。然水中一点真阳,又恐其不能生化也,故用附子、肉桂以补之。
肾气丸
【药物组成】桂心4两,干地黄1斤,泽泻8两,薯蓣8两,茯苓8两,牡丹皮6两,半夏2两。
【处方来源】《千金》卷十九。
【方剂主治】肾气不足,羸瘦日剧,吸吸少气,体重耳聋,眼暗百病。
【用法用量】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
方剂别名
桂附理中丸
药物组成
附子1两,肉桂5钱,人参1两,白术2两,干姜1两,炙草1两。
可以同时服用...主要是被肾阳.
当归,中药名。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
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虚,血滞,血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禁忌
1、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2、饮食禁忌:忌面食。
注意事项
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2、《本草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3、《医学启源》:当归,气温味甘,能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气血两虚:常配黄芪、人参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人参养荣汤(《温疫论》)。
2、治血虚萎黄、心悸失眠: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汤(《和剂局方》)。
3、治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补血调经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四物汤。若兼气虚者,可配人参、黄芪;若兼气滞者,可配香附、延胡索;若兼血热者,可配黄芩、黄连,或牡丹皮、地骨皮;若血瘀经闭不通者,可配桃仁、红花;若血虚寒滞者,可配阿胶、艾叶等。
4、治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配桂枝、芍药、生姜等同用,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当归建中汤(《千金方》)。
5、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6、治疮疡初起肿胀疼痛:与银花、赤芍、天花粉等解毒消痈药同用,以活血消肿止痛,如仙方活命饮(《妇人良方》)。
7、治痈疮成脓不溃或溃后不敛:与黄芪、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8、治脱疽溃烂,阴血伤败:可与金银花、玄参、甘草同用,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9、治风寒痹痛、肢体麻木:宜活血、散寒、止痛,常与羌活、防风、黄芪等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
10、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同用,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相关配伍
1、当归配白芍: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白芍善于养血柔肝,敛阴止痛。两药配伍,有养血理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不宁;肝血不足的头晕耳鸣,筋脉挛急;血虚血瘀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
2、当归配肉苁蓉:当归长于养血补血,润燥滑肠;肉苁蓉善于补阳益阴,润肠通便。两药配伍,可增强温润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阴虚气弱便秘等。
3、当归配熟地黄:当归补血且能行血调经;熟地黄补血且能填精益髓。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血养阴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兼有阴虚诸证。
4、当归配荆芥:当归长于补血活血;荆芥善于散风止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血止血,散风活血的作用。适用于产后血虚,风动晕仆,不省人事之急救,或血虚生风,手足抽搐,肢体震颤,皮肤瘙痒等。
5、当归配赤芍: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赤芍善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痢疾腹痛,便脓血,肝脾不和,腹中拘挛,绵绵作痛等。
6、当归配附子:当归长于养血柔肝,行血止痛;附子善于温肾壮阳,散寒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养血柔肝,温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脾土虚弱,不能统血,血去阴伤,阳气随之也伤的久治不愈及阳虚失血兼挟瘀血等。
7、当归配火麻仁: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火麻仁甘平油润,润肠通便。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等。
鉴别用药
1、生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当归的古代炮制方法有酒制、醋制、米炒、土炒、盐炒、姜汁制、吴茱萸制、芍药汁制等20余种,现代沿用的炮制品主要有生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4种。其中生当归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多用于血虚便秘、血虚体亏、痈疽疮疡等。酒当归功善活血补血调经,多用于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炒当归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多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及中焦虚寒腹痛。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多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血虚出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制品中10种无机元素,结果表明当归炮制后铅的含量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为:土炒当归≥酒炒当归当归炭生当归。有研究报告指出,当归酒浸润后再切片,其有效成分损失少,饮片质量好。酒制后水溶物增高,但阿魏酸含量不降低,而当归炭中鞣质成分约比生品高2倍。另有文献认为,阿魏酸的含量随炮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尤以当归炭损失最多。当归炮制后,当归酞内酯、亚丁基苯酞等成分的提取率明显增加,但磷脂成分下降4.95%。
2、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全当归:当归可分为头、身、尾三个部位,既可分别入药(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又可合而用之(全当归)。中医传统习惯认为,止血宜用当归头,补血宜用当归身,破血宜用当归尾,补血活血宜用全当归。有人对当归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挥发油含量:归头为0.93%,归尾为0.92%;糖的含量:归头、归尾均为5.4%;灰分:归头为5.4%,归尾为5.0%。但另有报道,以阿魏酸、挥发油中本内酯为指标,比较归头、归身和归尾的含量,结果为归尾归身归头。用X射线分析测定其金属元素,结果归头中钙、铜、锌含量高,归尾中钾、铁含量高,且差异明显。
3、熟地黄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经,皆善补血,既治血虚萎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心悸心慌、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又治久咳虚喘属肝肾亏虚者。然熟地黄微温滋腻,又善滋阴而填精生髓,治肾阴不足之腰膝酸痛、潮热盗汗、遗精,以及精血两亏诸证;兼能滋阴生津,治阴虚消渴等。当归性温兼入心、脾经,滋腻性小,又善活血调经,止痛,尤适用于血虚兼血瘀痛重者,并治胎前产后诸疾、虚寒腹痛、血痹痛麻、跌打瘀肿及痈疽脓成日久不溃或久溃不敛;尚可润肠,治血虚肠燥便秘。
4、川芎与当归:两者均味辛性温,功能活血、调经、止痛,皆治血瘀寒凝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然川芎属活血止痛药,上行头目,下走血海,行气力强,又善祛风止痛,主治头痛及风湿痹痛,肝郁气滞胁痛,尤以头痛用之为宜,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瘀均可应用。当归为补血药,甘温润补,以补血见长,兼能润肠,凡血虚、血瘀有寒之证咸宜,兼肠燥者尤佳,善治血虚、气血两虚、虚寒腹痛及痈疽疮疡。
5、桃仁与当归:两者均能活血调经,润肠通便,同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伤科跌打瘀肿,肠燥便秘。然桃仁属活血调经药,性平而甘苦润降,以破瘀生新见长,又能止咳平喘,善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咳嗽气喘。当归甘温润补,辛温行散,功善补血,可治血虚或气血两虚诸证,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
6、三七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心经,皆能活血止痛,同治跌打瘀肿、瘀血腹痛。然三七为化瘀止血药,味微苦入胃经,兼滋补之功,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善治各种内外出血,兼瘀者尤佳;现代治脑血管病及慢性肝炎等有效。当归味辛入脾经,长于补血,调经,润肠,善治血虚或气血两虚诸证,虚寒腹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
7、鸡血藤与当归:两者均味甘性温入肝经,皆具补血活血调经之功,既治血虚萎黄,又治血虚或血虚兼瘀有寒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以及跌打损伤、血痹痛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然鸡血藤味苦入肾经,药力较弱,又善舒筋活络,适用于血瘀或脉络痹阻者。当归味辛人心、脾经,药力较强,兼能止痛,血瘀重痛有寒者宜投,并治虚寒脘腹痛、疮肿初起或日久不溃或溃不收口;尚可润肠,用治血虚肠燥便秘。
8、肉苁蓉与当归:两药均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肠燥便秘。然肉苁蓉为补阳药,甘而微温,归肾、大肠经,能补肾阳,咸而滋润生精血,故又可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早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宫冷不孕。当归为补血药,甘温润补,以补血见长,兼能润肠,凡血虚血瘀有寒之证咸宜,兼肠燥者尤佳,善治血虚、气血两虚、虚寒腹痛及痈疽疮疡。当归又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用治血瘀寒凝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相关药品
当归流浸膏、当归补血口服液(丸)、当归养血丸、当归苦参丸、当归龙荟丸。
相关方剂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一般生长2年才能采挖。在10月下旬挖取,抖净泥土,去残留叶柄,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熏干,先用湿柴火熏烟,使当归上色,至表皮呈赤红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干。
炮制方法
1、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2、当归头:取净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切6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3、当归身:取切去当归头、尾的当归,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4、当归尾:取净当归尾部,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5、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取出,凉透。
6、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黄酒10kg。
7、土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伏龙肝细粉炒至表面挂土色,筛去土粉,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伏龙肝细粉20kg。
8、当归炭: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当归炭散热,防复燃。
肉苁蓉,中药名。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主治
主要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肠燥津枯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及便溏泄泻者忌服,热结便秘忌服。
相关论述
1、《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2、《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3、《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
4、《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5、《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软无力:本品味甘能补,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常配伍菟丝子、续断、杜仲同用。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小便余沥,如肉苁蓉丸(《医心方》);亦可与杜仲、巴戟天、紫河车等同用,治肾虚骨痿,不能起动,如金刚丸(《张氏医通》)。
2、用于肠燥津枯便秘:本品甘咸质润如大肠,可润肠通便,常与沉香、麻子仁同用,治津液耗伤所致大便秘结,如润肠丸(《济生方》);或与当归、牛膝、泽泻等同用,治肾气虚弱引起的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如济川煎(《景岳全书》)。
相关配伍
1、肉苁蓉配锁阳:肉苁蓉偏温润,润肠养血效力胜于锁阳;锁阳偏温燥,兴阳益精功效胜于肉苁蓉。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阳,益精血,润肠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或精血不足、大便燥结等。
2、肉苁蓉配山茱萸:肉苁蓉长于补阳益精;山茱萸善于益肾固精。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阳,固精气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阳痿,腰膝无力等。
3、肉苁蓉配杜仲: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杜仲善于补肝肾强筋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酸楚无力等。
4、肉苁蓉配火麻仁: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火麻仁善于甘平补虚,润燥滑肠。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肠通便的作用,兼能温养滋补。适用于老年人气血虚衰的津枯便秘等。
5、肉苁蓉配菟丝子:肉苁蓉长于温养精血;菟丝子善于益阴固精。两药配伍,可增强壮阳益精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等。
6、肉苁蓉配补骨脂: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补骨脂善于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益精,固精缩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早泄,妇女不孕,崩漏带下等。
7、肉苁蓉配沉香: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沉香善于行气止痛,温中止呕。两药配伍,具有润肠通便,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老人虚秘而多汗,小腹不适等。
8、肉苁蓉配巴戟天: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巴戟天善于补肾助阳,强筋健骨。两药配伍,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筋骨痿软及老年便秘等。
9、肉苁蓉配熟地黄:肉苁蓉长于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熟地黄善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益精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所致的阳痿遗精、腰膝冷痛、不孕等。
鉴别用药
1、生苁蓉、淡苁蓉、盐苁蓉、酒苁蓉:生苁蓉以补肾止浊,滑肠通便力胜,多用于肾气不足,肠燥便秘,白浊。酒苁蓉补肾助阳之力明显增强,多用于肾阳虚阳痿,腰痛,不孕。淡苁蓉、盐苁蓉则介乎生苁蓉与酒苁蓉二者之间,既能补肾阳,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宫寒不孕,及精亏肠燥便秘。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经加热炮制后其甜菜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而麦角甾醇的含量则降低。另有结果显示,盐苁蓉不仅能提高“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率,而且微量元素锌、锰、铜、铁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传统炮制品。淡苁蓉在漂洗过程中水溶性成分会大量流失,直接影响药效,应引起重视。
2、淫羊藿与肉苁蓉:两者均味甘性温而入肾经,皆能温补肾阳,同治肾阳虚之阳痿、不孕等证。然淫羊藿味辛归肝经,功能温肾壮阳,又可强筋骨,祛风湿,适用于肝肾不足之筋骨冷痛,风湿拘挛麻木,亦治肾阳虚喘咳及更年期高血压。肉苁蓉味咸归大肠经,性质柔润,药力和缓,兼能益精血,润肠通便,可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3、补骨脂与肉苁蓉:两者性温而入肾经,均能补肾阳,可治肾阳不足之证。然补骨脂味辛苦又归脾经,擅长补肾助阳,又能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故可治脾肾阳虚泄泻,肾虚气喘,还治白癜风。肉苁蓉味甘咸,性质柔润,药力和缓,偏于益精血,兼可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腰膝软弱、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4、核桃仁与肉苁蓉:两者均甘温而入肾经,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功,善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筋骨无力及肠燥便秘。然核桃仁又入肺经,具有温补肺肾,纳气定喘之功,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肉苁蓉咸而滋润,具有生精益血之功,又可用于精血亏虚所致的宫冷不孕等。
相关药品
全鹿丸、还少丹、补肾丸、五味子丸、锁阳固精丸、生力胶囊、强阳保肾丸、苁蓉通便口服液、通便灵胶囊、龙凤宝胶囊。
相关方剂
济川煎(《景岳全书》)、地黄饮子(《圣济总录》)、肉苁蓉丸(《医心方》)、肉苁蓉丸(《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上旬采挖刚出土的肉苁黄,留小采大。去掉花序或苁蓉头,晾晒于干将沙滩上或房顶上,1个多月后曲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即为甜大芸。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干燥,故把肥大者投入盐湖中,腌1-3年,用时洗去盐分,叫盐大芸。
炮制方法
1、肉苁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稍浸泡,闷润至内无干心时,晒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或将盐苁蓉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置多量清水中,每日换水2-3次,至尝之无咸味时,取出,晒至半干,再闷润至软硬适宜,切厚片,干燥。
2、酒苁蓉:取肉苁蓉片,加入黄酒拌匀,装人密闭容器内,密封,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吸尽,表面呈黑色时,取出,干燥。每肉苁蓉100kg,用黄酒30kg。
3、黑豆制肉苁蓉;取肉苁蓉用米治水漂泡3d,每日换水1次去尽咸味,刮去表面鳞叶,切15cm厚的片;然后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掺水和肉苁蓉用微火煮干,取出晒至半干,再蒸透后晒干,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晒,反复3次,晒干。每肉苁蓉100kg,用黑豆1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酒苁蓉、黑豆制苁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杜仲,中药名。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
2、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常以本品补肝肾、固冲任以安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蛇皮、玄参。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降压药利舍平、降压灵等合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镇静催眠药同用,可增加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炒用破坏其胶质,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2、《名医别录》:“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日华子》:“治肾劳,腰脊挛。”
4、《医学启源》:“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
5、《本草蒙筌》:“止小水,梦遗。”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如青娥丸(《和剂局方》)。
2、治风湿腰痛冷重,与独活、桑寄生、细辛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3、治外伤腰痛,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如杜仲散(《圣惠方》)。
4、治妇女经期腰痛,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
5、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与鹿茸、山茱萸、菟丝子等同用,如十补丸(《鲍氏验方》)。
6、安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杜仲丸,单用本品为末,枣肉为丸,治胎动不安;《简便单方》以之与续断、山药同用,治习惯性堕胎。
相关配伍
1、杜仲配独活:杜仲长于补肝肾,壮筋骨;独活善于祛风湿,止痹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腰痛冷重等。
2、杜仲配川芎: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川芎善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伤腰痛等。
3、杜仲配枸杞子:杜仲补肝肾之阳;枸杞滋肝肾之阴。两药配伍,既补肝肾之阳,又补肝肾之阴。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软无力等。
4、杜仲配当归: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善于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妇女经期腰痛等。
5、杜仲配鹿茸:杜仲长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鹿茸善于补肾助阳,生精益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等。
6、杜仲配桑寄生:杜仲长于补益肝肾,补肾安胎;桑寄生善于滋补肝肾,养血安胎。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肝肾,固冲任以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等。
7、杜仲配山药:杜仲长于补益肝肾,补肾安胎;山药善于补脾益气,补肾涩精。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气,补肾安胎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之习惯性堕胎。
鉴别用药
1、生杜仲、炒杜仲、杜仲炭、盐杜仲:自南北朝刘宋时代起,炮制杜仲开始使用辅料,并有不同的炮制方法,但近年来各地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生杜仲和盐杜仲,尤其是盐杜仲为目前杜仲之主要炮制品,应用最广。盐制后可直走下焦,增强补益肝肾作用,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胎元不固。生杜仲应用较少,长于益肝补肾,多用于头目眩晕,湿重腰痛。一般认为,杜仲炒断丝,有利于调配、煎煮和粉碎,更好地发挥药效,故传统炮制要求是“断丝而不焦化”。在实际操作中,杜仲如欲炒断丝,必须温度高,时间长,往往不易掌握断丝的火候而炒成炭。现有人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对杜仲炭提出质疑,认为杜仲既断丝又不炭化是前人炮制的原意和历代用药的主体,始于近代的杜仲炭不符合传统炮制原旨。研究表明,杜仲经炮制后,其降压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故降压作用明显强于生杜仲。
2、菟丝子与杜仲:两者均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皆具补肝肾、安胎之功,同治肾虚腰痛或软弱无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然菟丝子质润平和而兼固涩,又入脾经,为平补阴阳之品,既固精缩尿,补脾止泻,又能养肝明目,善治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视力减退,脾肾两虚之便溏或泄泻。杜仲性偏温燥,补益力更强,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兼暖下元,还能降血压,善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元虚寒之阳痿宫冷,以及肾虚或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3、桑寄生与杜仲:两药均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用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胎动不安等。但桑寄生甘、苦,苦能燥,甘能补,补肝肾,强筋骨又长于祛风湿,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杜仲甘温,以补肝肾,强筋骨,治肾虚腰痛尤宜,有扶正固本之效。
相关药品
杜仲颗粒、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青蛾丸、滋肾育胎丸。
相关方剂
右归丸(《景岳全书》)、右归饮(《景岳全书》)、独活寄生汤(《千金方》)、三痹汤(《妇人良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炮制方法
1、杜仲:取原药材,刮去残留粗皮,洗净,切成丝或块,干燥。
2、盐杜仲:增强补肾强腰作用。
(1)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取出放凉。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2kg。
(2)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拌匀,润透,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或砂烫至丝易断,取出放凉。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2kg。
(3)取杜仲丝或块,用盐水润透,放置一夜,蒸1h,取出,干燥。每杜仲丝或块100kg,用食盐0.9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盐杜仲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济生方》卷一方之十补丸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十补丸 5 《重订严氏济生方》方之十补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补丸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7 《医学心悟》卷四方之十补丸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补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十补丸
9.1 组成 9.2 功效 9.3 主治 9.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十补丸
10.1 组成 10.2 功效 10.3 主治 10.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之十补丸
11.1 十补丸的别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百一选方》卷十五方之十补丸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朱氏集验方》卷八方之十补丸
13.1 组成 13.2 功效 13.3 主治 13.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补丸
14.1 组成 14.2 功效 14.3 主治 14.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杨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补丸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之十补丸
16.1 组成 16.2 功效 16.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补丸
1 拼音
shí bǔ wán
2 概述
十补丸为方名,同名方约14首。
3 《济生方》卷一方之十补丸
《济生方》卷一方之十补丸组成为炮附子、五味子各二两,山茱萸、炒山药、牡丹皮、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酒蒸)、肉桂(去皮)、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盐酒或盐汤送下。功能益精血,补肾阳。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腰脊疼痛,小便不利[1]。
3.1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2两,五味子2两,山茱萸(取肉)1两,山药(锉,炒)1两,牡丹皮(去木)1两,鹿茸(去毛,酒蒸)1两,熟地黄(酒蒸)1两,肉桂(去皮,不见火)1两,白茯苓(去皮)1两,泽泻1两。
3.2 主治
《济生方》卷一方之十补丸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3.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盐酒、盐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十补丸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之十补丸组成为附子(切如豆大)、防风、胡芦巴、木香、巴戟天、肉桂、川楝子肉、延胡索、荜澄茄、茴香、补骨脂各一两,盐四两,黑豆一合。将附子、防风、盐、黑豆同炒以附子裂为度,去诸药,只取附子与余药为细末,酒糯米粉糊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酒送下。治寒疝厥冷,及奔豚等症而致的阳痿[1]。
5 《重订严氏济生方》方之十补丸 5.1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30克
5.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方之十补丸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5.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进下。
5.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6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补丸 6.1 组成
黄耆2两,白术2两,茯苓1两5钱,山药1两5钱,人参1两,大熟地3两,当归1两,白芍1两,山萸肉2两,杜仲2两,续断2两,枣仁2两,远志1两,北五味7钱5分,龙骨7钱5分,牡蛎7钱5分
6.2 主治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十补丸主治体虚遗精,血气大亏,健忘,心肾不交者。
6.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金樱膏为丸,每服4钱,开水送下。或用石斛4两熬膏和炼蜜为丸。每早开水送下4钱。
7 《医学心悟》卷四方之十补丸 7.1 处方
大熟地120克 当归60克 白芍60克 黄耆120克 人参60克 白术120克 茯苓60克 山药90克 枣仁60克 远志30克 山萸肉90克 杜仲90克 续断60克 北五味3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7.2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石斛120克熬膏,再加炼蜜与药末共和为丸。
7.3 功能主治
《医学心悟》卷四方之十补丸补肾固精,益气养血。治肾虚遗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疲倦乏力。
7.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早服12克,开水送下。凡使煎剂,仿效丸方。
7.5 摘录
《医学心悟》卷四
8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补丸 8.1 组成
熟干地黄(酒浸1宿)2两,艾叶(薄醋糊浆过,炒)2两,川续断(中心有丝者,去芦)2两,鹿茸(熞去毛,酒浸1宿,炙)2两,肉苁蓉(酒浸1宿,去皱皮)2两,阿胶(麸炒)2两,当归(去芦、酒浸1宿)2两,牡蛎(盐泥裹,煅3次,别研)1两,赤石脂(煅,别研)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8.2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之十补丸主治妇人虚损,血败不足。
8.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用白汤任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十补丸 9.1 组成
巴戟(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白术(米泔浸1宿,切,焙)1两,五加皮(锉)1两,石斛(去根)1两,鹿茸(去毛,酥炙)半两,人参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3分,柏子仁(研)3分,菊花3分。
9.2 功效
补元气。
9.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十补丸主治瘴气虚弱,面色萎黄,不思饮食,或困或省,心腹胀满,痞气耳鸣。
9.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临卧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十补丸 10.1 组成
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山芋1两,续断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柏子仁1两,巴戟天(去心)1两,远志(去心)1两。
10.2 功效
补益气血,壮筋骨,暖水脏。
10.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十补丸主治虚劳羸瘦。
10.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之十补丸 11.1 十补丸的别名
大补丸
11.2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肉桂(去粗皮)1两,菟丝子(酒浸软,别研细)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巴戟(去心)1两,远志(去心,姜汁浸,炒)1两,破故纸(炒)1两,赤石脂(煅)1两,川椒(炒出汗,去目及闭口者)2两。
11.3 功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之十补丸具有补五脏,行营卫,益精髓,进饮食之功效。
11.4 主治
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脐腹强急,腰脚疼痛,亡血盗汗,遗泄白浊,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或三消渴疾,饮食倍常,肌肉消瘦,阳事不举,颜色枯槁。
11.5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至50丸,温酒、盐汤任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7 附注
大补丸(《普济方》卷二一七引《仁存方》)。
12 《百一选方》卷十五方之十补丸 12.1 组成
附子1两(用防风1两,锉如黑豆大,盐4两,黑豆1合,炒附子裂,去诸药,只用附子,去皮脐),葫芦巴1两,木香1两,巴戟(去心)1两,川楝子(炮,取肉)1两,官桂1两,延胡索1两,荜澄茄(去蒂)1两,舶上茴香(炒)1两,破故纸(炒)1两。
12.2 主治
《百一选方》卷十五方之十补丸主治小肠寒疝、伏梁、奔豚、痃气等疾;亦治妇人盲肠气。
12.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妇人醋汤送下。若入益智子亦可。
1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糯米粉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13 《朱氏集验方》卷八方之十补丸 13.1 组成
茴香(炒)2两,葫芦巴(炒)1两,破故纸(炒)1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1两,菟丝子1两(酒浸1宿,炒,以上5味,用煮酒浸3宿),大川乌1个(1两者,好醋浸3宿),青盐半两,丁香2钱,木通半两(用盐2钱,好酒1碗,煮干),麝香半钱。
13.2 功效
补元阳,益真气。
13.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八方之十补丸治诸虚不足
13.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前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补丸 14.1 组成
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牛膝(酒浸)、干山药、熟地黄、川乌头(泡)、泽泻、人参、当归、官桂(不见火)各等分。
14.2 功效
暖丹田。
14.3 主治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瑞竹堂方》方之十补丸主治阳损久虚下冷,夜频起。
14.4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杨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补丸 15.1 组成
延胡索(炒)1两,巴戟(去心)1两,葫芦巴(炒)1两,荜澄茄1两,茴香(炒)1两,木香1两,补骨脂(炒)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川楝子肉(炒)1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15.2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十补丸主治元脏虚冷,脐腹刺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困倦少力,及小肠气痛。
15.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任下。
1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
16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之十补丸 16.1 组成
黄耆(蜜炒)1两,熟地黄(酒浸9次,陈米饭蒸)1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枸杞子1两,肉苁蓉(去皮)1两,牛膝(去芦)1两,香附子1两。
16.2 功效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之十补丸一补神,二补精,三补气,四补脾,五补血,六补肉,七补丹田,八补髓,九补大腹,十补小腹。
16.3 十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年50以下者用枳壳,以上者用香附子(麸炒去毛),煎汤送下。
16.4 制备方法
第一招,“能买整枝不买切片,能切买片不买打粉”。
鹿茸的造假方式很多种,造假的商家也很多。但越是完整的一支鹿茸,越难造假或掺杂,当然如果能到源产地鹿场买就最好了。鹿茸的品种也有很多,其中较好的就是属于梅花鹿头茬二杠鹿茸,随着生长时间越长,鹿茸的分支会越来越多,骨质化程度会不断增加,所以最好是在“二杠”的时候采割。
第二招,买顶端不买尾端。
当我们割完鹿茸后,会将鹿茸倒置防止茸血流出,进行加工烘干晾干时候也是倒置挂着的,所以越是往上顶端头部,质量会越好,从上往下分别是全蜡片,半蜡片,黄粉片,红粉,血片,骨质片。
第三招,看外表茸毛。
如果要的不多没法买一整枝鹿茸的,只是要买鹿茸片的,可以先看鹿茸片的外层,好的鹿茸片外层表皮有细密的绒毛,而且不会感觉到有明显突出的骨刺。这里要说一下国外新西兰鹿茸毛非常长,有些会进行剃毛,有的剪毛。所以大家注意区分。
第四招,看蜂窝。
真的鹿茸表层会有密集细腻的蜂窝状的细孔,这是难以造假的,除了全蜡片以外,假的鹿茸一般是没有蜂窝的。另外也要注意,鹿茸片有血但不会整块都有,一般是集中在中心位置,有的商家会染血进行造假。
第五招,尝滋味。
真正的鹿茸片你如果闻一下会有一点腥味,你用舌尖接触的时候会有咸咸的感觉,质硬且轻。
第六招,久煮不碎。
真的鹿茸是一个整体,骨皮相连,而造假的鹿茸往往是用其它动物原材料拼接而成,就是鹿少爷曾经说的合成鹿茸,这种鹿茸经烹煮之后容易分离。
扩展资料:
鹿茸,中药名。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主治
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本品甘温补阳,甘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壮肾阳,益精血。
2、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本品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任,止带下。
4、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
鉴别用药
1、鹿茸、鹿角胶、鹿角、鹿角霜:四者均源于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壮元阳、益精血、强筋骨,善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诸证。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鹿茸味咸,温补力最强,多用于肝肾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及筋骨软弱重证;又能固冲任带脉,温补托疮,可治冲仼虚寒、崩漏带下及阴疽久溃不敛、脓岀清稀。鹿角胶味甘黏腻,温补力次之,长于止血,药力较鹿茸缓和,可治虚劳羸瘦、阴疽内陷及吐衄崩漏尿血而偏于虚寒者。不入煎剂,烊化冲服,脾虚便溏者忌服。鹿角味咸,熟用温补,温补力更次而少用;生用又能行血散瘀消肿,常用治疮疡乳痈肿痛等。鹿角霜味咸,温补力虽最小,但不滋腻,每用于肾阳不足又兼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而不受补者。
2、肉桂与鹿茸:两者均味甘而入肝、肾经,同具补元阳、益精血之功,可用治肾阳虚衰,气血不足诸证。然肉桂辛热,又入脾、心经,补益之力较弱,但长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更有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故适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经闭,痛经,以及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鹿茸咸温,为血肉有情之品,尤善于补益精血,既能壮肾阳,强筋骨,起痿弱,又能调冲任,托疮毒,故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肝肾不足,妇女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
3、雪莲与鹿茸:两药均归肝肾经,均可温肾壮阳,温补下元,调理冲任,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和下元虚冷,肝肾不足的崩漏下血。但雪莲辛散祛风,苦燥温通,有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之效,用治风寒湿痹较佳,尤宜于风寒湿痹兼见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者。雪莲又入肺经,可温肺散寒化饮,用治肺寒停饮,咳嗽痰稀。鹿茸甘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壮阳起痿,补精填髓的要药。鹿茸又能强筋健骨,外托疮毒,故用于精血不足,骨软行迟,神疲消瘦,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
4、附子与鹿茸:两药均有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所致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然附子有大毒,又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故为治亡阳证之首选药。附子又可用于阴寒水肿、阳虚外感、自汗、胸痹冷痛等。附子彻内彻外,善逐风寒湿邪,有温经止痛,通痹散结之功,故又可用于素体阳虚,寒湿偏盛,关节掣痛,屈伸不利寒痹重证。鹿茸又能强筋健骨,外托疮毒,故用于精血不足,骨软行迟,神疲消瘦,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
相关药品
强龙益肾胶囊、补肾益脑片、调经促孕丸、参茸固本片。
相关方剂
十补丸(《济生方》)、人参鹿茸丸(《医级》)、鹿茸丸(《圣济总录》)、小鹿茸丸(《魏氏家藏方》)。
药膳食疗
鹿茸虫草酒:
功效:补肾壮阳。
原材料:鹿茸20g,冬虫夏草10g,高粱酒500ml。
做法:将前2味药剂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高梁酒密封,浸泡10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雄鹿长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刀砍下,用时燎去毛,切片后阴干或烘干入药。
炮制方法
1、鹿茸: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不断灌入热白酒,至灌满,浸润至透,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2、鹿茸粉: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3、乳制鹿茸:取净鹿茸,置蒸笼内蒸透切片,再用钳子夹着茸片蘸乳汁,在无烟炉火上烤炙至汁尽呈,晒干。每鹿茸片1kg,用牛乳0.5kg。
4、酒鹿茸:取鹿茸片置文火上烘热,投入白酒中淬,淬后再烘,如此反复3-4次,至白酒被吸尽显灰,周边起小泡并有酥香味,酥脆,研细。每鹿茸片1kg,用白酒1kg。
两条方不太一样
右归丸:
中医认为左肾主阴,右肾主阳
右归丸就是大补肾阳的作用
十补丸则是益气补血
补气血不足的症状
相对来说补得较缓一些
如果楼主肾阳虚厉害
如出现腰酸腿痛,畏寒怕冷的症状
建议可以先服右归丸
待症状好转
没那么严重的时候
再用十补丸来慢慢调理
一点意见
楼主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还是看医生较好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食用方法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鹿尾 鹿尾的与 鹿尾的 鹿尾的食用方法 服用鹿尾注意事项
鹿尾简介
鹿尾,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cm,外有棕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
鹿尾
鹿尾的与
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
1、《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2、《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鹿尾的药用价值
【药名】鹿尾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
【采收加工】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后,除去根部残肉、油脂、毛茸及外面卷皮,再用海浮石搓光,挂通风处阴干。
【性味归经】温;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暖腰膝,益肾精。用于治腰痛,阳痿,遗精,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煮食,或煎膏。
素体阳盛者慎服。
鹿尾的
1、治房黄,眼赤身黄,体虚无力,夜多梦泄,神思不安,腰脚酸痛:鹿茸、熟干地黄、黄芪、山茱萸、五味子、牡蛎各30克。上为散,以温酒调下6克。方中鹿茸配伍熟地治肾阳不足。(《太平圣惠方》鹿茸散)
2、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形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熟地黄各9克,鹿茸3克,肉桂3克,白茯苓、泽泻各6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盐汤服下。方中鹿茸为温肾壮阳、填精益髓之用。十补丸(《严氏济生方》十补丸)
鹿尾的食用方法
1、人参清汤鹿尾
材料:加工鹿尾200克,人参3克,清汤1000克,精盐3克,料酒5克,味精适量。
做法:
(1)人参切成精致薄片,用白酒浸泡法提取人参酒液,泡后人参留用。将鹿尾去骨,切成0.6厘米厚的金钱片。
(2)汤勺加入清汤、料酒、精盐和味精,再放入鹿尾片及人参酒液,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倒入大汤碗中,把泡后人参片置汤上即成。
功效:适宜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头昏耳鸣、倦怠乏力等症。因性属热,一般宜冬季服用。
2、御府鹿尾
材料:加工鹿尾500克,腐竹60克,炸豆腐泡150克,干贝30克,水发口蘑30克,水发海米9克,净冬笋60克,清汤2000克,熟火腿30克,菠菜心10棵,葱姜油30克,鸡油15克,精盐5克,味精6克。
做法:
(1)将鹿尾去骨切成金钱片,干贝去筋洗净,腐竹用温水泡软洗净,切成寸段。冬笋用刀拍打、掰成块,在开水中烫一下捞出。火腿切成3厘米长、1厘米宽、0.6厘米厚的条,菠菜心洗净。
(2)锅中放入葱姜,油烧热烹入料酒,放入清汤、干贝、海米,炸豆腐泡、冬笋块、香菇、火腿条和口蘑,再加入精盐和味精,把鹿尾片放入汤内。
(3)汤烧开撇去浮沫,将汤和各料倒入砂锅内,用小火约炖,然后放入菠菜心,开锅淋入鸡油即成。
功效:壮阳,暖腰膝。适宜于腰痛、阳痿、早泄等肾阳虚症。健康人食用,有较好的滋补强壮。
服用鹿尾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 *** 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以上就是一些鹿尾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鹿尾的功效与作用】、【鹿尾的药用价值】、【】、【】、【】
十补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十补丸的组成、十补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