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

05-24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的副作用禁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的副作用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蒙脱石散,黄连霉素哪种止泻快?
  • 2、黄连有哪些功效?
  • 3、黄连得全部功效是什么?
  • 4、黄连功效与作用 黄连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 5、为什黄连霉素治脚气

    1.氟沙星:最常用的氟喹诺酮药物之一,针对1 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路感染和生殖系感染。2.胃肠道感染。3.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主要针对胃肠道感染也就是腹泻时,针对肠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具有抗菌活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腹泻都可以使用。怎么判断细菌引起的腹泻?吃了不洁的食物,喝了生水,给没洗澡的男人口,之后如果产生腹泻都可以考虑使用。

    另外关于儿童能否使用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在小鼠实验中,给药到负荷剂量100倍,有一定几率会导致小鼠的软骨关节产生病变,不建议18岁以下用。但我感觉我们这一代好多小孩儿按照说明书使用,并没有什么影响;

    2.黄连素。也称盐酸小檗碱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其化学结构如所示。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副作用较小。所以儿童可以用,副作用也较小,但个人感觉,疗效并没有那么好;

    3.蒙脱石散。原理很简单,往稀屎里加点石膏粉,出来就成干燥的了。治标不治本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4.肠炎宁。中药,胃肠痉挛时,会加速粪便排泄,导致腹泻。主要是缓解痉挛,建议消化不良时,或者神经性腹泻时辅助使用;

    后面的重要还真是不了解,建议处方药不要自己吃,及时就医遵医嘱。腹泻虽然看似简单,但有可能是阑尾炎,胃炎,肠炎,消化道肿瘤等的一些症状。

    愿天下无泄!

    中国是黄连的故乡,遍布我国西部至中部、东部山区,四川黄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所以中医处方中习惯用“川连”。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莨科。它生长在高山林下阴湿之处,地下部分根茎长而分枝,生着许多须根,均呈。因根茎多节,成串相连,所以取名“黄连”。叶柄细长,由三小叶构成复叶。春开小型白花,生于花茎上部,3—8朵花组成聚伞花序,雌雄异株。

    黄连是以苦闻名的良药。因为在它的根茎中含有一种生物碱——黄连素。有人做过试验:用1份黄连素,加入25万倍的水,在完全溶解后,还能尝到苦味。

    黄连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中医用它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和呕吐、脏腑心火亢盛、烦躁不眠。

    现代研究证明,黄连有很广的抗菌作用。它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强大抑制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抗菌力,比青霉素还强。现已制成片剂和针剂,作抗菌消炎药。

    【化学成分】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峨嵋野连中分离出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以及两种非酚性生物碱,两种酚性生物碱 【功用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宜忌】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②《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③《蜀本草》;"畏牛膝。" ④朱震亨:"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选方】①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②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③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④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⑥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⑦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⑨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连理汤) ⑩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⑾治诸痢牌泄,脏毒下血: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⑿治下痢: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日再。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⒀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荫。上四味,末之,以大醋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方》驻车丸) ⒁治脏毒: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释义》蒜连丸) ⒂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⒃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⒄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近效方》) ⒅治妇人热劳羸瘦:黄连三两(去须),人参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黄芪一两(锉),木香半两,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细罗为散,用好嫩猪肚一枚,将前药末安猪肚内,以线子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令如膏,为丸加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黄连猪肚丸) ⒆治小儿胃热吐乳:黄连二钱,清半夏二钱。共为细末,分100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⒇治甲赤痛,除热: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味,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绵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僧深集方》黄连煎) (21)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简易方论》) (22)治脓疱疮,急性湿疹: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痴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3)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肘后方》) (24)治小儿口疳:黄连、芦荟等分,为束。每蜜汤眼五分。走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简便单方》) (25)治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齿龈溃烂,或连头面颈项作痛:黄连(炒)一钱五分,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一钱,升麻二钱。上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妇人良方》清胃散) (26)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入良方》) (27)治火烫伤:川连研末,调茶油搽之。(《中医杂志》(2):170,1922) (28)治药中巴豆,下痢不止:末干姜、黄连,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黄连治疗菌痢,疗效比较肯定,多在用药5~7天治愈。所用口服剂量,小者每日2~3克,大者8~12克 。有人主张每日量以6克为宜,每日3克者效果差。小儿1岁以内0.2~0.3克,2~4岁0.3~0.6克,4~8岁0.5~1.0克,8岁以上0.5~1.5克,日服4~6次,首剂加倍。少数顽固病例可另用2~3%黄连溶液行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毫升,每日1~2次。慢性菌痢肠粘膜有实质理改变者,可在乙状结肠镜的帮助下将黄连粉直接喷射于肠壁上,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黄连对菌痢的远期疗效亦称良好,如复发再服仍有效,但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逊,对小儿中毒型菌痢亦堪应用。急性菌痢的平均退热时间,短者为21小时,长者约为3.2天,腹痛消失时间为1.5~5.9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5.8天。有人曾将黄连与碘胺药物、链霉素、痢疾噬菌体作疗效对比,发现临床症状改善的速度,黄连组与其他三组相等,而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以黄连组为快。不少作者认为黄连至少不亚于其他几种治疗痢疾的药物,且不象碘胺类药、氯霉素等易有副作用。此外,黄连中所含的生物碱黄连碱对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一般用量成人为100~200毫克,日服3~4次,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转为正常及培养转阴后改用半量,连续2~3次培养阴性后停药。或用0.1%黄连素液1毫升加1%普鲁卡因液1毫升,作穴位注射。选穴: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双侧交替注射),每穴0.5毫升,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手法为:进针慢,推药慢,出针快。共治疗急慢性菌痢87例,疗效以急性者为好。 ②治疗伤寒 用黄连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克,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为止。治疗15例,临床治愈13例,2例无效;治愈病例完全退热之平均天数为5.6天。2例伤寒复发病人在用各种抗菌素及激素无效后,改用黄连素200毫克,日服3次,结果用药后第3日体温即显著下降,第13日完全恢复正常。共服21天并无不良反应。停药2周,大便培养2次阴性。有人报道使用香连丸(黄连、木香)治疗伤寒带菌者137例,绝对疗效在98%以上,但另一报道用香连丸或黄连素治疗伤寒带菌者11例,经长期观察均无效果。 ③治疗肺结核 用黄连素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报道30例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发热、咳嗽等症状治后全部消失,排菌者的阴转串为83.3%,X线摄片病灶吸收好转。亦有用2%黄连液戊0.25%黄连素液作气管滴入治疗结核性空洞,一般以薄壁空洞闭合率为高。曾有以黄连素与异烟胼并用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糖尿病病情亦呈观好转与稳定。 ④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用大剂量黄连素治疗40例,治愈24例,平均疗程为7.4天。少数患者脑脊液培养仍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提示黄连素对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是制菌而非杀菌,并推测黄连素是通过脑膜血管到达脑膜从而控制炎症,而不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故认为黄连素对本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不能取代磺胺药。 ⑤治疗大叶肺炎 用黄连粉内服,每次2分,每日4~6次。据23例观察,平均退热天数为2.9天。 ⑥治疗猩红热 用10%黄连糖浆内服治疗4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治愈;与青霉素和青霉素加磺胺分组对比的结果,黄连组的疗效并不逊于其他两组。再有内服黄连干浸膏(0.25克约等于原生药1克)治疗猩红热患者38例,儿童剂量为0.15~0.3克,成人0.45克,每日3~4次,持续用药6.5天,少数病例兼用5%黄连液滴鼻或喷喉,均获痊愈。 ⑦治疗白喉 用黄连粉(每次0.6克,每日4~6次)内服,并配合1%黄连溶液漱口,治疗轻症白喉11例,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假膜平均在2.6天消退。治疗后咽拭培养平均2.8天转为阴性。用上法治疗溃疡膜性咽炎亦取得良好效果。亦有采用黄连梗(即叶柄)治疗白喉的报道:凡白喉患者,病程未超过24小时,体温在38℃以下,一般状况较佳,局部未形成大块白膜者,用相当于火柴棒长短粗细的黄连梗8根,含置于口内齿颊间,每次1小时,每日3~4次;体温38℃以上的患者除含用黄连梗外,同时用10%黄连梗浸液(黄连梗10克加水浸泡48小时过滤,煎成100毫升,凉透备用),以喷雾器喷射咽腔,每日3~4次。经用上法治疗50例,全部治愈。 ⑧治疗肺脓肿 采取气管内滴入与口服合并治疗法。每次滴入黄连素4~6毫克,每日1次,同时每日用黄连素1.2~4.8克,分3次服,4周为一疗程,每隔1周复查血常规、痰常规及胸透1次。病变在1个肺叶以内者28例,痊愈1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1例;超过1个肺叶者4例,显著进步、进步各1例,无效2例。X线胸片确诊有空洞者25例,治后闭合者28例,无效2例。 ⑨治疗脓胸 取川黄连研粉用水浸煎2次,配制成10%的溶液,作游子透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如病变顽固者,休息10天后可继续下一疗程。治疗小儿急性脓胸12例,以透入疗法为主,配合抽脓及全身支持疗法等。结果:透入10次以内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气喘、呼吸困难消失,胸透积液完全消失)3例,好转(体温明显下降,气喘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透仍有少量积液)1例;透入10~23次痊愈者6例。另2例病情严重,控制感染无效,仅作数次透入疗法,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据观察,黄连除对金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显著的制菌作用外,并有特异的收敛作用,减轻炎性渗出,促进病灶的吸收,使症状缓解,病程缩短。临床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但应尽早施行。 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共18例,治愈15例。治法:喷粉法-洗净患者肠内容物,凡使用乙状结肠镜可窥视到的溃疡及其他炎症病变,均可用带有长金属臂的喷粉器.将黄连粉直接喷到溃疡或病变部位,每次用药6~8分,隔日1次,9次为一个疗程,以后视病情需要可每隔1周进行第二或第三个疗程。定位灌肠法-病变如系高位,按X线检查测知的病变部位,算好自肛门到病变区的距离插入胶管(使用洗胃管,硬度合适),待胶管头部抵达目的地,然后将生黄连粉混于150毫升温水中灌入。注药后根据病变部位采用左侧、右侧、平卧和臀部高位等体位,同时嘱病人用双手压迫肠段病变的两端安静休息,一般1~2小时后可随意活动。隔日灌1次,9次为一疗程。需要时每隔1周可进行第二、第三疗程。行喷粉法或灌肠法,开始偶有痛感,经2~3次后即可消失,并无其他副作用。如添加适量盐酸普鲁卡因粉剂可避免疼痛,亦不影响疗效。在进行上述治疗时,应同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治疗。 ⑾治疗高血压 用黄连碱每天0.75~4克,分3~4次口服,疗程6~14天。治疗13例,结果有12例于治疗后数天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据介绍,黄连碱能抑制链球菌,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故认为,黄连碱治疗急性肾炎之高血压,及用于高血压伴有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时,可能收到双重效果。同时由于黄连素既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患合并有血压降低或休克时,使用大剂量黄连应慎重。 ⑿治疗布氏杆菌病 用0.2%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黄连素4毫克),每日2毫升肌肉注射,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一定疗效。或用黄连素5.5克,昔鲁卡因2.5克,蒸馏水1000毫升,配成无菌溶液,每天穴位注射3毫升,8天为一疗程。同时并配合对症治疗。观察31例,均有效。此外,曾有用黄连碱及大剂量黄连为主的煎剂内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疗效都不明显。认为黄连及黄连碱对本病的疗效均甚差,且易于产生抗药性。 ⒀治疗肺白色念珠菌病 曾试用黄连2克,6小时服1次,配合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对1例肺白色念珠菌病作实验性治疗。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18天后,X线透视炎症消失,空洞不明显,痰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黄连总量共用160克。 ⒁治疗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本病是由于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所引起的结肠炎,严重者可因衰竭而危及生命。治疗药物虽不下数十种,尚无疗效比较满意的。曾有1例用黄连粉0.6克,每日口服2次,治疗7天便次减少,腹痛减轻;第9天剂量增至1克,每日4次,用药4天后大便减为每日2次,腹痛消失;治疗18天大便成形,镜检未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月,体力恢复,参加劳动。 ⒂防治麻疹 以35%黄连注射液1毫升肌注,用于有麻疹接触史而未见症状的儿童。如有咳嗽、目赤、流泪、流涕等症状出现,均1次注射2毫升;若出现典型症状,并兼有发热及麻疹粘膜斑者,第1次注射2毫升,2天后再注射2毫升,经2次注射,症状可基本消退而进入恢复期。曾用上法对57名有接触史之儿童进行预防注射,共观察24天,其中6名出现典型麻疹症状,16名只出现目赤、咳嗽或流泪,其余36名均未发病。 ⒃治疗百日咳 用100%黄连煎剂,疗效显著。与链霉素、氯(合)霉素相比较,疗效并不逊色。用药愈早效果愈好。剂量:1岁以下每日1.0~1.5毫升,1~2岁1.5~2.0毫升,2~5岁2.0~2.5毫升,5岁以上2.5~3毫升。均每日3次分服(每次均混以5~10毫升的饱和糖浆)。亦可用20%黄连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1岁以下每次0.5~1.0毫升,1~2岁每次1.5~2.0毫升,2~5岁每次2~3毫升,5~12岁每次3~5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⒄治疗烧伤 采用5~10%黄连油或2%黄连水治疗Ⅰ、Ⅱ度新鲜烧伤,可使创面迅速干燥;一般在24~48小时,即可结痂,具有明显的控制感染、缩短疗程作用。黄连油可用蓖麻油或麻油作溶剂,并加入普鲁卡因溶液,以减少刺激性。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创面,用20%黄连水湿敷或喷雾,如能同时用烤灯,保持创面干燥,则疗效更佳。 ⒅治疗化脓性感染 一般局限在炎症浸润期者用10%黄连软膏贴敷,溃破或术后创口用2~10%黄连溶液换药;炎症较重者给予黄连粉胶囊1克,日服4次,可使疼痛减轻,并兼有健胃作用。治疗疖肿、痈、急性乳房脓肿、术后感染、急性淋巴腺炎等共66例,均于2.7~6天炎症消退,脓性分泌物减少,创面干净而愈。应据报道,100例外科急性化脓疮口换药用黄连纱条,与50例应用凡士林纱条进行比较,证实其疗效较凡士林纱条显著优异。另据100例创面脓液培养证明有47%的细菌对黄连有不同程度的敏感,黄连液的最低有效浓度为2~3%。 ⒆治疗肛裂 用10%黄连(或黄柏)煎剂浸泡棉签于肛裂面作雀啄治疗,每次连续使用10余根,手法由轻至重;观察20例,一般只需治疗1~2次,便血即止,痛痒即瘥,2~5次痊愈。或有用黄连粉1份,绿豆粉1份调匀加适量生理盐水成糊状,治疗肛门瘘周围皮肤炎。换药次数随肛瘘换药次数而定。可使皮肤浸润消退,小脓疱及小水泡迅速结痴,应用2~3天后结痂很快脱落,完全恢复正常。 ⒇治疗骨关节结核窦道 用5%黄连煎液注入窦道中。如窦道较深,曲折不齐,可用细橡皮导尿管插入窦道处,然后注药,要求药液遍及脓腔,并挤压患部,使药液容易吸收。根据伤口的清洁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连续1~2月或2月以上,可使窦道愈合。在最初1~2次注入药液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发热反应,数次以后即不再发生。黄连除对结核杆菌有效外,尚可控制结核窦道的混合感染,并有收敛及制止发酵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结核性瘘管,亦可按上法用细软的塑料管吸取1%黄连素液5毫升插入瘘管腔底部,进行灌注,疗程7~48天。此法有融解瘘管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治疗初期分泌物可骤增,坏死及秽暗肉芽组织很快分离液化,出现红润的颗粒性肉芽;随着治疗的继续,分泌物逐渐减少,炎症肿胀现象亦渐消退,治后并无后遗症。用黄连乌梅液浸纱布湿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创口肉芽过剩有一定效果。 (21)治疗妇科疾病 用20%黄连浸剂浸渍的阴道用棉拴,治疗49例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达95%以上。黄连用于治疗子宫颈糜烂和妇科其他炎症亦有一定效果。 (22)治疗眼科疾病 用5~10%黄连溶液作眼浴或滴眼,可以治疗急性结合膜炎和一般浅层角膜炎。用黄连硼酸溶液(含黄连10%,硼酸3%)滴眼,治疗急性结合膜炎、浅层角膜炎(加用5%黄连膏外涂)、麦粒肿及各种睑缘炎等外眼炎症近2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采用黄连冰片液(含黄连20%)治疗急性结合膜炎亦有同样效果。曾用黄连素电游子透入治疗沙眼102例、睑缘炎30例,均有效。再有报道用10%黄连液每日滴眼2次,疗程3周,治疗沙眼110例,有效率86.3%;用10%黄连液浸泡海螵蛸(乌贼骨)棒摩擦沙眼,轻症1~3次,重症最多10次;通过1835人次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反应均轻微。 (23)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用黄连10%加入3%硼酸溶液100毫升中,浸泡后,蒸沸过滤2次。按常规洗净患耳,每日滴耳3~4次,对急性患者效果明显。亦有用复方黄连滴剂(黄连8钱,珊砂1.5钱,冰片1分,将黄连加水煎成100毫升后过滤,加入硼砂和冰片备用)治疗23例久治不愈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短期内干耳者22例,仅1例复发。也可用0.5%黄连素作电游子透入治疗,据15人17个病耳的观察,其中急性者6个病耳全部治愈,慢性者11个病耳治愈3个,进步2个。 (24)治疗萎缩性鼻炎 以长约6厘米、宽0.5厘米之消毒纱条浸于10%黄连液内24小时以上,以之填塞于患侧鼻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10例,对轻度或中度萎缩之病变效果良好,遇鼻甲高度萎缩及有大量结痂者疗效不佳。使用本药后对嗅觉恢复、结痂、鼻分泌物减少等方面效果显著。 (25)治疗咽峡炎 黄连粉0.4克(装胶囊,小儿酌减),日服4次;兼用1另黄连溶液含漱。治疗卡他性咽炎19例,急性咽峡炎33例,溃疡膜性咽炎4例。咽喉部红肿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均在服药1~4日内恢复正常。 (26)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用10%黄连素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2次。治疗8例,用药1~2天后,体温及白细胞总数均明显下降,最后恢复正常。有少数病例采用黄连素溶液喷雾,效果迅速,4小时后体温即降至正常,咽痛消失。 (27)治疗上颌窦炎 常规冲洗上颌窦后,每侧灌注30%黄连溶液2毫升,灌后头侧向注洗侧15分钟。每周1次,4~7次为一疗程。治疗15例,4例痊愈,8例进步,疗效不明及无效者3例。多数病人灌洗1~2次后即见效。治程中无全身不良反应。亦有用0.2%黄连小檗碱溶液(新鲜配制的无菌溶液)于每次上颌窦冲洗后,灌注2毫升,每周1~2次。据89例统计,治愈率为76.4%,有效率为83.2%。而采用青霉素治疗之81例上颌窦炎治愈率为43.2%。 (28)治疗根管疾患 用10%黄连浸液(经高压处理)冲洗根管,治疗24例,最短1次,最多5次,治愈22例。据观察,黄连制剂不仅有较强之灭菌作用,还有收敛作用,能促使瘘管早日封闭愈合;且黄连不具有对牙齿根尖牙周组织之有害刺激作用。 (29)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 以黄连素(成人600~900毫克,日服3次,重症感染600毫克,日服4次,并加用注射,儿童酌减。疗程2~8天)用于16例口腔领面手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唇裂修补创口呈一期愈合;治疗急性牙周膜炎及急性根夹周炎共66例,45例经用药2~4天后症状消失,9例显著进步,6例无效,6例未再复诊;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共21例,12例在用药同时切开引流,均于2日后临床症状消失而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20例,经口服或注射本药后,11例症状消失而痊愈;治疗急性脓肿9例,经用药5~8天,5例痊愈,2例改善,2例疗效不明显。但使用黄连治疗时不能忽视一般治疗法则,更不能代替外科手术。 (30)治疗皮肤癌染性炎症 采用10%黄连液行游子透入法治疗疖肿、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50例,结果有2/3患者治后当即感到疼痛减轻,早期炎症漫润很快消退,一般治疗1~3次即愈。已化脓者,治后脓疱很快破溃,坏死组织脱落,肉芽上皮迅速生长,创口愈合。平均治愈日数为4.7天,治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31)治疗湿疹 用黄连粉1份加蓖麻油3份调成混悬液,涂患部。共治疗20例,痊愈12例,进步5例,不明显3例。使用中末遇到疖肿等合并症发生。 (32)治疗多型性渗出性红斑 口腔与唇部用黄连粉和蜂蜜调成10%糖浆涂布,躯干、肛门及外阴用10%黄连溶液涂抹(连渣),眼部用澄清之溶液;同时内服黄连粉胶囊1克,每日3次。共治疗9例,一般在第2天开始症状消退,3~13天痊愈。此病的主要症状发生于口腔,常见疱疹溃破糜烂;其他如眼、鼻、尿生殖道、肛门及脐部亦常伴发同样病变;以抗菌素及激素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此外,临床上有过内服或注射黄连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应予重视。又曾对黄连的抗菌力与抗药性进行过实验研究,认为黄连复方的抗菌力远较单味为强,单味黄连的抗药性的形成远远高于复方。

    记得采纳啊

    1、黄连具有抗溃疡的功效

    黄连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他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于胃病患者,在中药方面医生会加入黄连。

    2、黄连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当然了黄连对胃还处于一个保护的作用,它具有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的作用,对于服用上类药物产生的胃部不3、抗炎镇痛的功效

    在受伤之后感觉到疼痛,黄连可以帮助你起到治疗的作用。我们生活中很多不舒服生病的时候都会用到黄连来治疗。用黄连素治疗烫伤烧伤,不论是沸水、沸油烫伤,还是柏油、煤火烧伤,其治愈率非常高。

    4、湿热泻痢

    黄连对于拉肚子等有非常好的效果。

    5、黄连具有抑菌的功能

    黄连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6、清火的功效

    黄连对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效果非常好,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7、治疗湿疹、湿疮的作用

    黄连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在这方面药用价值体现得非常高。

    8、消渴,善清胃火的作用

    黄连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具有很大的好处

    这个有除菌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很强,脚气前期的话有可能治的好的

    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的副作用禁忌、黄连霉素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