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

05-12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 拔毒草别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拔毒草别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生活小常识:猫眼草的功效与作用
  • 2、是什么草?
  • 3、狼毒草是什么?
  • 4、石筋草,见过吗?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
  • 5、鬼针草是什么草,中草药书里面有没有?
  • 6、拔毒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猫眼草别称乳浆大戟、烂疤眼、乳浆草等,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具有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的功效,对痰饮咳喘、水肿、瘰鬁、疥癣、无名肿毒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猫眼草的功效与作用吧!

    猫眼草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苦,性微寒,有毒。

    【归经】肺、肝经。

    【功效】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瘰鬁、疥癣、无名肿毒。

    猫眼草的药理作用

    1、猫眼草具抗肿瘤作用,用于癌瘤积毒。

    2、猫眼草对小鼠用氨水引起的咳嗽有镇咳作用。

    3、猫眼草用小鼠酚红法证明有祛痰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无预防效果。

    4、猫眼草动物试验证明有消炎及利尿作用。

    5、猫眼草酒精浸剂、水煎剂试管内对结核菌有抑制效力,对肺炎双球菌、甲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猫眼草的药用选方

    1、治痰饮水肿:猫眼草18克水煎3次,煎汁合并熬膏,每服6克,3日服完,黄酒冲服。

    2、治多种结核:猫眼草、狼毒各30克水煮汁熬膏,与30克蒸熟枣肉捣和为丸,梧子大。每服9克,分3次食后温开水送。

    3、治癣疮发痒:猫眼草研末,香油或花生油、猪油调敷患处。

    4、治胃癌:猫眼草、狼毒各3克,鸡血藤、苡米各15克半枝莲30克水煎服。

    5、治食管癌:猫眼草、板蓝根各30克,硇砂3克,人工牛黄6克,制南星9克,威灵仙10克制成浸膏干粉,每服1.5克,日4次。

    6、治甲状腺癌:猫眼草6克,狼毒3克水煎30分钟后去渣,打入鸡子2枚,煮熟后连汤吃下,日1剂,另用鲜猫眼草捣烂外敷(灼热感后除去),可使症状减轻,肿瘤逐渐缩小。

    7、治乳腺癌:猫眼草、金银花、王不留行各30克,冰片0.6克,紫金锭12克,前3味制成浸膏干粉,加冰片、紫金锭研匀,每服1.5~3克,日4次,温开水送服。

    8、治颈淋巴结结核已破成管:猫眼草煎熬成膏,适量外敷患处。

    以上是我为您介绍猫眼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猫眼草。

    中文名称:大狼杷草。别名: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外国脱力草、针线包草。用途:全草入药,能养阴润肺、清热解毒。防治方法:全草入药,能养阴润肺、清热解毒。

    形态特征:1年生草本。外来入侵杂草。

    根:根系乳白色,主根明显或不明显,有分枝,细根白色,有发达的横走的根。下部茎秆极易生不定根。

    茎:直立。略呈4棱形,有明显凹凸痕,中上部多分枝,有时分枝带紫色,无毛。幼时节及节间分别被长短柔毛,后变光滑,或稍有钝刺。株高40~180cm。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偶有少数变态叶。小叶3~5片,茎中、下部复叶基部的小叶又常3裂,小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5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顶端尾尖无锯齿,边缘具粗锯齿,叶背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部叶柄较长,至茎上部渐短,顶生裂片具柄。

    花:头状花序径1.2~2.5cm,单生于茎顶及枝端,茎和枝上的头状花序由腋芽发育而来,一般仅中上部发育成花序。总苞钟状或半球形。外层总苞7~12片,分明显2层,外层3~5片,内层4~7片,膜质,倒披针状线形或长圆状线形,长1~2cm,边缘有纤毛。缘花舌状,常不发育,不明显或无舌状花。盘花管状,两性,顶端5裂,结实。花柱2裂,裂片顶端有三角状着生细硬毛的附器。

    果实:瘦果圆球状。

    种子:楔形,扁平,长0.5~0.9cm,宽2.1~2.3mm,顶部截平,被糙伏毛。顶端芒刺2个,长3~3.5mm,上有倒刺毛,千粒重3.82g。

    狼毒草是马钱科、钩吻属常绿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幼时具纵棱;叶片膜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除苞片边缘和花梗幼时被毛外,全株均无毛。

    叶片膜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种子扁压状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具有不规则齿裂状膜质翅。5-11月开花,7月至翌年3月结果。

    狼毒草卵形或椭圆形,长10-15毫米,直径6-10毫米,未开裂时明显地具有2条纵槽,成熟时通常黑色,干后室间开裂为2个2裂果瓣,基部有宿存的花萼,果皮薄革质,内有种子20-40颗。

    扩展资料:

    狼毒草不耐低温、又怕高温的短日照植物,怕霜冻,喜光,在树林内很少有生长,多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路边、村边、高压线路下。在树林边杂草生长不旺的灌木丛中可连片生长。

    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生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丛中或潮湿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

    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石筋草

    为荨麻科植物石筋草的全草或根。

    全草,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生于山地林下石上。

    分布于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芹草、石稔草、石头花、拘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六月冷、三钱草、拔毒草、血桐子草、霸王鞭、蛇踝节。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无毛,茎肉质,基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被白粉。

    叶对生,不等大;叶柄长1.5-4cm;托叶三角形,纸质;叶片狭卵形或卵形,长1.2-12cm,宽0.7-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稍斜,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钟乳体密生,狭条形;基出脉3条。

    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有细梗,长约2.5 cm;雄花直径约1.4-l.6mm,花被片4,狭倒卵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3,不等大,长达0.3mm,柱头画笔头状。

    瘦果卵形,长约0.8mm,两侧压扁,淡特色,有小瘤体。花期5-9月,果期7-10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酸,温。

    舒筋活络,消肿利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尿闭。

    《中药大辞典》

    辛酸,微温。

    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麻木.舒筋活络药酒方中用之。

    《中华本草》

    辛;酸;性微温

    舒筋活络,利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癃 闭;黄疽;痢疾;疮疡肿毒;烫伤

    内服:煎场,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鬼针草是金盏银盘

    品名:

    金盏银盘

    别名:

    鬼针草、铁筅帚、千条针、金盘银盏

    概述:

    本品为菊科鬼针属植物金盏银盘的全草。

    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山西、辽宁等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略具四棱,无毛或被稀疏卷曲短柔毛。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顶生小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7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稍密的锯齿,两面均被柔毛,侧生小叶1-2对,通常不分裂,基部下延,无柄或具短柄,三出复叶状分裂仅一侧具1裂片,边缘有锯齿;总叶柄长1.5-5cm。头状花序单生,花序梗长1.5-5.5cm,果时长4.5-11cm;总苞基部有短柔毛,外层苞片8-10枚,线形,先端渐尖,背面密被短柔毛;舌状花通常3-5朵,不育,舌片淡,先端3齿裂,或有时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列。瘦果线形,黑色,具四棱,两端稍狭,多少被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拔毒膏--《同寿录》卷四

    【处方】蓖麻子仁1两(产山东,如蚕豆,无刺者佳),杏仁(去皮尖,敲扁)1钱,乳香1钱,没药1钱,川三七5钱。

    【制法】用真菜油半斤,将药熬至枯黑色,去滓,再熬半枝香,入净嫩松香1两、黄占3钱,白占3线搅匀,老嫩得法,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恶毒,诸般大毒。

    【用法用量】遇毒摊涂为妙;诸般大毒初起须留头贴上,次日即消,再复贴。

    【摘录】《同寿录》卷四

    拔毒膏--《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黄连(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未周,两眼肿痛。

    【用法用量】水调。敷脚心、手心;加葱捣烂敷之尤妙。如肿痛难开,加姜黄、牙皂、朴消为末,同敷太阳穴、手心、足心。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拔毒膏--《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别名】拔毒止痛膏

    【处方】铅丹(炒过)、蛤粉(研)不拘多少。

    【制法】合研如桃花色为度,以生油调作膏,湿纸压干。

    【功能主治】烫火伤。

    【用法用量】拔毒止痛膏(《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备预百要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拔毒膏--《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后阴槐条(作短截,炒胡)、紫花地丁(炒胡)、白矾(飞过)、消(飞过)、粟米粉(炒胡)、盐(飞过)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新水调之。

    【功能主治】恶疮。

    【用法用量】用鸡翎敷于疮上,却用碎纸贴儿封于药上。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拔毒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

    【处方】黄柏1两,寒水石1两,石膏半两,甘草2钱半,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调成膏。

    【功能主治】小儿丹毒赤肿,及颊肿痛。

    【用法用量】贴赤肿处;或新水调涂亦可。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

    拔毒膏--《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鲫鱼1个,信1块。

    【制法】入信在鱼腹内,盐泥固,锻过,为末,香油调。

    【功能主治】瘰疬疮。

    【用法用量】疮头上,用艾灸3炷,涂药膏于疮上,勿著好肉,数日后退出。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

    拔毒膏--《普济方》卷三一四

    【处方】黄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园中地龙泥裹包,火锻令红,取出放冷,去泥)。

    【制法】上为细末,和以轻粉、麻油,调如膏药厚薄。

    【功能主治】臁疮,漏疮,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摊在油单上,贴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四

    拔毒膏--《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处方】南皂角5钱,五倍子5钱,乳香1钱,没药1钱,雄黄1钱。

    【制法】上药生用,各为细末,用好醋熬。

    【功能主治】肿毒,诸恶疮。

    【用法用量】贴疮上,留顶。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拔毒膏--《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别名】必胜膏

    【处方】马齿苋(捣汁)、猪脂、石蜜、赤小豆(末)、绿豆(末)。

    【制法】和合熬膏。

    【功能主治】痘疮。

    【用法用量】必胜膏(《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拔毒膏--《古今医鉴》卷十四

    【处方】熟地黄1两(以新汲水浸透)。

    【制法】捣烂。

    【功能主治】婴儿眼肿痛。

    【用法用量】贴两脚心,布裹住。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拔毒膏--《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雄黄、轻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用胭脂水调敷。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拔毒膏--《疡科选粹》卷三

    【处方】银朱1钱,雄黄1钱,朱砂1钱,钉锈1钱,血竭7分,胆矾7分,麝香1分(共研细末),荔枝肉(去筋)2钱,蜗牛3个,白梅肉3钱5分,鸡溏屎2钱,嫩松香1两(为细末)。

    【制法】上药不见火,陈醋搅成膏,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拔疔收敛。主治恶毒、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外痔初起,脓成已溃者。

    【用法用量】用红绫绢贴之。

    【摘录】《疡科选粹》卷三

    拔毒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雄黄(研)、胭脂。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胭脂重浸水,令浓,调雄黄。点疔头上,立时红活。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拔毒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山栀80个,木鳖子25个,像皮2两,穿山甲50片,血竭5钱,巴豆仁25个,儿茶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硼砂5钱,香油4斤。

    【制法】将香油煠枯,入木鳖子、象皮、穿山甲、巴豆仁、栀子煠化,滤滓,入适量樟丹收膏,将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硼砂共研细末,熔化入内,搅匀即成。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排脓。主治发背、对口、搭手,焮赤高肿,疼痛发热,溃后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将患处使温沸水洗净,量大小摊膏贴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拔毒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白蔹4两,当归4两,川芎4两,玄参4两,黄芩4两,赤芍4两,天麻4两,黄柏4两,苍术4两,生地4两,栀子4两,轻粉4两,红粉4两,血竭4两,乳香4两,没药4两。

    【制法】用香油6斤,将前药11味煎至枯浮,去滓,再煎至滴水成珠,每油1斤,下炒透黄丹8两,再合轻、红2粉、乳香、血竭等面搅匀,出火气。

    【功能主治】疮疖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摊贴用。

    【注意】忌辛辣等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拔毒膏--《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蒲公英2两。

    【制法】水煎熬膏,载瓷器内,放水中1日1夜,冷去火气。

    【功能主治】痘疔。

    【用法用量】俟挑破痘疔,吸尽紫血,即以此膏涂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拔毒膏--《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白蔹3两2钱,苍术3两2钱,连翘3两2钱,黄芩3两2钱,白芷3两2钱,木鳖子3两2钱,穿山甲(生)3两2钱,蜈蚣6钱,蓖麻子3两2钱,赤芍3两2钱,生栀子3两2钱,大黄3两2钱,金银花3两2钱,生地3两2钱,当归3两2钱,黄柏3两2钱,黄连3两2钱(上药酌予切碎,用香油240两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100两,搅匀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后,加热熔化,另入后药),乳香6钱,没药6钱,血竭6钱,儿茶6钱,轻粉6钱,樟脑6钱,红粉6钱。

    【制法】后7味为细末,过罗,每240两膏油兑以上药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6分,小张3分。

    【功能主治】拔毒消肿,化腐生肌。主治痈毒疮疖,红肿疼痛,已溃未溃,久不生肌。

    【用法用量】微火化开,贴疮上。

    【注意】忌食发物。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拔毒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处方】蓖麻子肉1两,铜青1两(同研),大蓟汁1碗,豆油(春、夏3两,秋、冬4两),松香1斤(水煮滤净)。

    【制法】先将油煎滚,入松香熔化,下大蓟汁,沸水尽,下水缸内,如绞糖法,入蓖麻、铜青搅匀,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呼脓长肉。主治肩臑、肘臂、腕手疡。

    【用法用量】如用,重汤煮化,摊贴。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拔毒膏--《眼科锦囊》卷四

    【处方】辰砂1钱,甘草1钱,巴豆5分,狼粪1钱(烧存性者)。

    【制法】上以蓖麻子油调和之。

    【功能主治】痘疹入目。

    【用法用量】贴鱼尾,小钱大。

    【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拔毒草别名、拔毒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