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乌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乌附的功效与作用

02-18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乌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乌附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乌附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乌附的功效与作用 乌附片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乌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乌附片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河草乌主治功能是什么?
  • 2、我外婆病了草乌要怎么吃功效最好 煮熟的和生的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吃熟的好还是生的好
  • 3、附子的临床应用
  • 4、乌附丸简介

    草乌,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两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和北乌头的块根。川乌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草乌主产于中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原植物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紫色土最宜生长;北乌头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临床用名川乌。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草乌,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主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疾,治顽痰,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吾蕲州知府自负知医,因病风癣,服草乌、木鳖子过多,甫入腹而麻痹,遂至不救,可不慎乎?

    《本草求真》:乌头即附子之母。性轻逐风,不似附子性重逐寒。

    [批]祛恶风、顽痰、顽毒。

    草乌头专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热。按书论此,惟长渊张璐辨之明晰,言此与射罔乃至毒之物,草乌系野所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喙,姜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兽见血立死。非若川乌头、附子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此药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本经》治恶风洗汗出,但能去恶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昔人病风癣,服草乌头、木鳖子药过多,甫入腹,遂麻痹不救。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子同类异性者。

    《得配本草》:远志、莽草为之使。畏饴糖、黑豆、冷水。恶藜芦。忌豉汁。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辛,热。有大毒。除寒湿,行经散风,助阳退阴,功同黑附子而稍缓。黑附子同阳逐寒,川乌头温脾去风。

    配桑白皮,煎干捣丸,治阴水肿满;忌油腻、酒面、鱼肉。配生栀子研,治湿热寒郁,心腹冷痛,疝气。加炒茴香、葱,酒下更效。

    草乌头畏、恶、反、使,与川乌头同。

    辛,热。有大毒,为至毒之药。非风顽急疾,不可轻用。

    得巴豆,捣点疔毒。根自拨出。-用醋熬膏,贴疔毒;次日根出。

    【现代药理研究】

    1.? 乌头碱具有镇痛作用;可使动物活动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亦具有镇静作用。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也有镇静镇痛作用。

    2.? 乌头和乌头碱具有局部作用。

    3.? 川乌总碱对各种致炎剂的致炎作用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明显镇痛作用。手柑内酯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4.? 临床应用证明,乌头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

    5.? 乌头碱的水解产物乌头原碱有强心作用。乌头碱还具有降压、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

    6.? 去乌药碱可松弛离体气管、支气管痉挛,对哮喘有明显平喘的作用。乌头碱还对离体回肠有收缩作用,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注意!注意!】

    草乌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中国药典》中记载其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止痛。”通俗点讲就是能祛风除湿止痛,这正是人们吃草乌的原因。

    但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草乌具有很大的毒性。草乌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类,主要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它们既是草乌的主要药效成分,又是其毒性成分。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治病,食用不当就能引起中毒。

    乌头碱为剧毒物质,食用0.2毫克就可以发生中毒,3~5毫克就可以导致死亡。乌头碱的心脏毒性尤为突出,中毒后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麻痹、体温降低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生草乌不能直接服用,需要经过炮制去除部分毒性,也就是用水煎煮,促进毒性较大的乌头碱类水解,形成毒性相对较小的乌头原碱类。光煮还不行,还得久久地煮,通常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小。那些中毒的村民,吃的是草乌炖猪脚,已经煮了很久了。

    炮制后“制草乌”的药性还有多少?谁能告诉谁?

    去云贵川山地的户外兄弟,在当地老百姓家食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哦!

    好客的主人会说:这东东,我们经常吃,祖祖辈辈都吃。你就放心好了。看你们浑身都湿透了,趁热多吃一点,驱寒祛湿!

    专家说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炮制方法等因素都会造成其中的生物碱含量有所差异,草乌别随随便便吃!

    注意:乌头碱中毒并没有特效解药!所以一旦发生中毒,只能采取对症处理。首先进行催吐、洗胃,再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出现呼吸麻痹,就及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和给氧,如果出现心动过缓,就给予阿托品治疗,假如出现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治疗。

    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保证把中毒者救过来!据统计,草乌中毒的死亡率接近30%。

    川乌,即川草乌。川乌与草乌,一为草本一为藤本,同科同属不同种,但同为大毒,按中医的说法也都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不过川乌的毒性小一点,草乌的毒性更大一点!现在的川乌大部分是家种的,野生的很少,野生的毒性比家种的大得多。

    中药草乌头的吃法: 【出处】侯宁极《药谱》 【拼音名】Cǎo Wū Tóu 【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竹节乌头、金鸦(《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①乌头,详川乌头条。 ②北乌头,又名:五毒根、小叶芦、??花、蓝乌拉花、蓝花草、百步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有柄;叶片近于革质,全形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甸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块根,一般呈圆锥形而梢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约1~3厘米。顶端平圆,中央常残留茎基或茎基的残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尝须特别谨慎,切勿咽下。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化学成份】 乌头各部分含生物碱,其中主为乌头碱。乌头碱水解后生成乌头原碱、醋酸及苯甲酸。叶中还含肌醇及鞣质。 多根乌头含有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准噶尔乌头胺,多根乌头碱,多根乌头定碱,乌头芬碱。 准噶尔乌头根含总生物碱量1.5%,主要为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地上部分含总生物碱量0.7%,主要为准噶尔乌头碱。 亚东乌头含有生物碱为伪乌头碱。 紫草乌地上部分(叶和梗)含生物碱0.58%,其中分出结晶生物碱称紫草乌碱0.43%。 据报道,日本产乌头除含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外,还有次乌头碱、惰碱。 【药理作用】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乌头中提出的总碱,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犬及兔,从心电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碱超过30种以上,准噶尔乌头碱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碱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碱,毒性极大。 紫草乌 ㈠局部作用: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碱,其1%溶液具有局部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碱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刺激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㈡镇痛作用: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碱小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 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扩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 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碱有本质的差别。A.gIgas L.et 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毒样作用。A.spicatum Stapf的根,对注射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 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炮制】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性味】 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乌头:甘,大热,有大毒。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归经】 入肝、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阳经。 【功能主治】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注意】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③《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附方】 ①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②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③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指南方》) ④治偏正头痛:草乌头四两,川芎?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戴古渝经验方》) ⑤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⑥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一斤,苍术二斤,陈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两,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⑦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局方》三神丸) ⑧治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⑨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⑩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草乌头一个,川乌头一个,瓦一块,新汲水一桶。将二乌并瓦浸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乌、草乌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周;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重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翎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瑞竹堂经验方》二乌散) ⑾治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⑿治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草乌头一个,用烧酒适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⒀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热: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二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令通气孔。(《医林正宗》) ⒁治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⒂治脑泄臭秽: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⒃治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搐鼻内,牙关自开也。(《纲目》)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②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③《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④《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益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⑤《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⑥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太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热效果。 ②用作、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效果的作用。 【中毒】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 【备注】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乌头属植物,亦作草乌使用。 ①乌头的黄山变种(黄山乌头)(分布安徽、浙江)、展毛变种(分布江苏、浙江)和密毛变种(大乌头)(分布甘肃、陕西)。 ②昆明乌头(黄草乌),详昆明堵喇条。 ③圆锥序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④蒿叶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⑤太白乌头,详金牛七条。 ⑥显柱乌头(分布云南)。 ⑦多根乌头(分布新疆)。 ⑧准噶尔乌头(分布新疆)。 ⑨瓜叶乌头,详藤乌头条。 ⑩紫草乌(分布云南)。 ⑾松潘乌头,详火焰子条。 ⑿亚东乌头(分布西藏)。 ⒀细叶草乌(分布西藏)。 ⒁直缘乌头(大草乌、小黑牛)(分布云南)。

    记得采纳啊

    2017-12-08? 同春堂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注意药物的配伍

    有益的配伍: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不仅能加强温里作用,且可减少附子毒性,故在祛寒剂中三者常一起应用,其原理是三者配伍后生物碱发生了化学变化,使毒性大大降低。

    ? ?

    不宜的配伍:附子反贝母、栝楼、白芨、白蔹、半夏,畏犀角,故附子与上述药物不宜配伍。

    附子配伍治六顽疾

    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其药大辛大热,刚燥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临床应用只要辨证恰切,配伍得当,可治各种病症,尢其对疑难急症、沉寒固疾,屡起捷效。现举例如下:

    附子配麻黄治疗肾咳

    肾咳,又称肾经咳嗽。证见咳嗽,腰背引痛,甚则咳涎等,是肾受寒邪所致,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助麻解表、助附温经。麻附相配,一发一补,使表解而无损于阳。如治朱姓老妇,值秋咳嗽30年。近旬咳呕并作,涕泪痰涎俱出,甚至小便失禁,伴形寒,腰背酸痛,苔白,脉弦,诊断为肾咳证。药用附子5g,麻黄3g,旋覆梗10g,代赭石20g,党参15g,制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细辛3g,服10剂后症状消失。

    附子配桂枝治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年届40~55岁之间,月经从不正常到绝经,其所表现的生殖生理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症侯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认为肾气渐衰,天癸

    将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调节阴阳相对平衡的功能失常,出现肾虚症状,治用桂附地黄丸。方中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附子温补脾肾、扶阳散寒。桂附相配,温经散寒,又生肾气。肾以肾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所以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药中,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如治王妇患更年期综合征2年,畏寒肢冷,气短懒言,面色晦暗,面浮足肿,大便溏薄,月经紊乱,腰酸,寐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治用附子6g,桂枝6g,党参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山萸肉10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生地10g,服药45剂而诸症皆平。

    附子配干姜治慢性腹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为特征。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有外邪、内伤,有虚证、实证,外邪与湿胜有关,所谓“湿胜则濡泄”。内伤与脾虚有关,所

    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泄泻日久不愈者脾阳虚衰,进而导致脾肾阳虚,常见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物,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纳差,腹中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用附子配干姜温肾暖脾,力宏效速,《证治要决》谓“附子无干姜不热”。如治张男患慢性泄泻3年,日行大便3~4次,便后小腹冷痛,必以热毛巾温敷,其痛方缓,舌胖苔白腻,脉沉细。大便常规正常。用附子6g,干姜10g,党参15g,炒白芍15g,乌梅6g,苍术10g,随证加减,调治20多剂而获效。

    附子配薏苡仁治阑尾包块

    阑尾包块是阑尾坏疽或化脓经抗菌消炎治疗后热退痛止,血象正常。但阑尾形成包块或硬结,体质虚弱,右下腹部稍有隐痛不愈,在恢复过程中其阑尾包块日久难消,用薏苡健脾化湿、导浊下行,配附子药宏力专、直达病所而温里散结。苡附合用,使阳气通、凝浊化,包块自散。若加清热解毒的败酱草,名薏苡附子败酱散,古人专治肠痈证。现代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包块效果较好。如治汪姓患阑尾包块20多天未愈,来中医诊治。证见神疲乏力,右下腹稍隐痛,怕冷,大便通畅,纳可,苔薄白腻,脉细弱。B超提示:右下腹阑尾包块4×3.2cm。治用薏苡20g,附子5g,穿山甲10g,桃仁10g,败酱草15g,赤芍15g,红藤20g,莪术10g,皂角刺10g,牡蛎20g,治疗1月余,复查B超阑尾包块消失。

    附子配大黄治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病机非常复杂,其病位在肾脾,由于长期的慢性肾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致肾功能不全或衰弱。临床表现为腰酸,乏力,颜面浮肿,纳差,苔薄腻,脉沉细,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数增高。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用附子温补脾肾,配大黄泻下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可使肠道再吸收增加,致合成尿素的原料氨基酸量减少,使血中的必需氨基酸浓度增加,致尿素氮合成体蛋白;可抑制体蛋白分解,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下降,促进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可促进尿中尿素氮的排泄。因此,附子大黄,寒热并用,温阳降浊,用治慢性肾衰、尿毒症效果显著。如治张姓患慢性肾功能衰竭2年余,头昏,神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双下肢水肿,按之似泥,纳可,苔白腻舌胖,脉沉细。尿蛋白++,尿素氮9.6mmol/l,血肌酐458umol/l,尿酸553umol/l,血压150/90mmHg。证属脾肾阳虚。药用:附子6g,生大黄(后下)15g,黄芪30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党参15g,蛇舌草30g,生白术15g,汉防己12g,调治3月,水肿消退,余症消失,复查尿蛋白:阴性,肾功能示:尿素氮7.8mmol/l,肌酐126umol/l,尿酸315umol/l,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附子配白术治肺心衰

    肺心病是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反复发作所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而出现右心代偿不全及呼吸衰竭。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肺,累及于心,病变多端,但与脾肾有关。临床表现为面色灰暗,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四肢清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口唇紫绀,苔滑腻,脉沉细滑等一派脾肾阳虚证。附子入心脾肾经,温肾阳气,增强心搏,白术补脾利水,附术合用,既能温壮脾肾之阳气以祛水湿,更能增强心脏功能以供血供氧,使心肺功能得以恢复。如治黄姓患慢性肺心病3年,下肢水肿1月余,咳嗽胸闷,心悸气促,动则更甚,小便短少,形寒肢冷,苔白腻,舌胖质瘀紫,唇绀,脉沉细有止歇。药用:附子10g,白术20g,茯苓20g,黄芪30g,丹参20g,白芍10g,陈皮10g,党参20g,桂枝6g等,治疗3周,尿多肿退,咳止气平,诸症向安。

    附子为通十二经纯阳要药?

    附子辛热,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阳补火,散寒除湿。附子为百药之长,功兼通补,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畅通,对经治不愈的难治病,余每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

    配麻黄温肺化饮治肺胀

    附子味辛,辛入肺经,故能温肺散寒,助阳固表,与麻黄配伍,宣补并用,攻补兼施,则善治肺胀咳喘。肺胀一证,饮邪充斥,淹蔽阳气,以致阳不外卫,无能御邪,稍一冒寒触风,即可引动伏饮,挟感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药所能胜任,三拗汤、华盖散、小青龙汤等之麻黄功在宣散,温阳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温扶阳气,庶可克敌,临床凡见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阴凝证者,取小青龙汤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配生脉养心温阳治胸痹

    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功能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治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凡心阳不足,阳气失于斡旋,寒邪乘虚而入,两寒相得,凝滞气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则胸痹心痛。证见脉细而微,舌胖而淡属阳微阴弦者,当取附子汤温阳散寒;若见脉虚而数,舌红质干属气阴两亏者,则宜附子合生脉散同用,用附子振阳,生脉养阴,共成复脉之师。

    配茵陈暖脾化湿退阴黄

    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尚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配石苇温肾通淋疗尿石

    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配大黄温阳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小便不通者曰关,呕吐不止者曰格。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制大黄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

    附子单味应用有效,配伍应用则更显其将军之风。

    例如四逆汤中的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其回阳救逆之功更胜一筹。《证治要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 徐洄溪在《兰台规范》中云:方之既成,能使药之症各全其能,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此成方之妙也,历代擅长应用附子的医家对附子的配伍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如人参配附子(参附汤),温阳而益气,提高了救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之症;

    黄芪加附子 (芪附汤),可促进固本之能,温阳而固表,治气虚自汗之症;

    白术加附子(术附汤),增加温中健脾之功,温脾燥湿,治脾虚泄泻之症;

    地黄加附子(地附汤),增强补血生血之功,治疗血虚低热之症;

    当归加附子(温经汤),增强温经养血之功,治妇人月经延期,血海虚寒之症;桂枝加附子,增强通阳疏络之功,温经通络而止痛,治风湿相博,肢体酸楚之症;

    石膏加附子(千金越婢汤),起到了清热强心作用,用于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确有良效。亦有取附子之温以抵消主治药物的消伐作用。

    如麻黄加附子(麻附细辛汤),温经发表而散寒。因虑麻黄发汗过度而惧其亡阳,加附子则汗出而阳不虚脱也,可治伤寒失表,心阳不振之症;

    大黄加附子(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而逐邪,使其通下而不伤中,可治伤寒心下痞实之症;

    黄连加附子(附子泻心汤),扶阳而泻热,取其黄连泻心,附子护阳,虚人汗出心下痞者宜用之;

    龙胆泻肝汤嫌其寒,可加附子以去其寒而强肝,方为柴牡附龙煎,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蝎附同用,可治小儿慢惊虚风抽搐;栀附同用,治寒热疝病;椒附同用,治中寒泛酸;气逆吐清水者;苓附同用,可温肾利水,治阴水浮肿,少腹账满;败附同用(苡仁附子败酱草)治慢性肠痈;羚附同用,治头风偏头痛久治不愈者。

    附子外用方

    药物组成? ;附子l0g

    ? ?

    制剂用法? ;先用小杯倒人白酒50g,加入附子10g,附子全部浸入酒中,先浸半小时,然后文火慢煎,煎沸3分钟后趁热用棉球蘸药液涂于患处。每晚睡前涂搽5次,且每晚用后再向杯中加入少许:白酒备来晚再用。Ⅰ型(紫斑≤2cm)患者1周为1疗程。Ⅱ型(紫斑2cm而≤5cm)、Ⅲ型(紫斑5cm)患者2周为1疗程。

    ? ?

    适应病证 ; 冻疮未溃破者。

    ? ? ?

    评按;本方取之于民间验方。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将附子以酒制后,使其温血脉散寒气的作用更甚,有利于冻疮的治疗。临床治未溃破之冻疮,取得满意疗效。且发现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轻症比重症疗效好。治疗期间应注意防寒保暖。

    《金匮要略》附子运用浅析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十分广泛。该书前22篇,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包括乌头在内)者23首,占十分之一强。观就其运用附子的规律作一粗试的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附子的主要功用

    1 、回阳救逆

    附子大辛大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泻等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阳气行将亡失之危证。如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呕吐,证见“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寒厥下利,证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而蛔厥者”;乌梅丸治“烦躁吐,心腹痛剧、吐涎沫,得食则吐,手足厥冷”之蛔厥等,均是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

    2 、逐寒止痛

    对于风寒湿邪相搏,痹着肌表,经脉不利而致周身骨节疼烦,可用附子逐寒除湿止痛。如桂枝附子汤治表阳虚风邪偏胜之湿痹;白术附子汤治表阳皆虚之湿痹;桂枝与芍药知母汤治风寒外袭,渐次化热伤阴之痹证;均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此外,薏苡附子散治胸阳不振,阴寒较甚,痛势剧烈之胸痹,亦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

    乌头与附子属同类植物,乌头系附子之母根,两者性味功用均相近似,但乌头之性味比附子更为辛温雄烈,其逐寒止痛之力更强。对于发作性疼痛,证属沉寒痼冷,痛急而有肢冷汗出者,则选用乌头。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赤丸等,均为此等证候而设。

    3 、温里助阳

    对于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下利。胸腹冷痛,食纳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者,附子有温里祛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呕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温中助阳,通利气机,治阳虚阴凝,饮留胃中之“气分病”;黄土汤治虚寒便血;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以下寒结;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肿,振奋阳气,治“肠痈已成”;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治妊娠阳虚寒甚腹痛等,均是取附子温里助阳之功。

    4、温肾化气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气化功能减退所致的诸证,皆可用附子治之。如肾气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治“虚劳腹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治“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出者”;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瓜蒌瞿麦丸治“小便不利,水气内停”;麻黄附子汤治“少阴正水”,证见身面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小者,均是取附子温肾化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的功能。

    附子常用配伍方法

    1、配伍干姜:回阳救逆之功尤著,戴原礼曾云:“附子无干姜不热。”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2、配伍肉桂:温补肾阳,鼓舞肾气,共奏“益火之源,以消阴一翳”之功。方如肾气丸(肾气丸中桂枝,后世多易肉桂)。

    3、配伍桂枝:温经通阳,祛风除湿。方如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4、配伍白术:温阳除湿,以治痹痛。方如白术附子汤。

    5、配伍桂枝、白术,兼行表里,助阳化湿,止痹痛。方如甘草附子汤。

    6、配乌头、蜀椒、干姜:逐寒止痛之力尤宏,《医宗金鉴》云: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逐阴邪而已。”[2]方如乌头赤石脂方。

    7、配薏苡仁:以行温里散寒,除湿宣痹之效。方如薏苡附子散。

    8、配半夏:共奏温中止痛,散寒降逆之功。方如附子粳米汤。

    9、配麻黄、细辛:有温发里阳,通彻表里之能,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清。方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0、配大黄:寒温并用,大黄寒性受制而走泄之性存,故可温下寒结。尤在论云:中焦寒结“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3]两药合用,正具此功。方如大黄附子汤。

    11、配麻黄:温经发汗,方如麻黄附子汤。

    附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凡亡阳急证,需回阳救逆者,多用生附子,且须配伍干姜,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用于止痛,则多用炮附子,无须配伍干姜,便应以寒湿病因为准,方如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薏苡附子散等;属沉寒痼冷之剧痛,则用乌头,故凡寒湿历节、寒疝腹痛、胸痹心痛、寒气劂逆等证,均用含乌头之方治之。

    附子、乌头含有乌头硷等有毒成份,对人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以及反射功能有麻痹作用,故入药时均应先用武火久煎。有资料报道:“加热至四小时以上,可使乌头硷完全破坏,但附子功能并没有损失”。乌头除久煎外,还需与白密同煎,这样既可缓和乌头毒性,又可增强疗效。

    用量:用于回阳救逆时,一般用量较重,如在四逆汤中,“生附子用一枚”约合今制21克;在通脉四逆汤中用“附子大者一枚”,约合今制30克。

    用于逐寒止痛,用量亦重,如桂枝附子汤,用“炮附子三枚”, 约合今制63克;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用“炮附子二枚”, 约合今制42克。治疗一般虚寒性疾患,则附子的用量均较轻。

    现在附子用量大致如下:用于回阳救逆,一次可用9~15克,用于止痛,一次可用6~9克,用于一般虚寒疾患,一次可用1.5~6克。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的范围相当广泛,组方遣药,十分巧妙,用法用量缜密权衡。这些宝贵经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后学借鉴。

    (同春堂温馨提醒:建议收藏,并在专业中药师的指导下运用。)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大成》卷一引《澹寮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乌附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乌附丸

    1 拼音

    wū fù wán

    2 《医方大成》卷一引《澹寮方》 2.1 方名

    乌附丸

    2.2 组成

    川乌20个,香附子半斤(姜汁淹1宿,炒)。

    2.3 功效

    去风疏气。

    2.4 主治

    肌体肥壮及有风痰者。

    2.5 乌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数丸,温酒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焙干,为末,酒糊为丸。

    古籍中的乌附丸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师尼室寡经闭

    自汗,肝脉弦长而出寸口。宜服柴胡抑肝汤,兼四制乌附丸。如每日上午神思昏愦,畏日羞明,心胸幽痛,稍涉...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气郁血滞经闭

    凝,变为瘕肿痛者有之矣。宜服开郁二陈汤,兼四制乌附丸。开郁二陈汤苍术香附(童便制)川芎(各一钱)青...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二脚气门]干湿香港脚附论

    温酒调下二钱。干香港脚用楝实五枚锉碎。浆水一升乌附丸(一名黑附丸出三因方)治干湿香港脚。附子(八钱...

    《金匮翼》:[卷六心痛统论]气刺心痛

    服三十丸,姜汤送下,食前,量虚实加减。(新定)乌附丸治气刺攻痛,但忍气即发者。天台乌药(二两)白豆...

    《女科秘要》:[卷四经闭不行症]四制乌附丸

    关于乌附的功效与作用和乌附片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