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 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点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点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豨莶草和茼蒿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作用。中医认为,味辛、苦,性寒,可入肝、肾二经,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四肢麻痹、腰膝酸软、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
豨莶草是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含有等豨莶精醇、豨莶酸萜类成分。现代研究显示,豨莶草水提液及甲醇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此外本品还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等药理作用,现临床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豨莶草时应注意,对于阴血不足者应谨慎使用。
豨莶草和茼蒿的副作用
茼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菜,之所以说它特殊,因为它和芫荽一样都有着特殊的气味,喜欢它的人爱吃它,不喜欢它的人避之不及。不管是虾米茼蒿,还是下火锅,茼蒿的风味都是一种特殊的香和鲜。
茼蒿的营养价值高,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叶酸,所以对于孕期女性,来点茼蒿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还能补充叶酸。茼蒿里面的维生素还有维生素B2,维生素K、胡萝卜素等,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包括钾、镁,钙。而且茼蒿的茎叶都是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的肠道蠕动加快排便,对于便秘人士也是不错的蔬菜。
要说什么人绝对不能吃茼蒿,其实只要不过敏,只要自己可以接受茼蒿的味道,那么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吃,老少皆宜。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那么就是为了减少茼蒿里面营养素的流失,可以尽量避免过多的加工。再一个就是茼蒿是绿叶蔬菜,最好吃新鲜的,一次不要做太多,尤其是夏天容易变质,最好一次吃完。
晚上劳累一天,回到家中来个自制火锅,一把绿油油的茼蒿,涮一涮然后蘸上香喷喷的蒜泥麻汁,吃上一大口,简直是人间享受啊!
……
豨莶草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豨莶草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连续7天,能使淋巴细胞值降低,Ea、Et花环形成率下降,抗体血清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染色的阳性率减少。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抑制作用。豨莶草水煎剂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降低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减轻。
抗炎。
稀桐丸水煎剂大鼠灌服,能显著抑制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肿胀。腺稀莶萜二醇酸、腺稀莶萜醇酸、腺稀莶萜二酸都具有抗炎作用。 ? 腺梗稀莶梗中二萜类化合物大鼠灌服,能明显抑制足跖肿胀。
扩血管和降压。
本品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提取液能使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明显舒张,并阻断刺激神经所引起的缩血管反应。
本品有降压作用。水煎剂猫腹腔注射,10分钟后血压逐渐下降,可持续1·5小时。腺稀莶萜二醇酸等二萜类化合物为其有效成分。
改善微循环和抗栓。
豨莶草溶液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血流恢复有促进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当。 ? 家兔静注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明显减轻血栓湿重。
其他。
(1)豨莶苷对大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2)抗菌、抗疟,体外试验中稀莶草对白色念珠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鼠疟原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鉴别应用。
臭梧桐与本品均能治疗风湿痹痛,风 疹湿疹,皮肤瘙痒。然豨莶、善祛筋骨间风湿,可治中风瘫 痪;而臭梧桐,又能平肝阳,治疗肝阳眩晕头痛。
(三)豨莶草的性味归经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豨莶草配伍应用
配海桐皮,功能祛风除湿,通利血脉,降低血压。可治疗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威灵仙,功效更著。可治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配臭梧桐,祛风湿、活血功效加强。可治风湿痹痛麻木。
方剂制剂
豨莶散(《活人方汇编》) :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十二、十五克。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昧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煤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瘘痹之病。
豨桐丸(《养生经验合集》) :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500克,豨莶草(炒,磨末子)240克。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l2克,或单用臭梧桐60克。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
治发背丁疮方(《乾坤生意秘韫》) :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
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方(《乾坤生意秘韫》)豨莶草(端午采者)30克、乳香30克、白矾(烧)15克。为末。每服6克,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
火松丸(《世医得效方》):火丰欠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
治翻胃及脾问诸疾。腹痛泄泻方(《百一选方》): 皱面地葱花(即火扶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自汤送下,不拘时候。
首乌延寿丹(《世补斋医书》) :何首乌、女贞子、 旱莲草、豨莶草、菟丝子、杜仲、牛膝、桑叶、银花、生地、桑 椹、金樱子、黑脂麻。主治:阴虚血虚,腰膝酸软,眩晕目 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
治肠风下血方(《方泳正宗》):本品,酒蒸为 末。炼蜜丸。每服9克,白汤下。
豨莶草附方
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鼻衄:豨莶草100克,仙鹤草50克,生地黄20克。水煎,早晚分两次服,连服5天。
化脓性关节炎:豨莶草100克,白鲜皮50克,黄柏30克,牛膝20克。将上药加水约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置患处熏洗一小时,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白癜风:豨莶草150克,研细末,蜂蜜为丸。每次9克,分两次服,空腹黄酒或白开水送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豨莶草30克,海桐皮2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每日一剂。
急性黄疸性肝炎:豨莶草、茵陈各15克,栀子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四肢麻木:豨莶草15克,木瓜15克,防风10克,五加皮10克,红花3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高血压:豨莶草3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30天为一疗程。
前列腺炎:豨莶草30克,荔枝核20克,川芎、牛膝各10克。将上药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坐浴。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剂,连续2—3个月。
肛门瘙痒:豨莶草、马齿苋、紫草、鱼腥草、地肤子各12 克,蛇床子15克,白蔹9克,白矾10克。水煎取汁坐浴,每日两次,每次20 分钟,每日一剂。
豨莶草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有小毒。[时珍日]“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曝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
(二)毒理试验
LD50:水煎醇沉液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45.54g/kg-+-1.44g/kg。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人的400倍。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明显不适反应。剂量过大有恶心、便稀等反应。所谓小毒,李时珍已指出为剂量过大引起的消化道不适反应。所以大剂量使用时,宜多用和胃之药以减少胃不适反应。
【注意】
阴血不足者忌服。
《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本草述》:"忌铁。"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9177 字) 展开全部内容
豨莶
(《唐本草》)
【异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母(《医林纂要》),肥猪苗(《分类草药性》),母猪油(《现代实用中药》),亚婆针(《国药的药理学》),黄花草、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棉苍狼、粘强子(《江苏植药志》),粘不扎(《东北药植志》),棉黍棵(《山东中药》),绿莶草(《中药志》),大叶草(《中药材手册》),虾钳草、铜锤草(《广西中药志》),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闽南民间草药》),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湖南药物志》),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叶草(《江苏药材志》),珠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老陈婆、油草子(《江西草药》),风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腺梗豨莶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常带紫色。枝上部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紫褐色腺毛,叶对生,有柄;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4厘米,宽4~9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先端尖,叶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均密被长柔毛;通常上部叶逐渐变小,成长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花梗密被长柔毛和腺毛,分泌粘液;总苞片2层,外层苞片5枚,线状匙形,内层苞片10~12枚,倒卵形兜状,内外层苞片皆有腺毛。花杂性,,边缘为舌状花,雌性,先端3浅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倒卵形,微弯,有4棱,黑色,无冠毛。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于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
②豨莶
与上种相似,花梗和枝上部密被短柔毛。叶片阔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
生山坡、林缘及路旁。分布秦岭及长江以南。
③毛梗豨莶,又名:少毛豨莶。
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外形与上种很相似,但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灰白色短柔毛,叶片及瘦果也较小。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坡及路边杂草中。分布长江以南及西南等地。
以上三种植物的根(豨莶根)、果实(豨莶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
【药材】干燥全草,茎方柱形,略具四棱,侧面下陷成纵沟,灰绿色至灰棕色,有时带紫棕色,被有灰白色柔毛.分校对生,上有叶柄的环形残痕,形成明显的节。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髓部。叶对生,多破碎而不完整,灰绿色,上下面均有灰白色柔毛,纸质而脆。在茎顶或叶腋间有时可见头状花序,外有匙形的总苞,总苞上可见点状腺毛。气微,味微苦。以茎粗、叶多、花未开放、灰绿色者为佳。
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以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此外,在广东、广西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参见"防风草"条。云南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多苞糙苏(又名香苏)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
【化学成分】腺梗豨莶含豨莶苦味质及生物碱。
【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毛梗豨莶与海州常山以1:2混合之水煎剂10克/公斤给予大鼠,对鸡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如单用毛梗豨莶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②降压作用
豨莶(品种不明)的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
【炮制】豨莶草:拣去杂质,除去残根与老梗,先抖下叶另放,将梗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制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一法,用蜂蜜加等量的黄酒化烊拌匀),俟酒吸干后,置蒸笼内蒸焖,取出晒至半干,再蒸至黑色为度。(每豨莶草100斤,用黄酒20斤)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②《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③《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④《本草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
⑤《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⑥《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
⑦《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
⑧《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
⑩《广西中药志》:"其叶外敷虾钳疮(生两指隙间)。"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大剂1~2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宜忌】阴血不足者忌服。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③《本草述》:"忌铁。"
【选方】①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②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③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④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⑤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⑦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⑨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偏方秘方》)
⑩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⑾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⑿治肠风下血:豨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临床应用】治疗疟疾
取干豨莶草1~1.5两,每日2次煎服,连服2~3天。小儿递减。临床观察63例,结果症状控制者55例(当天控制23例,隔天控制24例,第3天控制8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87.3%。但有5例复发。
【名家论述】①《纲目》:"豨莶,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②《本草通玄》:"豨莶,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热补,未敢尽言,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蒸煮,便有补益之功耶?世俗以慎微《本草》誉之太过,遂误认为风家至宝,余少时亦信之,及恪诚修亭,久用无功,始知方书未可尽凭也。古人所谓补者,盖以邪气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
③《本草正》:"豨莶,气味颇峻,兽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洒,九蒸九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散撤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④《本草述》:"有云,豨莶制如法,大益气血,四肢不遂,大有功。又曰,古方愈风汤、四白丹,药多辛散,恐非类中所宜。半身不遂病久,补气血、化痰药外,更常服豨莶丸佳。又云,口眼歪势缓者,豨莶尤佳。合而参之,则此味止宜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证,似不能疗中藏奄忽之证也。盖中藏证是阴不能御阳,风火相煽,致阴已离阳,所谓升降息而气立孤危者也,至是以索益元气之剂,以求生于万一,毋亦后时而济于存亡之数乎,固不得责其效于兹药也。""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⑤《本草新编》:"豨莶入肾。然散人真气,最不宜服。不宜用而入之兹编者何也?盖肾经之药,药品中最少,肾犯风邪湿气,又最难治,姑存之以治肾中风湿之病。中风之症,必问其腰间素有水湿之癣否?有水湿之癣,又必问其肾囊之干湿若何。肾中有风,其人必然腰痛而重,肾中有湿,其人必然囊破而痒。即用豨莶,亦必与人参、白术大剂共用。至于湿痹腰脚酸疼之症,又必加入苡仁、茯苓、黄芪、芡实同施,始万全也。""夫豨莶未尝无功,余虑人误认补味而常用之耳。风入肾者最难治,存豨莶而不删去者,正备妙用耳。不然,防己可祛肾内之风湿,存防己何必复取豨莶?正以豨莶功用胜于防己,其耗散精血亦逊于防己,所以存防己而仍存豨莶。盖防己治肾内之风湿,止可一用以出奇,不可再用以贻害,若豨莶则不妨一用而至于再用,但不可久用耳。"
⑥《本草正义》:"豨莶,生时气臭味涩,多服引吐,盖性本寒凉,而气猛烈,长于走窜开泄,故能治热烦痈毒而吐痰疟;及其九次蜜酒蒸晒,和蜜为丸,则气味已驯,而通利机关,和调血脉,尤为纯粹,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提醒您:豨莶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点稀、豨签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