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

01-09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百度文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百度文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白蒺藜和白芨都有什么功效
  • 2、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 3、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 4、中药白蒺藜的作用和功效
  • 5、白蒺藜起什么作用?
  • 6、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的功效。

    白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等地。白蒺藜入药,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功效。

    白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芨花有紫红色、白色、蓝色、和粉色。

    白芨为草本球根植物,白芨高18厘米到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白芨地下块茎可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

    1 疏肝明目

    中医上认为白蒺藜是一种味辛、苦,性微温的一种中草药,白蒺藜有很好的疏肝作用,可以祛风明目,对眼睛是有好处的。

    2 行气活血

    白蒺藜还有很好的行气活血的作用,如果有腹胀痛感的,可以让白蒺藜和一些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同服。

    3 平肝解郁

    白蒺藜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

    【功能主治】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本草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蒺藜附方

    皮肤瘙痒:白蒺藜3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两次混合,外敷患处。

    偏头痛:白蒺藜10克,僵蚕10克,白芷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牙龈出血:白蒺藜10克,水煎汤含漱。

    牙周病:白蒺藜20克,水煎汤,含漱,每日数次。

    荨麻疹:白蒺藜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苏叶10克。水煎服,每日3次。

    乳房胀痛:白蒺藜10克,紫胡10克,青皮10克,香附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牛国莲)

    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治牙齿动摇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御药院方》)

    配伍应用

    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温,柔润而降;刺蒺藜辛苦平,性升而散。前者善于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补肝肾最效。

    配制首乌: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视风明目,并行血祛瘀。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配白僵蚕: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两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症。

    配滁菊花:两药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阳上扰,止眩晕,散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配茯苓: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和中,对肝脾湿阻有标本兼顾之效;刺蒺藜苦泄辛散,能平肝、疏肝。二药相伍,一渗一散,利湿平肝,使湿浊去,清阳升而头晕止,肝气平,不致犯胃则胃疼除。

    配白薇: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热、凉血。二药相伍,清肝凉血,止眩明目。

    配川楝子:本品苦泄辛散,能疏肝散郁,川楝子苦辛散行,理气止痛。二药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气横逆犯胃,胁痛,脘痛最宜。

    配合欢皮:合欢皮宁心祛瘀,消肿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二药相伍,用治血虚肝郁,胸肋刺痛,肝脾肿大,周身刺痒者。

    【 鉴别应用 】

    刺蒺藜平肝散风。用于头痛眩晕等;炒蒺藜长于活血祛风,用于目赤肿痛等;盐蒺藜即可平肝解郁,又补肾明目,用于高血压病,头目眩晕。

    刺蒺藜与沙苑蒺藜。沙苑疾藜甘温,善于补肾滋阴以治下;刺蒺藜苦寒,长于清泻肝火以治上。”

    【 用法用量 】

    内服:6—9克,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亦可水煎洗患处。

    【和合宜忌】

    乌头为之使。(《本草经集注》)

    本品苦辛,行气化瘀,血虚气弱及孕妇慎用。

    究竟谁叫“白蒺藜”

    在古代,刺蒺藜与沙苑子确实曾同用“白蒺藜”一名,但是追溯二者的用药历史,还是可以将其区分的:

    从本草记载来看,刺蒺藜先于沙苑子出现,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当时并不叫作“刺蒺藜”或“白蒺藜”,而是以“蒺藜子”命名,别名旁通、屈人、止行、材羽、升推等等。直至《名医别录》中才始见以“即藜”和“茨”之名收载,后世李时珍注解:即(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这大概就是“刺蒺藜”之名的初始。到了唐朝初年,甄权所著《药性论》中才开始将蒺藜子称为“白蒺藜子”,之所以称之为“白蒺藜”,后人道,因其呈黄白色而得名。至此,所谓“白蒺藜”是指刺蒺藜,而非沙苑子。

    到了宋代,苏颂《经本草》曰:古方云蒺藜子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类白色,类军家铁蒺藜,故名(军家铁蒺藜:古代打仗时用的一种三角四刺儿的铁器,扔在路上用以防御敌人。)。同时称:又有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今人多用。后者所谓白蒺藜就是今天的沙苑子,每以白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白蒺藜、沙苑蒺藜、潼蒺藜、沙蒺藜等名称见载于诸家本草。从此开始,本草就有了两种白蒺藜的记载。

    就产地而言,带刺的刺蒺藜遍地可见,生于荒丘、田边、路旁及河边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长江以北最为普遍。不带刺的沙苑子分布于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主产于陕西、山西,以陕西同州(即今天的大荔县,古为同州府所在地)沙苑地区产者为地道药材。

    就二者药材性状而言亦大有不同:刺蒺藜果实表面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李时珍曰:刺蒺藜状如赤根菜子及细菱,三角四刺实有仁。故今人又称之为三角蒺藜、硬疾藜、蒺骨子等等。而沙苑子种子表面呈灰褐色或绿褐色,光滑无刺。李时珍谓:白蒺藜结荚长寸许,内子大如脂麻,状如羊肾而带绿色,今人谓之沙苑蒺藜……。

    从现代科学分类来看,刺蒺藜与沙苑子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刺蒺藜为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沙苑子则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7963 字) 展开全部内容

    指导意见:

    白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白蒺藜,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美容功效:久服可祛脸上瘢痕,并让肌肤柔嫩润滑。

    1、平肝解郁: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2、行气活血: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

    4、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百度文库、白蒺藜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