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青蒿的功效是什么?(青蒿素与中医有关(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今天给各位分享青蒿的功效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青蒿素与中医有关(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青蒿的功效是什么?
2、青蒿素与中医有关(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
3、青蒿素栓剂
4、青蒿素注射液(片) 《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
青蒿的功效是什么?真正的青蒿名唤臭蒿,苦蒿,香苦草,黄蒿,学名黄花蒿,从药用植物的角度来讲,是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的全草。成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有青蒿素。
但一般人都认为的青蒿是香蒿,也就是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然而这种青蒿并不含青蒿素。
有些地方将牡蒿也认为是青蒿,然而牡蒿是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的全草,即便很多药材市场上把它当作“青蒿”使用,但不能代替真正的青蒿。
有些地区把茵陈蒿当作青蒿入药,虽然茵陈蒿是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的全草,与青蒿同属菊科,但茵陈蒿中也是不含青蒿素的。
还有一些地区将小花蒿称作青蒿,然而小花蒿是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的全草,并不是真正的青蒿,也不含青蒿素。
也就是说,在上述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才含有青蒿素,即便青蒿(香蒿)在一定程度上与青蒿(黄花蒿)药用效果大同小异,但真正作为对抗疟疾的,还是只有黄花蒿才行。
本草的学问也是一个各家学说,变化万千,奥妙无穷,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只有真正用心去体悟,用心去研究探索,才能去伪存真,只有找到真品,才是治病救人的基本保障。
青蒿素与中医有关(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既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在浙江宁波,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学习中医药。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让她带领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68%,因效果不稳定而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于是她放弃了胡椒,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到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
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 “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 “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5%的抑制率;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0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并在全国“523”会议上作了报告,从此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率先开展“醚中干”、青蒿素单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有效性;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其衍生物开发提供了条件。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是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因此获得了世界医学诺贝尔奖。
还有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华佗贡献麻醉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还有《黄帝内经》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重要灵感正是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
善于思考,抓住灵感。屠呦呦因为受到中医古籍的启迪,并且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青蒿成分(可以有高效抑制疟原虫)进行提取,最后成功研制出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的青蒿素。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青蒿素源自传统的中药,但是从中草药的提取物中寻找到具有抗疟疾功能的成分,却采用了中西医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廖品东教授认为: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给每一届的学生都会讲这个故事。”
“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给每一届的学生都会讲这个故事。”
创新思维能力
屠呦呦曾一度陷入荣誉的非议之中,在这个大协作的“523”项目中,屠呦呦个人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对于这一争议,拉斯克医学奖给出了解释:
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屠呦呦老师的这些经历,是否可以给我们在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等方面提供某些有益启示和借鉴呢?
青蒿素栓剂 331 青蒿素栓剂 : 【历史来源】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制方。【药物组成】〔1〕 青蒿素【功能】 抗疟、杀虫,为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的杀虫剂。【主治】 用于恶性疟、间日疟,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抗氯喹株的恶性疟疾。【剂型规格】 栓剂,每粒含青蒿素0.1、0.2、0.3、0.4、0.6克。【用法用量】 肛门内塞入,一次0.4~0.6克,一日2次。成人第1天用药量1.2克,第2、3天各为0.8克,3天总用药量为2.8克。小儿酌减。为防止药物吸收不良,影响疗效,用药前最好先解大便,用药后2小时内解大便者,以同量补给一次药,以确保药量。【注意事项】 1.除凶险型疟疾外,孕妇禁用。2.频繁腹泻和休克者因吸收差,可影响疗效。3.本品用于治疗疟疾,有一定的复燃率,治疗时应予注意,症状缓解后,应考虑进一步抗疟治疗。【现代应用】 治疗恶性疟、间日疟。用青蒿素栓剂总量2.8克,3天疗程法治疗疟疾463例。其中恶性疟358例(普通恶性疟326例,脑型疟14例,其它凶险型疟18例),平均退热时间23.3±14.4小时,原虫转阴时间45.9±17.2小时,观察28天,复燃率为45.8%;治疗间日疟105例,平均退热时间18.5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37.0小时,28天复燃率为34.8%,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1〕。本品对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杀灭速度显著快于二盐酸奎宁静脉滴注。本品能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平均使原虫下降95%所需时间,青蒿素栓剂为24小时,二盐酸奎宁静脉滴注为32小时,具有速效、低毒、给药方便的特点〔2〕。本品治疗恶性疟急重症患者疗效可靠,尤其对小儿、呕吐和昏迷患者,栓剂给药方便有一定优点。青蒿素是临床使用的抗疟药中起效最快的一种,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裂殖体)有高度杀灭作用,对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同样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但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无杀灭作用,治疗时,可同服伯喹2天,总剂量45毫克,杀灭配子体,以杜绝蚊媒感染来源。青蒿素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原虫无杀灭作用,治疗间日疟时,配合用伯喹200毫克以上,才能达到根治〔3〕。口服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有一定疗效,观察8例,缓解或基本缓解5例,有效一例,无效2例〔4〕。青蒿素注射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有一定转阴率〔5〕。【基础研究】 青蒿素是从菊种植物青蒿中分离提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内酯成分,经药理研究证明为抗疟有效成分〔6〕。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内期,是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无性体杀虫剂,而对疟原虫红前期及组织期无效。电子显微镜观察证明,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从而起到杀灭疟原虫的作用〔7〕。3H-青蒿素小鼠口服后,血液放射性迅速上升,一小时达高峰,4小时降至峰值的1/2,体内脏器和组织分布量顺序为:肾>肝>心>肺>肌肉>骨>骼>脑,24小时内放射性排出80%。静注后30分钟,血中青蒿素已大部分被代谢转化,尿中排泄物几乎全为代谢产物。表明青蒿素在体内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快,无蓄积性〔7〕。经Ames试验、微核试验,青蒿素诱导V79细胞SCE及微核试验结果表明,青蒿素无致突变作用〔1〕。经生殖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对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没有影响,但在妊娠大鼠器官发生期给药,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毒性主要表现在器官发生期的中、晚期,在妊娠早期给药影响较小〔1〕。青蒿素330~660毫克/公斤肌注或口服,对小鼠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减虫率为37.7~40.9%〔8〕。 青蒿素注射液(片) 《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 青蒿素注射液(片) 《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 : 【组方药物】 青蒿素【制剂用法】 上药1味,制成注射液或片剂。油注射液每支50毫克(2毫升)、100毫克(2毫升)、200毫克(2毫升)、300毫克(2毫升);水混悬注射液每支300毫克(2毫升);片剂每片50毫克、100毫克。深部肌注,第1次200毫克,6~8小时后再给100毫克,第2~3日各肌注100毫克,总剂量500毫克(个别重症第4天再给100毫克),或连用3日,每日肌注300毫克,总量900毫克,小儿15毫克/公斤,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口服,先服1克,6~8小时再服0.5克,第2、3日各服0.5克,疗程3日,总量为2.5克,小儿15毫克/公斤,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主要功效】 抗疟。【适应病证】 间日疟,恶性疟,脑型疟。【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及轻度皮疹。少数病例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不加治疗可很快恢复正常。【编者按语】 1.原书云:本品为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药,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对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使用本品亦有效,但对间日疟原虫的近期复燃率比氯喹高20~30%。与伯氨喹合并应用,可使复燃率降至10%左右。本品对血吸虫亦有杀灭作用。2.本方又名“黄蒿素”。 青蒿的功效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蒿素与中医有关(青蒿素来源于中医典籍)、青蒿的功效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