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

06-29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 杞菊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

今天给各位分享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杞菊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兔屎子是治疗什么的中药
  • 2、古籍中的茯菟丸简介
  • 3、请问菟丝子具体是治疗什么的?
  • 4、中草药: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这里也写了啊:【宜忌】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

    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中文名】: 菟丝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

    植物形态详菟丝条。

    【化学成分】菟丝子含树脂甙、糖类。

    大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0.0378%。

    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蒲公英黄质和叶黄素。

    【性味】辛甘,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

    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

    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

    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炒研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

    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选方】①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

    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

    (《扁鹊心书》菟丝子丸) ②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

    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

    (《百一选方》) ③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

    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

    空心酒下二十丸。

    (《经验后方》) ④治腰膝风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

    酒浸良久,沥出曝干,又漫,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末。

    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

    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

    (《普济方》) ⑤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

    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

    (《圣惠方》) ⑥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

    (《奇效良方》菟丝丸) ⑦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

    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

    (《纲目》) ⑧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

    (《局方》茯菟丸) 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螵蛸(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

    (《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丸) ⑩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

    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

    饧糖作丸。

    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

    (《方脉正宗》) ⑾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

    (《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⑿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菟丝子、五味子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

    上为细末。

    米饮调下二钱,食前。

    (《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⒀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

    (《肘后方》) ⒁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

    (《山居四要》) ⒂消渴不止。

    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⒃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

    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此方名茯菟丸。

    ⒄小便淋沥。

    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⒅腰膝疼痛(顽麻无力)。

    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⒆身、面突然浮肿。

    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

    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

    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

    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

    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

    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

    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

    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②《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

    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

    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

    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③《本草新编》: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

    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

    且永不再遗。

    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

    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

    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荑之类,用之多建奇功。

    ④《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

    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

    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

    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

    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⑤《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

    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

    缪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剀切。

    《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

    汁去面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

    《别录》所谓养阴强肌,坚筋骨,亦阴阳两调之义。

    茎寒精滑,则元阳不适而至阴不摄也,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

    若夫口苦燥渴,明为阴液之枯涸,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

    以视地黄辈之专于补阴,守而不走者,固有间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tuWan标准编号WS3B077291处方茯苓?300g五味子(制)600g山药600g菟丝子(炒)1000g莲子300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粉末重量的3~7%的麦粉及黄酒300g打糊为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糊丸;味酸。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固肾,涩精,止带。用于遗精尿浊,妇女白带。用法与用量饭前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9g,一日2次。贮藏密闭,防潮。《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方名茯菟丸别名茯苓丸组成菟丝子5两,白茯苓3两,石莲子(去壳)2两。功效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主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茯苓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九)。

    详见百科词条:茯菟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1:09 共38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选方】①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菟丝子丸)

    ②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③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经验后方》)

    ④治腰膝风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干,又漫,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末。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⑤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⑦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⑧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螵蛸(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末 ,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丸)

    ⑩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⑾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⑿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菟丝子、五味子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⒀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肘后方》)

    ⒁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⒂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⒃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

    ⒄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⒅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⒆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中文名】:菟丝子

    【类别】:种子类菟丝子

    (《本经》)

    【异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菟丝"条。

    【采集】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药材】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

    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

    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化学成分】菟丝子含树脂甙、糖类。

    大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0.0378%。

    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蒲公英黄质和叶黄素。

    【药理作用】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的影响是前者增加。后二者则使之降低,对犬使血压下降,脾容积缩小,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菟丝子醇提水溶液皮下注射于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465克/公斤,按30~40克/公斤灌胃并不出现中毒症状;按0.05克/120克之菟丝子酱油、浸剂、酊剂给大白鼠灌胃,连续70天,并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亦未见病理改变。

    【炮制】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干,入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苦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

    ②《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干,再研末,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性味】辛甘,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选方】①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菟丝子丸)

    ②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末,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③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经验后方》)

    ④治腰膝风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干,又漫,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末。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⑤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捣罗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⑦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⑧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螵蛸(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丸)

    ⑩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术(土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⑾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⑿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菟丝子、五味子各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⒀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肘后方》)

    ⒁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⒂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⒃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

    ⒄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⒅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⒆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②《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③《本草新编》:"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荑之类,用之多建奇功。"

    ④《本经逢原》:"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⑤《本草正义》:"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缪仲醇谓五味之中,辛通四气,《经》言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所解极为剀切。《本经》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汁去面皯,亦柔润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而目自明。《别录》所谓养阴强肌,坚筋骨,亦阴阳两调之义。茎寒精滑,则元阳不适而至阴不摄也,溺有余沥,则肾阳不布而大气不举也。若夫口苦燥渴,明为阴液之枯涸,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以视地黄辈之专于补阴,守而不走者,固有间矣。"

    提醒您:菟丝子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关于茯菟丸的功效与作用和杞菊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