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腹结的作用与功效》,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腹结的作用与功效 大腹子的功效和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腹结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大腹子的功效和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腹结穴在肚脐两侧都有,选左侧的腹结。腹结是腹气聚集的穴位,也是脾经的穴位。它有健脾化湿降逆促便的作用。
取穴位置
功能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穴位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穴位治法
直刺1~2寸。
腹结穴有理气活血、行郁破结之功,主治绕脐腹痛,腹胀,疝气,泄泻,便秘。腹结穴与足阳明胃经的外陵临近。当小腹用力时,外陵处肌肉与腹结处肌肉同时硬结,腹结结于内,外陵陵于外。由此可知:外陵之治心下引脐腹痛,与腹结所治之气痛为同一道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腹屈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腹结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腹结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现代研究
16.1 治疗胃肠炎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腹屈
1 拼音
fù qū
2 英文参考
Fùjié SP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腹屈为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腹结[1]。
穴位 腹结 汉语拼音 Fujie 罗马拼音 Fuchieh 美国英译名 Knot in Belly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P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RP14 富耶氏 德国 MP14 英国 Sp14 美国 Sp14
腹结为经穴名(Fùjié SP14)[1]。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腹结[2]。《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2]。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属足太阴脾经[1]。腹即腹部,结系束,本穴善治腹部痛结不通之症,故名腹结[1]。主治腹痛,腹泻,肠炎,大便秘结,绕脐疼痛,腹寒泻痢,便秘,疝痛,细菌性痢疾,腹膜炎,肠神经痛,肠梗阻,泄泻,痢疾,疝气,蛔虫症,支气管炎,阳萎,脚气等。
4 腹屈的别名
腹屈(《针灸甲乙经》),肠窟(《外台秘要》),肠结(《千金翼方》),临窟(《西方子明堂灸经》),肠屈[3],长窟[3],肠窝[3],阳窟[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腹屈,一名腹结,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刺入七分,灸五壮。
6 穴名解
腹即腹部,结系束,本穴善治腹部痛结不通之症,故名腹结[1]。
《说文通训定声》载:“腹,脐上下两旁也。”《说文》:“结,缔也,从系吉声。”周与嗣《千字文》:“露结为霜”,有凝结之义。本穴在府舍上3寸,为腹气结聚之处,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以其取之有行郁破结之效,故名腹结。[3]
7 所属部位
腹[4]
8 腹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5][6]。
腹结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1]。
腹结位于腹部,脐下1.3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2]。
另说腹结“在大横下三分(一说三寸)(《铜人腧穴针灸经》);“在大横下一寸八分”(《针灸集成》);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
腹结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腹结穴的位置
腹结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腹结穴的位置(肌肉)
腹结穴的位置(内脏)
9 取法
腹结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1]。
仰卧位,脐下1.5寸(气海),中线旁开4寸,再稍向上(0.2寸)处取穴[7]。
仰卧位,在府舍上3寸,距任脉4寸,当府舍与大横的连线上取穴。
10 穴位解剖
腹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及第十一肋间神经。皮肤由第10、11、12肋间神经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性层和膜性层,脂性层内的脂肪组织已变薄。针经上列结构后,若再深进,可穿腹膜壁层,经腹膜壁、脏层之间的腹膜腔,达穴位相对应有升结肠(右侧),两者的前面还有大网膜,因该血管分布非常丰富,则易刺伤血管而引起出血,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注意。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6]。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第11肋间神经、动脉[6]。
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及第十一肋间动、静脉[2]。
11 腹结穴的功效与作用
腹结有理气散结的作用[1]。
腹结有健脾温中,宣通降逆的作用。
腹结穴与足阳明胃经的外陵临近。当小腹用力时,外陵处肌肉与腹结处肌肉同时硬结,腹结结于内,外陵陵于外。由此可知:外陵之治心下引脐腹痛,与腹结所治之气痛为同一道理。[3]
腹结穴有理气活血、行郁破结之功,主治绕脐腹痛,腹胀,疝气,泄泻,便秘[3]。
12 主治病症
腹结穴主治腹痛,腹泻,肠炎,大便秘结,绕脐疼痛,腹寒泻痢,便秘,疝痛,细菌性痢疾,腹膜炎,肠神经痛,肠梗阻,泄泻,痢疾,疝气,蛔虫症,支气管炎,阳萎,脚气等。
腹结穴主治腹痛、腹泻、大便秘结[6]。
腹结主治脾胃及局部疾患:如绕脐疼痛、腹寒泻痢、便秘、疝痛等[1]。
现代多用腹结治疗细菌性痢疾、腹膜炎、肠神经痛、肠梗阻等[1]。
腹结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痛等[2]。
腹结穴主治腹痛,便秘,泄泻;疝气[7]。
消化系统疾病:蛔虫症,肠炎,腹膜炎,痢疾;
其它:支气管炎,阳萎,脚气。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0.8~1.2寸,局部酸麻重胀。
直刺1~1.5寸[6][7],局部酸麻重胀可灸[7]。
13.2 灸法
可灸[1][7][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配伍
腹结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腹泻[7]。
腹结配中脘、天枢、灸神阙,治绕脐痛[7]。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绕脐痛……注利,腹结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经》治绕脐痛,上冲抢心,腹寒泻痢,咳逆。
《类经翼》主咳逆,绕脐腹痛,中寒泻痢,心痛。
16 现代研究 16.1 治疗胃肠炎
腹结的作用与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腹子的功效和作用、腹结的作用与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