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以及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核心功效
发汗解表、和胃消食、解毒
简介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而制成。据记载,豆豉最早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传到海外。
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
3、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孕妇、湿热气虚者、体寒瘀血者、胃虚易呕者、动脉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
不宜同食
1、黄芪, 豆豉不能和黄芪一起吃,不仅降低了豆豉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黄芪的药用价值。
2、党参, 豆豉和党参不能一起吃,同食会削弱党参的药性,而且也会阻碍人体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对肠道也会形成一定的刺激性。
3、阿胶糕, 豆豉和阿胶也不能一起吃,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阿胶是很多女性朋友非常喜欢吃的一种滋补食材,但在吃豆豉时就不可以吃阿胶。这两种食材混合到一起,不仅会降低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不要食用变质或发霉的豆豉。
食用方法
1、豆豉蒜蓉蒸扇贝
扇贝洗净、腌好后,将豆豉和蒜蓉涂抹在扇贝上,上锅蒸5-7分钟即可。
2、豆豉蒸腊鱼
腊鱼切块浸泡,洗净沥干,蒜切碎;锅里热猪油,葱、姜爆香,加入豆豉辣酱,小火翻炒一下;加入腊鱼,调入少许料酒翻炒均匀即可关火,加入蒜碎拌匀,倒入盘中,再上锅蒸40分钟即可。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淡豆豉是解表类药物,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寒热头痛、虚烦不眠、烦躁胸闷等。
淡豆豉是常用解表药,其发散能力较弱,在治疗表证时,无论风热或风寒患者都可以使用,但多用于治疗表证的轻证,且多作为其他解表药的辅助药使用。淡豆豉中主要含有黄豆苷、黄豆素、大豆苷、大豆素等异黄酮类成分及胡萝卜素、淡豆豉多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据现代研究显示,淡豆豉具有抗骨质疏松、抗动脉硬化、降血糖、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抗肝癌细胞、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淡豆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淡豆豉的功效和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溼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淡豆豉】淡豆豉的食用方法:
淡豆豉用法用量:煎服,6~12g。
淡豆豉用药禁忌:
1、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淡豆豉。《本草经疏》
2、淡豆豉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3、胃虚易呕者慎服淡豆豉。
淡豆豉丸
功效:主治小儿一二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
组成:淡豆豉10粒 巴豆1粒***略去油***
用法: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取下如鱼冻汁,病根除矣,急与补脾。实者取而后补,虚者补而后取。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九。
淡豆豉蒸鲫鱼
功效:清热解毒,利溼消肿。
材料:淡豆豉30克、鲫鱼200克、白糖30克
做法:
1、将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放入蒸盘内,在鲫鱼上洒上淡豆豉、料酒、白糖。
2、将鱼置武火上蒸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每次100克,佐餐食用。
淡豆豉鸡肉煲
材料:淡豆豉25克,鸡脯肉400克,味精3克,精盐2克,白糖2克,黄酒5毫升,蒜蓉3克,酱油5毫升,鸡蛋1个,胡椒粉1克,植物油100克,洋葱丝10克,鸡油10克,淀粉10克,鸡汤100毫升。
做法:
1、将鸡脯肉去筋后切成4厘米长的条,放在碗中,加精盐拌匀后,加入鸡蛋清拌匀,再加干淀粉,拌至鸡肉条粘上粉浆备用。
2、烧热锅,放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鸡肉条,滑散至断红,倒入漏勺。
3、原锅放回火上,留适量油,放入淡豆豉,煸炒几下后,下蒜蓉、精盐、白糖、黄酒、酱油、胡椒粉、滑油鸡条,加鸡汤烧沸,淋溼淀粉做成流芡,起锅倒入放在火上已加入鸡油、洋葱丝的热煲里,加盖,再煲半小时左右,离火,垫衬盘上桌。
淡豆豉葱白豆腐汤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透疹,除烦宽中。 葱白发汗解表,宣窍通阳。
材料:豆腐2~4块,淡豆豉15克,葱白15克。
做法:先将豆腐略煎,然后加入洗净的淡豆豉,加水约两碗,煎煮至大约一碗时再加入已切成段的葱白,稍作煎煮即可。
葱姜淡豆豉饮
功效:解表和中,主治风寒感冒初期的头痛、喷嚏、发冷、无汗者。
材料:葱白15克、葱须15克、淡豆豉10克、姜8克、黄酒30克
做法:将淡豆豉、生姜***切丝***加水500毫升,加盖煎沸,加葱白、葱须盖严文火煮5分钟,再加黄酒烧开即可。
食物相克:
葱白: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
淡豆豉:服用本药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感冒
淡豆豉是一剂良药,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用淡豆豉治疗,它对于感冒引起的心烦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像常见的用来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里就用到了淡豆豉,主治发热、头痛、咽痛、咳黄痰等症状。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清热解毒
因为淡豆豉性味苦寒,可以清热解毒。对于血痢腹痛有很好的的疗效。此外,淡豆豉还可以宣发郁热,用于需要安胎的妇女身上。
4.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如果出现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的症状,可以食用淡豆豉,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
5.增强免疫力
因为淡豆豉中含有很多黄豆,而黄豆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相似,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平时适当食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可强健体魄。
6.解表除烦
淡豆豉对于伤寒热病有很好的疗效,平时可用淡豆豉做汤喝,可有效改善及缓解感冒的症状。同时,还可起到很好的延缓衰老的效果。
以上就是对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当然淡豆豉的作用还有很多。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我们症状的不同来使用。服用的方法和用量也要注意,不然的话是很难达到很好地药效的。
关于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