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桂枝炙甘草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桂枝炙甘草功效与作用 桂枝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枝炙甘草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桂枝的功效主要是发汗,能够温经并且止痛,能够帮助阳气恢复。
2、桂枝食用方法: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3、桂枝甘草汤:
(1)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3)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4)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桂枝和甘草的搭配可以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4、桂枝绿茶:
(1)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桂枝和绿茶的搭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和作用的哦。
(2)材料:桂枝3g、绿茶3g。
(3)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更多关于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任何食物都有其特别的功效和作用,很多人都知道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一些食用的禁忌也需要我们了解一下,下面跟大家分享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第一、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炙甘草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当人们出现上火的症状时,不妨一些炙甘草泡水喝,这样能够尽快的帮助人们排出体内的热毒。另外,用炙甘草泡水喝还能预防何治疗热毒疮疡和咽喉肿痛。
第二、治疗疾病
炙甘草具有治疗溃疡病的作用,对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来说,当服用炙甘草以后能让溃疡症状明显好转。炙甘草虽然能治疗溃疡病但不宜多服,因为会诱发高血压以及低血钾症。
第三、补脾益气
炙甘草具有补益心气的功效,尤其对于心气不足导致的心慌、气短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用炙甘草水煎取液,还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第四、止咳祛痰
炙甘草不仅可以止咳还能祛痰。另外炙甘草还有微弱的平喘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用炙甘草的水煎取液喝,能够帮助人们祛痰、缓解咳嗽。
第五、缓急止痛
炙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尤其对于肝旺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疼痛。
俗话说:是药有三分毒。虽然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对人们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服用炙甘草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凡是水肿或湿气太重的患者都要慎炙甘草。
2、当人们在服用炙甘草时,一定要控制服用的量,不宜多服。如果人们长期大量服用炙甘草就会使得人体中钠含量升高,排出钾的量增多,这样一来会使人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症。
3、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炙甘草时一定不要与降压药一起吃,否则不但没有把降压药的药效发挥出来,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炙甘草与很多降压药相拮抗。
一般正常情况下,适当的服用炙甘草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服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上服用的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人么更加建康的服用炙甘草!
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炙甘草汤原方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177)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功效配伍】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补中益气,养心复脉;配人参、大枣益气补养心脾,助炙甘草之用;配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桂枝与炙甘草相配,即桂枝甘草汤,以温心阳见长;加清酒煮药通阳以利血脉,又可兼制大剂地黄与麦冬、阿胶阴柔之性,以防凝滞。诸药相合,益气通阳,滋阴养血,阴阳双补,使心阳振作,心血得充,心脉复通,心悸自安。本方功在复脉,故又名复脉汤。
上九味药,用清酒加水,先煮八味药,去滓,再入阿胶烊消,温服,一日三次。本方用“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后仅“取三升”药汁,说明该方需经久煮。
【方证论治辨析】炙甘草汤治心悸,阴阳两虚证。症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伤寒,泛指太阳病变;脉结代、心动悸为少阴病变。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太阳受邪,可内陷少阴;少阴心主气血阴阳素虚易受太阳之邪。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心之阳气亏虚,则心失温煦,血脉鼓动无力;心之阴血亏虚,则神失所养,脉道不充,血行涩滞,脉气难以接续,故脉来或结或代,脉律不齐,间有歇止,心中动悸。本病虽与太阳外感有关,但当前症状以心之阴阳两虚为主,故予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原文】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
桂枝的临床应用
治疗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治疗风湿
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治疗痰饮症和膀胱蓄水
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配细辛
桂枝入心、肺两经;细辛入心、肺、肝、肾四经;两药合用,加强温经通痹,通心开窍之功,古人认为血不通五脏不安,桂枝、细辛皆通心肾,可安五脏、通精气。
桂枝配甘草
以桂枝配甘草(炙甘草汤主方),能益精养气,通九窍而利百脉,主治心动悸、脉结代。
桂枝配苍术
以桂枝搭配苍术,能温阳利水以化痰饮。
桂枝配龙骨、牡蛎
若以桂枝配以龙骨、牡蛎,能治疗虚劳失精诸症候,治疗胸痹心悸证。
桂枝药膳
桂枝汤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三钱(9克),大枣(切)十二枚(3枚), 甘草二钱(炙,6克)。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上五味,各等分,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止,加至三丸。
现有中成药桂枝茯苓丸,与古方类同,该丸主要用来化瘀生新,调和气血。具体服法可以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服法。
桂枝茯苓胶囊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子宫痉挛、镇痛等作用,能活血化瘀,缓消征块,用于治疗妇科血瘀证。现代医学临床广泛用于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及其包块、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之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痛经等。
桂枝龙骨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又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取桂枝、芍药、生姜各45克,甘草30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45克。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可振奋心阳,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12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附子10克(炮)。或桂枝25克,芍药18.5克,甘草12.5克,麻黄12.5克,生姜12.5克,白术30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附子12.5克。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能祛风除湿,通阳散寒,佐以清热。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桂枝生姜枳实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取桂枝/生姜各9克,枳实5枚,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能通阳散寒,开结下气。主治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外用治冻疮
桂枝60g,加清水1000ml。武火煎煮,煮沸后10分钟取下,盆装候温(以患者能忍受,不烫伤皮肤为度,药渣保留,以便下次连同旧汤复煎使用)即将患 肢浸于药液中,边洗边对患处略加按摩。每次大约浸洗10~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288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关于桂枝炙甘草功效与作用和桂枝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