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03-20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点

今天给各位分享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细辛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 2、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 3、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4、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 5、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那么你知道细辛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细辛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细辛的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细辛的药材类别】

    根茎类

    【细辛的性味】

    辛;温;小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用药心法》:辛,热。

    【细辛的归经】

    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④《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细辛的入药部分】

    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的产地和分布】

    分布于东北、辽宁、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细辛的形态特征】

    1.辽细辛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叶卵状心形或近肾形,长4-9cm,宽5-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脉上有毛,有时全体疏生短毛,下面毛较密;芽胞叶近圆形。花紫棕色,稀紫绿色;花梗长3-5cm,花期在顶部成直角弯曲,果期直立;花被管壶状或半球状,直径约1cm,喉部稍缢缩,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mm,宽约9mm,由基部向外反折,贴靠于花被管上;雄蕊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常较花药稍短,药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先端2裂,住头侧生。蒴果半球状,直径约12mm。花期5月,果期6-7月。

    2.细辛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节间长1-2cm。叶通常2枚,叶柄长8-18cm;芽胞叶肾圆形,边缘疏被柔毛;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llcm,宽4.5-13.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下面仅脉上被毛。花紫黑色;花便长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或近乎展;雄蕊着生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往6,较短,先端2裂,柱头侧生。葫果近球状,直径约1.5cm。花期4-5月。

    3.汉城细辛 本变型与细辛相似,但叶片背面密生短毛,叶柄被疏毛,可以区别。

    【细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细辛的注意事项】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②《药性论》:忌生菜。

    ③《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细辛的附方】

    ①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②治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③治伤风鼻塞: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④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⑤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⑥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⑦治牙齿疼痛:荆芥、细辛、露蜂房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漱冷吐。(《御药院方》细辛散)

    ⑧治牙痛:细辛一钱,黄柏一钱。煎水漱口,不可嚼下。(《吉林中草药》)

    ⑨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⑩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⑾治风入腹,切痛烦冤: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⑿治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

    ⒀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⒁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⒂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⒃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药材,很多人在听见这一个名字的时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药也可以泡酒,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1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生用。别名小辛、少辛,细辛根细而辛味极浓,故名。性味:辛,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心、肾经。《汤液本草》中记载为手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功效主治:

    一、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头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三、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咳喘;四、通窍,治疗鼻渊、窍闭、神昏。

    配伍应用:

    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散,性温,能驱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证。如治风邪头痛,常与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调散,也有中成药制剂便于临床应用。如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独活寄生汤;

    二、细辛能祛风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风寒证,以寒邪偏盛、头痛、肢体疼较者为适宜,常用方剂九味羌活汤。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

    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通畅、时流清涕者,可与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还有记载治中风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用法用量:内服汤剂2-5g,粉末0.5g-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者、阴虚肺热咳嗽等禁用,散剂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2

    细辛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温经止痛

    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温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宜通肺窍

    用于鼻炎、鼻窦炎。

    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 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性状

    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花叶抽皱,叶灰绿色。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毫米,节间长1-2厘米,有多条须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功效作用

    1、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2、细辛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日华子本草》

    3、细辛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诸窍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哉。细辛,其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别录》

    4、细辛主少阴苦头痛。《珍珠囊》

    5、细辛治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陶弘景)

    6、细辛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李杲)

    7、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长沙药解》

    8、细辛治脑风头痛:细辛(去苗叶)、高良姜、瓜蒂各0.5g、硝石25g,上四味捣研为细散。每用新水满含一口口畜药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圣济总录》点头散)

    9、细辛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本经逢原》

    10、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11、细辛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麻黄(去节)200g、细辛100g、五味子半升、桂心、干姜各50g、半夏八枚(洗去滑),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即卧。令人汗出不得卧 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升增,日再。(《古今录验》沃雪汤)

    12、细辛治肺寒卒咳嗽方 :细辛25g(捣为末)、杏仁2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件药于铛中熔蜡25g, 次下酥0.5g,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13、细辛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14、细辛治因风眉骨痛不止者:川乌、草乌各5克 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细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 各2.5g,上为细末,分二服,清茶调下。(《丹溪心法》羌乌散)

    15、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16、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7、细辛治头面风痛。《本草衍义》

    18、细辛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9、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本草经疏》

    20、细辛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21、细辛治卒暴中风、昏塞不省、牙关紧急、药不得下咽者: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5g,研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纸捻蘸药入鼻,俟喷嚏,然后进药。(《济生续方》)

    22、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纲目》

    23、细辛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4、细辛治口舌生疮,大使燥结,起目中倒睫。《纲目》

    25、细辛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6、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本经》

    27、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

    28、细辛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5g、上二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

    29、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30、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本草经百种录》

    31、细辛治脾胃虚弱、呕哕寒痰、饮食不下:细辛(去苗叶)25g、丁香0.5g,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10g,煎柿蒂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辛香散)

    32、细辛治风寒在脑或感湿邪头痛头晕及眉棱眼眶痛者:川芎15克 细辛(洗去土)、白术各15g、甘草5g,水二盅 姜三片, 煎八分,食远服。(《妇人良方》小芎辛汤)

    33、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药品化义》

    34、细辛主风寒湿头疼,痰厥气壅。《本草通玄》

    35、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

    食用方法

    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叶)1两、荆芥(去梗)1两、莽草1两、升麻1两、胡桐泪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5钱匕,水2盏,加槐枝10数茎,盐2钱匕,同煎令浓,热漱冷吐。

    主治:牙齿浮动,宣露疼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芎1两、赤茯苓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发歇寒热,唇口干焦,毒气攻四肢浮肿。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肉桂(去皴皮)1两、独活1两、秦艽(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1两、菖蒲1两、红兰花1两、薏苡仁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锉,微炒)1两、萆薢(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手脚不遂,筋脉拘急,不能言。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荆芥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1两(去芦头)、桂心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3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烦疼,壮热头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锉)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以葱汁和1钱匕,绵裹塞耳中。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细辛汤

    组成:细辛(去苗叶)3分、防风(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锉)3分、蔓荆实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7分,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细辛茶

    材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主治: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细辛粥

    组成:综辛3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细辛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2剂,连续2--3天。

    功效: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牙痛,痰饮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提示:

    1、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不宜选用;

    2、历代中医认为,"辛不过钱",故临床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大黄丸

    组成:细辛、大黄、枳实、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1钱,重者2钱,再重3钱,淡姜汤送下,稍冷服之。

    主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昏沉者。

    细辛五味子汤

    组成:北细辛(去苗)1两、半夏(洗7次)1两、甘草(炙)1两半、乌梅(去核)1两半、五味子3两、xx壳(去蒂盖)3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水2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1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

    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者。

    菟丝细辛粥

    材料: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功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肾虚型: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杜仲细辛酒

    材料: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劳五两、桂心四两、细辛二两

    功效:治疗突然腰痛。

    用法:随多少饮服。

    制法:上药切细,用酒一斗,浸五宿。

    禁忌:忌生葱、生菜。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

    禁忌: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独活细辛汤

    组成: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加减: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细辛附子狗肉汤

    材料:狗肉150克、细辛6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6克

    做法:

    1、狗肉洗净、切块;细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别用清水洗净。

    2、起油锅,下狗肉爆香,与其它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肾助阳、化浊开窍

    主治:老年耳聋属于肾阳不足、痰浊蒙窍者。症见听力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力亦日见下降,伴有神志呆滞,腰酸膝冷,夜尿清长,形体虚胖,舌胖淡,苔白浊,脉迟弱。

    牛膝细辛酒

    组成: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去心)一两、薏苡仁二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丹参一两、杜仲(去粗皮)一两、酸枣仁一两、仙灵脾一两、晚蚕沙(微炒)二两。

    制法:上药细锉,用生绢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用法:每日不计时候温饮一小盏,常令有酒气为佳。

    主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吴萸细辛理中汤

    组成:党参、白术、生姜各9克,细辛1.5克,吴茱萸、炮姜各6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补肾气。适用于肾虚作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者。

    当归细辛汤

    组成:当归12g、桂枝(去皮)9g、芍药12g、细辛3g、炙甘草6g、木通6g、大枣9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者;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

    细辛天麻鹿肉汤

    材料:鹿肉120克、细辛3克、天麻24克、熟地30克、砂仁6克、生姜少许。

    做法:

    1、将鹿肉洗净,切块;砂仁洗净,打碎;天麻、熟地、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除砂仁外)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人砂仁,再煮半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细辛性味辛温,人肾经,长于止痛,兼能开窍,对于少阴(肾寒或肾虚)头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天麻性味甘平,熄风止痉,助细辛之止痛;熟地性味甘而微温,补肾滋阴,益精填髓,与细辛共用,有标本兼顾之效;鹿肉性昧甘温,善于补肾益精,肾精足,脑海得养则头痛可愈;生姜助天麻之祛风,并可调味。

    用药禁忌

    1、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细辛。

    2、风热阴虚禁用细辛。《得配本草》

    3、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细辛。《本草经疏》

    4、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别说》

    5、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注解伤寒论》

    1、细辛的作用

    (1)解热。

    其挥发油灌胃对家兔的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使动物的正常体温降至正常以下。

    (2)镇痛。

    其挥发油对家兔有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安替匹林0.5mg/kg相当。水煎剂灌胃对小鼠也有镇痛作用。

    2、细辛的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食用方法

    【细辛】细辛的食用方法:

    细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g;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细辛用药禁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细辛汤

    功效: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组成:细辛(去苗叶)3分,防风(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锉)3分,蔓荆实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7分,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细辛茶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主治: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材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本草通玄》。

    独活细辛汤

    功效: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组成:独活 细辛 川芎 秦艽 生地羌活防风 甘草

    用法:水煎服。

    对症: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细辛大黄丸

    功效:主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昏沉者。

    组成:细辛、大黄、枳实、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1钱,重者2钱,再重3钱,淡姜汤送下,稍冷服之。

    来源:《痧胀玉衡》卷下。

    菟丝细辛粥

    功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肾虚型: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材料: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吴萸细辛理中汤

    功效:益补肾气,适用于肾虚作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者。

    组成:党参、白术、生姜各9克,细辛1.5克,吴茱萸、炮姜各6克。

    做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细辛五味子汤

    功效: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者。

    组成:北细辛(去苗)1两,半夏(洗7次)1两,甘草(炙)1两半,乌梅(去核)1两半,五味子3两,壳(去蒂盖)3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水2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1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

    来源:《局方》卷四(续添诸局 经验 秘方)。

    关于细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