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椎的作用与功效》,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大椎的作用与功效 大椎的作用和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椎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大椎的作用和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 大椎的准确位置
大椎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后正中线中。俯卧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切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2 大椎的功效
大椎穴属督脉,人体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共有7条经络在此交汇,手,足三阳经的阳热之气从此处汇入,并与督脉的阳气一起上行头部,因此,该穴是头部阳气运行的枢纽,具有:调理督脉,疏风散寒,熄风止痉的功效。
3 大椎的作用
1.人体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均属阳经,7条阳经共会大椎穴,使其成为人体阳气最为丰盛之所,是不足阳气的第一大要穴,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内的固摄根本,阳气足,外邪就不能入侵。因此补足阳气,可增强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作用。阳气又是推动气血运转的动力,有通络活血的作用,因此可治疗多种疾病。
2.大椎穴为阳气运行的枢纽,以掐按之法刺激作用于此穴,可及时泻除体内热邪,改善发热症状。
3.按揉大椎,可通经活络,温气和血,保障体内阳气充足,从而达到抵御严寒,改善四肢冰凉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4 大椎穴主治疾病
大椎属督脉,位于胸颈交界处,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督脉为诸阳之会,统摄全身阳气,而太阳主表,少阳主枢,阳明主里。故本穴既可疏风解表,通阳截疟,以祛邪外出,治疗寒热往来之疟疾,还能泻阳明之里热,治疗身热,中暑,并且可清阴虚内热,治疗骨蒸潮热;该穴为诸阳之会,热极则可动风,故能熄风止痉,治疗小儿惊风,角弓反张;督脉上贯于脑,该穴通过调和阴阳,镇惊醒神,而治疗小儿惊风,癫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大椎
4.1 大椎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大椎穴的定位 4.7 大椎穴的取法 4.8 大椎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大椎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大椎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大椎穴的配伍 4.13 特效 *** 4.14 文献摘要 4.15 研究进展
4.15.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15.2 对体温中枢的影响 4.15.3 对肺功能影响 4.15.4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4.15.5 对甲状腺功能的调整作用 4.15.6 对肿瘤抑制作用 4.15.7 治疗感冒 4.15.8 治疗荨麻疹 4.15.9 治疗痤疮 4.15.10 治疗发热
5 骨骼名·大椎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椎
1 拼音
dà zhuī
2 英文参考
Dàzhuī GV14 [中国针灸学词典]
dàzhuī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大椎:1.经穴名;2.骨骼名。
4 经穴名·大椎
穴位 大椎 汉语拼音 Dazhui 罗马拼音 Tachui 美国英译名 Big Vertebra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V14 日本 1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3 富耶氏 IVG13 德国 LG13 英国 Gv14 美国 Go14
大椎为经穴名(Dàzhuī GV14,DU14)[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2]。属督脉[1]。大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1][2]。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1]。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痫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热病,气喘,肩背痛,腰脊强痛,发热,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小儿惊风,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等。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
4.1 大椎穴的别名
百劳(《针灸大全》),上杼(《循经考穴编》),大槌(《肘后备急方》)。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
4.3 穴名解
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1]。
大,与小对言。脊节之谓椎,亦作焦。张介宾注:“焦,即椎之义,指脊骨之间也,古谓之焦,亦谓之倾,后世作椎。”穴在第7颈椎下,古人排序以此椎为诸椎之长,是处脊椎较其他脊骨稍大突起。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肘后备急方》有:“大椎在项上大节高起者。”本穴在此椎骨之下,因名大椎。[3]
4.4 特异性
大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1][2]。
4.5 所属部位
颈胸椎[4]
4.6 大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5]。
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2]。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1]
大椎穴在督脉的位置
大椎穴在颈胸椎的位置
大椎穴在颈胸椎的位置[1]
大椎穴在颈胸椎的位置
大椎穴在颈胸椎的位置(肌肉)
大椎穴在颈胸椎的位置(骨骼)
4.7 大椎穴的取法
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俯首或俯伏取穴[1]。
俯伏坐位或正坐低头,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取穴[6]。
快速取穴: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7]。
4.8 大椎穴穴位解剖
大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1]。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8]。
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2]。
4.9 大椎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椎穴具有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功效。
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作用[1]。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是外感病退热之要穴[9]。
督脉和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取大椎穴既可助少阳之枢,又能启太阳之闭,从而和解少阳,驱邪外出,是治疗疟疾的常用穴[9]。
大椎穴位于背部,邻心肺,可宣调肺气,治疗咳喘气逆[9]。
督脉行于项背,而大椎穴位于项部,可通调经气,治疗项强、角弓反张[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大椎穴是治疗神志病的要穴[9]。
大椎穴也是治疗骨蒸盗汗、五劳虚损等虚劳证之要穴[9]。
大椎穴位于背部极上,背为阳,本穴为阳中之阳。为督脉诸穴之在横膈以上者,调益阳气之总纲。又为督脉与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四经之会,故凡阴阳交争一方偏胜不得其平者,多取本穴以调之。[3]
4.10 大椎穴主治病证
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痫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热病,气喘,肩背痛,腰脊强痛,发热,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小儿惊风,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等。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
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痫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等[1]。
大椎穴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8]。
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1]。
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2]。
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斜刺0.5~1寸[1]。
直刺0.5~1寸[8]。
向上斜刺0.5~1寸[2],进针宜缓[6],勿刺太深[6],忌大幅度提插[6],其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脊柱下方或上方颈部传导[6]。
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6]。
注意:
(1)针感到达前胸、胁部、腰部,甚至到达上、下肢时,不要再行提插手法,针感不要重复出现,不然轻则留有热痛,上、下肢无力,尿潴留,重则全身瘫痪。如若出现针感重复并留有后遗症,则应及时消除不良反应。消除的方法:针感出现于某经,就取该经郄穴予以治疗。例如,手少阳三焦经有针感重复出现,留有热痛,活动不便,就取会宗予以治疗;下肢针感重复出现,下肢酸软无力者,取梁丘、外丘治疗,腰部取环中治疗。[6]
(2)大椎针感反应较强,对一般虚弱患者,针刺不要过深,热补凉泻手法要轻,时间要短,若患者出现心悸、头晕、出汗,应及时采用巨阙、水沟、太阳予以治疗,以消除不良反应。[6]
(3)出现全身颤颤感时,应立即拔针,不宜行施任何针刺手法及补泻手法,否则会导致尿潴留。[6]
(4)对癫痫患者,针刺方向与针感不宜向上,更不能到达头部,否则会引起癫痫频繁发作,进而恶化。[6]
4.11.2 灸法
可灸[1][8]。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可灸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用瘢痕灸[6]。
4.12 大椎穴的配伍
大椎穴配曲池、风池治流感[1]。
大椎穴配风门、肺俞、膻中(麦粒灸)治哮喘[1]。
大椎穴配少商放血、合谷可退热[1]。
大椎穴配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脾俞治白细胞减少症[1]。
大椎配腰俞,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大椎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大椎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大椎配曲池、鱼际、外关、合谷、太阳、风池,治外感发热头痛[6]。
大椎配脊中、腰阳关,治腰背痛[6]。
大椎配后溪、间使透支沟,灸大椎,治疟疾寒热[6]。
大椎配风池、后溪、水沟、申脉,治小儿惊风[6]。
大椎配定喘、风门、肺俞、丰隆,治咳喘[6]。
4.13 特效 ***
按揉大椎穴,可治颈项疼痛,在大椎拔罐20~30分钟,可治感冒、头痛、咳嗽、气喘[7]。
4.14 文献摘要
《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针灸甲乙经》: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痉,脊强互引,恶风时振栗,喉痹,大气满喘,胸中郁郁气热,??,项强,寒热,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席,大椎主之。灸寒热之法,先取项大椎,以年为壮数。
《针灸甲乙经》:三阳、督脉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经》:疗五劳七伤,温疟,痃疟,气疰,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
《针灸大成》: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痎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
《类经翼》:大椎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痎疟久不愈,肺胀胁满,呕吐上气,背膊拘急,项颈强不得回顾。
《类经翼》:又治颈瘿、灸百壮,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各三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普济方》:灸以年为壮。
《外台寿世方》:治哮吼妙法(喉内有声而气喘者是),病发先一时,用凤仙花(又名指甲草)连根带叶熬出浓汁,乘热蘸汁在背心上用力擦洗,冷则随换,以擦至极热为止。无则用生姜擦之,再用白芥子三两,轻粉、白芷各三钱,共研为末,蜂蜜调匀作饼,火上烘热,贴背心第三节骨上,贴过热痛难忍,正是拨动病根,务必极力忍耐,切勿轻易揭去,冷则将药饼取下,烘热再贴,一饼可贴二三日。无论病愈未愈,多备药饼换贴,不可间断,轻则贴一二日,重则贴三四日或五六日,永不再发……痰气结胸及咳嗽痰喘。
4.15 研究进展 4.15.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针刺大椎可使白细胞增多,对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有明显的左移现象。艾灸大椎能促进伤寒杆菌凝集素或溶血素的产生,而灸2壮作用较为明显,间隔不同天数测定其凝集素及溶血素效价,其平均效价较对照组高出2倍有余。6壮则作用较差,反复灸则效果更佳。用溶血空斑试验来测定艾灸对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得到了相同的效应,与抗体的增长规律相一致;艾灸或电针大椎、足三里等,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电针大鼠的“大椎”、“命门”等,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提高,吞噬能力最高可达56.8%。弱 *** 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73%,强 *** 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平均下降30%。其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途径是通过神经反射完成的,交感神经起增强作用,迷走神经起抑制作用。[6]
灸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其免疫功能。
针刺人工创伤或化学性炎症的家兔或大白鼠“大椎”,有抗炎或减轻炎症渗出过程和加强增殖过程的作用。弱 *** 针刺大椎,能增强家兔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调理素、凝集素、溶血素、补体等效价明显增加。强 *** 针刺反可使其降低。[1]
4.15.2 对体温中枢的影响
观察深刺和浅刺大椎的退热效应,发现针刺大椎无论深浅都有一定的退热效应,但深刺组较浅刺组退热快,退热幅度大且在改善微血管灌流、加快血液循环、扩张皮肤血管的作用上明显优于浅刺组(P0.001),说明深刺大椎才能起到通阳解热的作用。深刺大椎可能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下移、发汗中枢兴奋,从而使汗腺大量排泄汗液、汗腺和皮肤血管扩张而退热。[6]
4.15.3 对肺功能影响
连续针刺大椎1周后,可出现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增加,也可使支气管痉挛得到缓解,呼吸道阻力下降,对哮喘病有效。[6]
4.15.4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针刺大椎对白细胞有双向调整作用,使高的下降,低的上升。因化学治疗引起白细胞减少者,针刺大椎、足三里等穴,可使白细胞上升,有效率可达80%~90%。有实验研究艾灸化学治疗后骨髓移植模型的小鼠“大椎”,能够明显增多小鼠的白细胞,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针刺大椎、内关,对血小板有调整作用,治疗切脾术后血小板过多症,可使血小板数目逐渐下降至正常,而对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有使血小板数目增多的功效。[6]
4.15.5 对甲状腺功能的调整作用
有研究表明,不同手法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也不同,如用载波射流(8000~18000 Hz) *** 家兔“大椎”、“水突”,对甲状腺功能呈促进作用,而电针相同腧穴则呈抑制作用。[6]
电针家兔“大椎”“水突”穴,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地降低甲状腺摄碘量,但对于滤泡扩大、上皮变低的甲状腺,针后可使滤泡缩小,上皮变高。对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摄碘量已升高的甲状腺,针后可显著降低摄碘量,使形态上原无明显变化的滤泡扩大,上皮变低,当切断两侧交感神经干后,电针对甲状腺即无明显影响,说明该效应与交感神经有关。[1]
4.15.6 对肿瘤抑制作用
实验报道,米粒灸小鼠“大椎”,对小鼠实体瘤和腹水癌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延长该小鼠的存活时间,并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整体防卫免疫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
4.15.7 治疗感冒
取大椎穴,行散刺再拔罐。另可用隔姜灸大椎3~5壮,或艾条灸20分钟,每日2~3次。
4.15.8 治疗荨麻疹
取大椎穴,行强 *** ,留针5分钟。
4.15.9 治疗痤疮
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数下,然后拔火罐,以出血为度。
4.15.10 治疗发热
针刺或电针实验性发热家兔的“大椎”,可见发热被抑制或减弱,持续时间缩短[1]。
5 骨骼名·大椎
会暖身,才能更 健康 。如今很多朋友,经常食用生冷寒凉食物;穿戴上,也以薄而显露身形为主,比如女性朋友为了展现自己的美,常常露腰,露腿,甚至露肚脐;男性朋友为了显示身体的强健,秋冬天跑步也看到在穿短裤,这样很容易在天气转换之际感冒, 而这些习惯久而久之,让身体堆积了一堆的寒,渐渐出现一些疾病 。
“血遇热而行,遇寒则凝” , 我们身体气血得温而易于流动,得寒就会凝滞不动 。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代谢废物就会排出体外,不会堆积而致病。针对这种情况,巧妙应用身体的穴位,就能方便简单的解决问题。
比如按摩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督脉,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意指这个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督脉统领一身之阳,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与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交汇,所以大椎汇聚了全身阳气,从而阳气充足满盛如椎坚实,故名。
刺激大椎穴 能调整和振奋全身的阳气,有温阳清热解表、温经通络的功效,还能御寒保暖,对于全身怕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上适用于感冒、咳嗽、头痛、肩背痛、气喘、中暑、支气管炎、湿疹、项强、呕吐等。
大椎穴位于项部,在第7颈椎棘突起下方的凹陷中。取穴时,可将头微微向前垂下,能够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这块高骨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1)按揉大椎穴
取坐位,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在大椎穴上,逐渐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压30秒。然后沿穴位作旋转式按揉,力度由轻渐重,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以感到有酸痛和胀麻的感觉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通常可以5次一个周期, 能解表通阳、清脑宁神 。
2)敲打大椎穴
当觉得环境温度有些寒冷,或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时,可把手搓热去温暖大椎穴,或用手直接去搓热大椎穴即可。双手对搓至发热后,用掌心贴紧大椎穴穴位,轻轻揉搓50下左右,再用掌心轻轻拍打,至发热为止。另外,还可用暖宝宝温暖大椎穴。
日常注意: 生活中可以随身携带围巾,如果到室外风寒环境中,就戴上围巾,保护大椎穴。
学中医就是学一切
国医十一班欢迎你
(点击) 国医十一班招生 学点中医,领取你的哆啦A梦百宝袋
【百草箱】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按摩大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温馨提示】
按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作用: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大椎:“大”指高大,“椎”指脊椎骨。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大处而得名。
位置: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热病、胸痛、一切头痛、咳嗽、癫痫、脑炎、头闷、出虚汗等。 这里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又准确的寻找办法: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关于大椎的作用与功效和大椎的作用和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