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白茅根的功效和副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白茅根的功效和副作用 白茅根的功效与副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白茅根的功效和副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茅根的功效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茅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你知道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篇1
白茅根的功效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号功效。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白茅根有抗菌作用:白茅根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茅根对于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服用白茅根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白茅根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服用白茅根后,肝脾肿大会减轻,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也会明显的下降。
白茅根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他还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白茅根的禁忌
茅根性寒,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篇2
白茅根的功效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白茅根的作用
凉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性寒,功擅凉血止血。主要用于因风、热、燥等外邪侵犯人体,邪热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热病导致的血证。
清热通淋
常因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使膀胱气化失司,或因下阴不洁,秽浊湿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热淋主要表现为: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腰腹疼痛等。用白茅根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
湿热癃闭
白茅根其功效之一为清热利尿,故可用于因热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实热证。
利湿退黄
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人体,机体疏泄失职,外溢肌肤发为黄疸。或由于疫热之邪,熏蒸肝胆,疏泄无权,瘀热不化,病发为黄。证见身目发黄如橘子色,其色鲜明,倦怠少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腹痛胁痛,小便黄如浓茶等。应用白茅根可清利湿热、利尿、退黄。
疏风、利尿
风水水肿,因风热之邪外袭,风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而发为水肿之证。其表现为:目睑浮肿,继之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或有恶寒、发热,咽喉肿痛,苔黄、脉数。用白茅根清宣风热、利尿、消肿。
清肺止咳
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证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茅根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止。
胃热呕哕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如过食香燥炙焯之品,助热伤阴,化火上炎,致胃气逆而不顺,或胃热上冲,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频繁,伴见面赤唇红,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白茅根可清胃热,热清则呕止。
白茅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白茅根的食用方法
1、白茅根瘦肉汤
材料:猪肉(瘦)250克,白茅根60克,盐3克。
做法:将白茅、猪瘦肉根洗净,切段;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调味即可。
2、胡萝卜竹蔗茅根瘦肉汤
材料:胡萝卜250克,甘蔗150克,白茅根120克,猪肉(瘦)120克,盐3克。
做法:胡萝卜去皮、蒂,切厚件,用水洗净;竹蔗(甘蔗)去皮,斩段,劈开;茅根,瘦猪肉用水洗干净。将以上全部材料,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用中火煲3小时,以少许细盐调味,即可以饮用了。
3、玉米须猪小肚汤
材料:猪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红枣10个。
做法: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粉拌擦,用水冲洗,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白茅根、玉米须、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
;
白茅根--《中国药典》
【拼音名】 Bai Mao Gēn
【英文名】 RHIZOMA IMPERATAE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乾,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鉴别】
(1) 取本品粗粉5g,加苯3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
蒸乾,残渣加醋酐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2滴,即显红色,后渐变成紫红色、蓝紫色,最后变为污绿色。
(2) 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煮沸5~10 分钟,滤过,滤液浓缩成1ml
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
置水浴中加热,生成棕红色沉淀。
【炮制】 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 9~30g,鲜品30~60g。
【摘录】《中国药典》
白茅根--《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 Bai Mao Gēn
【别名】茅根、兰根、茹根(《本经》),地菅、地筋、兼杜(《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原形态】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多年生草本。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颖果。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分布几遍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气微,味微甘。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化学成份】
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乾,簸净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
甘、寒。
1《本经》:"味甘,寒。"
2《别录》:"无毒。"
3《本草正》:"甘,凉。"
4《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肺、胃、小肠经。
1《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2《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3《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4《本草求真》:"入胃、肝。"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1《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2《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3《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4《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5《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6《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7《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注意】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1《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2《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附方】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
3治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圣惠方》)
4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圣惠方》如神汤)
5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宛止则停。(《小品方》茅根汤)
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茅根各二两。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千金方》)
7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8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
9治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纲目》)
十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一两,白糖五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乳糜尿:鲜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⑿治肾炎:白茅根一两,一枝黄花一两,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⒀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⒁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⒂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补缺肘后方》)
⒃治血热经枯而闭: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煎服。(《本草经疏》)
⒄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一两,甘蔗一斤。捣烂,搾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⒅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⒇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21)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22)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23)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24)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25)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26)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肾炎
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
白茅根不适合以下人群喝。
1.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白茅根。因为白茅根药性偏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肺胃热的功效,所以脾胃虚寒及血分无热者是不可以食用的。使用了之后,反而会使脾胃毛病越来越严重。体虚患者的人群不适合吃白茅根。由于白茅根属于寒性中草药,在中医方面的普遍认知中,如果体虚患者服用了这种中草药,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会使身体越来越虚弱,不利于健康。
2. 处于月经期的妇女不可以饮用白茅根。因为白茅根是一位凉血止血药,处于月经期的妇女大多数都怕寒,需要将瘀血排出体外,如果这个时候使用白茅根容易导致痛经或者经血不畅。有外伤的人群不建议饮用白茅根。因为白茅根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的血液症,白茅根有止血留瘀之弊,所以,白茅根对于有外伤流血的人群是不是适合食用的。
3. 有吐血症状的患者不宜饮用。如果是因为身体虚寒所导致的吐血情况,这类患者是不可以服用白茅根的,这类患者食用白茅根之后,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处于腹泻阶段的人群不宜饮用白茅根。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因为它? 有利水作用,可以导热下行。正处于腹泻便溏 阶段的人,应当食用热量食物,忌食寒凉食? 物,因此,不可以使用白茅根,应当等腹泻痊愈后,再行食用。
4. 其他不适合饮用白茅根的人群:白茅根对肝的副作用非常大,相当于干扰素类型的药物,请患者慎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喝白茅根。另外,正在服药期间的人,孕妇都是不可以服用白茅根。消化不好的人,低血压,低血糖患者,身体湿寒比较严重的人,都是不可以喝白茅根的。
过量食用就可能会引起中毒,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脾胃虚寒的人在使用过后会导致腹痛的情况加重。
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 major( 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茅根
1、散血活血,白茅根是一种特性寒性的中草药材,散血活血是它的关键作用,它对身体因热毒太重或是血热损害经络造成 的流血都是有显著医治功效,是临床医学上医治人类呕血大便出血或咯血等病症的常备药,大家服药后的活血实际效果特别好。
2、清热解毒作用,白茅根能清热去火避免身体因热毒太重而出现病症,并且它对人类出现的淋症和膀胱湿热及其小便不畅等症都是有显著医治功效,此外大家在出现寒热往来或是口苦咽干及其恶心干呕等欠佳病症时,即应用白茅根煎水喝也可以让病症缓解。
3、清热利湿退黄,白茅根还是一种工作能力是退黄的中草药材,它对人类的寒湿黄疸有优良医治作用,此外它还能加速人体内湿毒新陈代谢,抑止人体内风湿因子的特异性,平常适当服食能够防止风湿关节痛和关节炎等病症产生,也可以让人类风湿关节痛的病症迅速缓解。白茅根还能修补损伤的肝脏,提升人类肝脏祛毒作用,平常大家用它泡水喝能提升胆肝身心健康,减少肝胆病的患病率。
4、日常生活这些脾胃虚弱或是虚寒体质的群体都不可以服用白茅根,它是白茅根最重要的服用忌讳,由于这类中草药材特性寒性,它会加剧身体脾胃虚弱的病症,也会让身体含有毒总数提升,会让人类因体寒而造成 多种多样身体不舒服。不可以过多服食也是白茅根的服用忌讳,过多服食之后非常容易让大家出现恶心想吐和头昏等欠佳病症,比较严重时还会继续造成 身体出现中毒了。
关于白茅根的功效和副作用和白茅根的功效与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