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02-29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
  • 2、脸色暗沉发黄怎么办?
  • 3、中医内科简答题中的方药需要写组成吗
  • 4、胡希恕医案-148
  • 5、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试卷难不难
  • 6、被寒湿所缠,经方高手送上解决之法

    伤寒论第12条辨: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表示病在表,脉浮在表面上,热自发,表示身体的系统正在和病邪抗争,“阴弱者,汗自出”阴弱就身体平常都是很虚弱的,这种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人很瘦,肠胃不好,身体的固表能力很弱,不能固摄津液,津液向外散,流出来就是汗。这个汗是血里的水,血里因为有水,才会流动。现在血里的水外散而成汗流出来了,这样就会对血液的循环造成影响,病人就会感到一阵一阵的冷,一阵一阵的热。风吹来很难过。出现鼻鸣,干呕这样的副证,这就是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 稀逆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里的桂枝和白芍是调和阴阳的,那大枣的作用呢?大枣大家都知道,外面是红的,里面是的,红色为火,为土,火生土,土是脾胃,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在煨药的时候要把大枣拍破,其实就是取他的性,养胃健脾养血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桂枝汤主要是发汗的药,发汗就会伤了胃液,所以用红枣就可以把胃液补回来,这样,虽然把汗发出来了,也不至于伤了正气。

    桂枝汤里的生姜起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在伤寒金匮里面会用到生姜和干姜,生姜和干姜他们的用途是不一样的,干姜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还有温肺化饮的作用,而生姜呢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还有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桂枝汤里就是用生姜。

    还有一味甘草,关于甘草,大家都知道他是和解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和事老,那味药太峻了,加点甘草去中和一下,这是普遍的认为,实际上甘草他不但和中,还能解毒,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

    我们在治病的时候,要考虑病人的肠胃里可能有宿食在里面,这些宿食停留在肠胃里面很容易产生毒素,对病人增加一些负担,在神农本草里面,说甘草解百毒,所以,在桂枝汤里的炙甘草,它就可以解宿食的毒,它既然能解肠胃里食物的毒,当然对肠胃有好处,可以固肠胃,在伤寒论中,有甘草和炙甘草之分,炙甘草呢他还可以补中益气,强心脏,所以,桂枝汤里的炙甘草他还可以强心脏。

    从整个桂枝汤的方剂来看,不但要解表,还要考虑肠胃里的宿食产生的毒素对身体的影响,又怕津液丧失太过,用滋养肠胃来固津液,同时还要考虑到怕心脏受损,用炙甘草来强心脏,就一个桂枝汤在治疗感冒的时候都考虑得面面具到。

    我们在煨桂枝汤的时候,要把大枣用刀拍开一下,用小火煮,原文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我们现在不可能真的用水七升,如果按现在的一升差不多等于一公斤,那还了得,所以,我们只是给病人说六碗水煮成三碗水,每次服一碗,可能有的人就会问碗也有大小,其实这个就没有必要那么斤斤计较了,只要按这个比例喝就可以,哪怕是你只是三碗水煮了一碗水,那么每次喝三分之一碗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那么死板。

    喝完桂枝汤以后,再吃一碗稀饭来助药力。为什么要喝稀饭,现在我们来讲一下,桂枝和白芍这两位药,如果用阴阳来分的话,桂枝是阳药,白芍是阴药,桂枝味辛甘,我记得原来我们讲过,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白芍味道就是酸苦,所以,白芍就是阴药,桂枝就是阳药,在桂枝汤里面,桂枝和白芍是等量的,所以桂枝汤是平衡阴阳的。

    当阳虚的时候,我们会把桂枝加重,当阴虚的时候,我们会把白芍加重,这样来调和阴阳,所以就有了桂枝加桂汤,或者是桂枝加芍药汤,所以,单是一个桂枝汤进行一下加减就可适合于相对应的症状,其目的就是把阴阳调和,只要阴阳相对平衡,人就健康了,所以,中医的目的就是调和阴阳。

    喝完桂枝汤以后,还要喝一碗稀饭,这是为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要保证水的源头有水,本身稀饭的营养对病人身体的恢复都是很好的,稀饭把大量的水分带入小肠,这样就可保证我们身体在发表以后,津液可以及时补回来。

    发表流汗的时候,最好就是微微的出一点汗,感觉上有汗出,但又看不到汗水在流,用手一摸,粘粘的能感觉得到,这样的发汗就是恰到好处。把感冒的病毒排出了体外,但又没有伤到津液,这就是发汗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喝完桂枝汤以后,大汗淋漓,这就有点太过了,太过了,感冒是不会好的。如果喝了桂枝汤,病好了,就不要再喝了,假如说你煮了三碗水,结果喝了一碗就好了,剩下的就不要喝了,不要以为是钱买来的,可惜了,又把剩下的喝掉,这样就太过了。汗就会流很多,就会伤到你的津液。这样不好。

    如果喝了第一碗没好,两个小时以或者三个小时以后,再喝第二碗,让它把汗发出来,如果汗还是没有出来,过两个小时再喝第三碗,喝完以后,把稀饭也喝下去,也就是说一天可以吃三次中药。

    但是,我们在开中药的时候,也要看病人的情况,如果是小孩,那剂量肯定是要下减的,如果是体格很大的男人,那你在标准方上的剂量肯定是要往上调的,假如说标准方是九克,那么小孩子可能就只开三克,那么体格很大的男人有可能就要开到十五克甚至二十克,这个就是中医看病开方的基本概念。

    有的病人病情很重,吃了一副药还没有好,当然还要吃第二副,甚至吃第三副,再吃药的过程当中,只要出了汗就不要吃了,但是出了汗千万不能吹风,特别是热天感冒,天气很热,吃完药发了一身汗,接着又去吹空调,本来是太阳中风,被你这样一搞又变成了太阳伤寒,也不能接近火原,特别有的冬天感冒了,怕他冷,这里吃了药才出汗,生怕他冷,让病人去烤火,这是不对的,宁可让他悟在被子里保暖,也不要烤火,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为什么不能接近火原的原因,在这里就不详述了。所以,这些都要给病人说清楚。

    病人得了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出了汗,热天呆在家里,不吹风,冬天不接近火原,保暖就可以,等到第二天胃口恢复,吃饭正常了,不出汗了,也不恶风了,这样才算好了。

    这个桂枝汤是一个基本方,很多重症都是在桂枝汤上作加减。

    1、健康生活。

    因为长期熬夜或者失眠,导致肝胆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则会出现皮肤粗糙、黑斑、脸色发黄等问题,要想改变脸色暗黄的状况,首先就要让肝胆充分休息。

    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肌肤保持年轻状态,养出好气色。比如保持经常参与外出活动,让心情保持愉悦状态,心态平和,身体的新陈代谢、气血运行都处于正常的轨道上,暗黄脸色自然也会消失。

    2、养护皮肤。

    注意皮肤的清洁和补水,多敷有保湿效果的面目。出门的时候要用防晒保护皮肤。另外尽量少化妆,就算化妆也要彻底卸妆,以免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腐蚀皮肤。

    /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7e7f5b3ac4177f3e660952b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60a304e251f95ca7e7f5b3ac4177f3e660952b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改善脸色的食物:

    1、蔬菜的选择:补气的可选择山药、马铃薯、南瓜、冬笋、胡萝卜、香菇、扁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补血的黑木耳、地耳、黄花菜、胡萝卜、藕、发菜等富含粘多糖、叶酸、生物碱的食物。

    2、水果的选择:栗子、莲子、榛子、大枣、椰子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对于补气有特殊功效。桑椹、荔枝、松子、龙眼肉、大枣、樱桃、葡萄干等叶酸、烟酸、黄酮类丰富的食物则利于补血。

    3、主食及豆类的选择:选择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莜麦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可补气。紫米、黑米等高铁、粘多糖丰富的食物补血效果佳。

    参考资料:/health.people.com.cn/n/2015/1030/c21471-27757998.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脸色暗黄怎么办?四招给你好气色"人民网-脸色暗黄怎么办?四招给你好气色

    参考资料:/hb.people.com.cn/n2/2017/0327/c192237-2992236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女人脸色发黄如何调理?多吃4类食物吃出好气色"人民网-女人脸色发黄如何调理?多吃4类食物吃出好气色

    充分体现了中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取。全身一盘棋的整体观念。中医内科方药体系大体可分成下列几大系统:麻黄桂枝系、柴胡系、白虎承气汤系、四君四物系、六味地黄系等。

    1

    麻黄桂枝系

    本系方剂皆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主方麻黄汤、桂枝汤原为外感风寒之主方,但通过各种加减化裁,变化出一个庞大的方剂体系,不仅治疗外感有效,同时在治疗各种内伤病方面也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1.麻黄汤类方:

    ①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水煎服用,治疗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而紧的风寒表证。

    近人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及试验证明,此方对感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证明古人所谓风寒表证,大体上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上感。

    ②此方加生石膏,为大青龙汤,主治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恶寒口渴,烦躁,脉浮紧,此为表实兼有里热,即风寒表证入里化热之主方。

    近人用此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恒有疗效,如加银花、连翘、公英、败酱等清热解毒药则疗效更确切。

    ③大青龙汤去桂枝、姜、枣,名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医谓此方适应烦、喘、渴、咳四大证。

    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适合于一切支气管、肺部之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肺不感染。

    ④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名越婢汤,主治分水,一身体悉肿。

    近人经验可治疗急、慢性肾炎及各种内分泌性浮肿。

    ⑤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疗风寒咳嗽及喘息。

    ⑥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疗各种风湿疼痛。

    ⑦麻黄汤去桂枝、姜枣加薏苡仁,名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普所剧者。

    ⑧麻黄附子细辛汤,乃阳虚感寒之主方,可治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沉细。

    近人认为此方对一切病毒性上感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体质素虚、血压偏低的上感,另外对病窦综合征亦有一定疗效。

    ⑨上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作用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同,但解表寒之力较弱。

    1.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冠”,方出《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主治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浮紧,此为风寒表虚证,即现代之伤风感冒类。此方之主要运用不在治疗伤风感冒,而在通过加减化裁,治疗一系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诸多内伤病证。

    ①此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让,治风寒喘息。

    ②此方加葛根,名葛根汤,治分喊表虚兼项背强几几。

    ③此方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脉促而胸满者。

    ④此方加附子,名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另外,还有三组方药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大,疗效亦确切,通常将其视为桂枝汤类方。

    ①苓桂术甘汤类方

    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即头眩,身为振振摇,此为脾虚痰饮证。

    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可能包括心脏病、心衰、胃肠功能紊乱等。

    b.此方去桂枝加干姜,名肾着汤,治寒湿所伤,腰部冷痛。

    c.此方白术,加大枣,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d.此方去白术加黄芪,防己,名防己茯苓汤,治皮水,四肢肿,水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e.此方去白术加生姜,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不渴。

    ②五苓散类方

    a.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等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内聚水湿之证。主要临床用来治疗头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等。

    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可适用于所有浮肿患者,包括心性浮肿、肝性浮肿、肾性浮肿等。

    b.此方去桂枝,名四苓散,主治水肿,又治内伤饮食,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少腹作胀。

    c.此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d.此方去桂枝、泽泻,名猪苓散,治病在膈上,呕吐思饮者。

    e.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治小便不利。

    f.加苍术,名苍术五苓散,治寒湿。

    g.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h.家生石膏、滑石、含水石,名桂苓甘露饮,清六腑之热。

    l.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均可治疗无病而渴或病差而渴。

    2

    柴胡系

    本系方剂大多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均属中药和解剂范畴。

    1.柴胡汤类方

    ①小柴胡汤:

    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由柴、芩、参、草、姜、夏、枣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苔薄白。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与亚急性、慢性炎症之全身反应性临床表现相类同,因此人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肝炎、胰腺炎、胸膜炎、盆腔炎、关节炎、胃炎、肠炎之亚急性、慢性过程,经常取得满意疗效。本方通过多变的加减法,对其他疾病之对症治疗亦能得心应手。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瓜蒌;

    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外有微热而不渴,去党参,加桂枝;

    咳嗽者,去党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②柴胡桂枝汤:

    为小柴胡汤加桂枝,主治太少合证,即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头痛,发热恶寒等症。

    ③大柴胡汤:

    为小柴胡汤去党参,加枳实,大黄,白芍,主治少阳阳明合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郁郁微烦,心下痞鞭,腹满而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燥,脉弦有力。

    ④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加川楝子,元胡,木香,公英,可治疗急性胆囊炎、溃疡病穿孔等。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为小柴胡汤加茯苓、铅丹、桂枝、大黄、生龙骨、生牡蛎,主治三阳合证,神浮阳越,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寒***日,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

    ⑥柴胡陷胸汤:

    为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枳实,治疗往来寒热,胸膈饱闷,按之则痛,口苦苔黄。

    ⑦柴平汤:

    即小柴胡汤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疼痛。

    ⑧柴胡加芒硝汤:

    即小柴胡汤加芒硝,治“伤寒十三日,腹满谵语者”。

    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治胸胁满而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2.四逆散类方

    ①四逆散:

    为本类方之代表方剂,为调和肝脾、和解内外之主方,该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伤寒论》谓此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

    说明此方可治疗由于全身各系统之疾病引起之四肢逆冷。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上述主治可归纳为调节内外,其意在使内外之阴阳调和,四肢逆冷乃解。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为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手足逆冷,这种植物神经功能之紊乱可由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引致。

    另外,四逆散尚可调和肝脾。所谓调和肝脾,即治疗肝胃不。肝胃不和的实质是肝木克土,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可治疗慢性胃部疾患和慢性肝脏疾患。

    ②柴胡疏肝散:

    为四逆散加川芎、香附,是肝郁胁痛的首选方,适应一切肝病之肝痛。

    3.逍遥散类方

    ①逍遥散(《合剂局方》)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

    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煨,薄荷组成,为主治肝郁脾虚之主方。临床适应证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苦满,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体乏无力。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应慢性肝病,胃病,胆囊及胆道疾患。

    另外,依据肝主冲任的理论,此方是中医调经之主方,适应于月经提前、错后、不定期。

    又依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此方为中医治疗眼疾之主方,适应视网膜、球后视神经疾患等。

    ②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主治肝郁火旺之证。

    ③黑逍遥散:

    (《医略六书·女科指要》),为逍遥散加熟地,增加滋阴补血之力,主治肝郁脾虚、气血亏损。

    ④抑肝散:

    逍遥散去白芍、白术,加川芎、苍术、钩藤,主治肝郁燥烦,夜寐不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展开剩余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医案』胡某,女,31岁,病历号090019。

    1963年7月17日初诊:身患窜痛,时而肝区,时而足跟,时而肩背,短气心悸,腹胀满,饮食二便尚好。

    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天花粉五钱,生牡蛎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白芍四钱,枳实四钱,苍术三钱,吴茱萸二钱,当归三钱,茜草五钱,炙甘草二钱,泽泻三钱。三付。

    7月22日复诊:肝功能已正常,诸痛已,腹满、心悸解,但小便赤并有热感,再仿猪苓汤法,以治其水。

    猪苓三钱,滑石四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阿胶三钱,生薏苡仁一两,大黄五分。三付。

    7月31日三诊:小便灼热感已解,药已,月经适来,腹又胀,胁又痛,时噫气,再与7月17日方加橘皮五钱。三付。

    『分析』

    一诊、三诊时胡老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如果只是窜痛、胀满的话,只能确定为少阳病,并且是少阳本病,因此选择四逆散就可以了,其他方剂的使用不明原因。

    二诊时选择猪苓汤加薏苡仁、大黄,这是针对小便黄赤有热的,也就是阳明虚热加水毒为患。

    纯条文

    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I-263)

    2)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I-265)

    3)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渇,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I-96)

    4)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渇者属阳明,以法治之。(I-97)

    5)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II-99)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II-100)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II-100)

    7)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I-101)

    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II-230)

    10)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II-266)

    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II-148)

    12)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食谷者哕。(II-98)

    13)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14) 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II-267)

    15)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I-146)

    16)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I-103)

    17)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II-165)

    18)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II-104)

    19)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渇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I-147)

    20)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II-107)

    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II-144)

    第一节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病提纲

    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I-263)【少火被郁,灼伤津液,胆气不疏、胆火上炎、经气郁结】

    注:①少阳主脉:脉弦细②少阳头痛部位:前额两侧③少阳发热:往来寒热

    二、少阳病分类及治禁

    2)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I-265)治禁:不可汗吐下(在少阳病得病时正气薄弱,用汗吐下法会损伤人体正气)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1、小柴胡汤证(7:柴半斤夏参草芩姜枣,无大黄)

    3)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渇,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I-96)【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加减: ①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不呕),加栝蒌实(清热开胸) ②若渴-去半夏(辛温伤津),加人参栝楼根(生津)

    ③若腹中痛-去黄芩(苦寒伤脾),加芍药(柔肝止痛) ④若胁下痞硬-去大枣(甘温生满),加牡蛎(软坚消痞)

    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苦寒伤脾),加茯苓(利水) ⑥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不生津),加桂枝(解表)

    ⑦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甘壅),加五味子(酸敛),干姜(温肺祛寒)

    小柴胡汤运用: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合病、黄疸腹痛呕吐、热入血室、阳微结证

    4)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渇者属阳明,以法治之。(I-97)【往来寒热,休作有时: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

    5)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II-99)【三阳证见,应先调和枢机;身热恶风-太阳未解,胁下满-少阳枢机不利,手足温而渴-阳明热盛,气血达于四末,耗伤津液】

    6)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II-100)【少阳兼里虚寒证;中焦虚寒,脾虚气血不足,温煦无权,脘腹冷痛。表兼里虚,先里后表】

    ①“阳脉涩,阴脉弦”:阳气虚,阴寒盛

    ② 治法:当先与小建中汤温建中焦,祛寒止痛。同时寓补土御木之法,扶正祛邪之义。若服后不瘥者,从脉“弦”而辨。少阳为病,木邪乘土,继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治用先补后和之法)

    7)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I-101)【只要病机相符即可,小柴胡汤证病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治法-和解少阳,条达枢机】

    8)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II-229) 【阳明病柴胡证未去即阳明兼少阳证仍用小柴胡】

    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II-230)【阳明兼少阳证及小柴胡汤作用机理】

    10)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II-266)【太阳转入少阳脉证用小柴胡】

    11)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II-148)【鉴别阳微结,纯阴结】

    2、小柴胡汤禁例

    12)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之,食谷者哕。(II-98)【后必下重:脾阳虚寒湿中阻误用柴胡汤】

    (二)黄芩汤证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3)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黄芩汤见下利,其性质是胆热迫肠。】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变证治则

    14) 若以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II-267)【少阳误治的变证及法则】

    二、柴胡桂枝汤证(太阳病邪未解又并入少阳,太阳少阳并病;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

    15)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I-146)【太阳病邪未解又并入少阳,太阳少阳并病;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注①:支节烦疼(名解):“支”通“肢”,四肢关节烦疼。心下支结:胃脘胀闷不适

    ②一则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太阳未尽之邪;一则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以祛少阳初入之热。为表里双解之轻剂

    三、大柴胡汤证(少阳胆火内郁兼阳明燥结里实:小柴胡汤-人参炙甘草+大黄枳实芍药)

    16)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I-103)【出现下利-胆热下迫小肠;和解少阳,通下热结】

    17)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II-165)【心下痞之大柴胡汤证;心中痞硬-心、脾胃病证;呕吐-胃气上逆,胆热逆胃;下利-是少阳阳明内热而下迫下注-治以大柴胡汤不用大黄或是阳明热结旁流而引起治以大柴胡汤用大黄】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少阳兼阳明燥结里实误下:小柴胡汤1/3+芒硝2,无大黄枳实)

    18)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II-104)【泻下里实双解剂,少阳阳明同病,正气较虚,里实未甚】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少阳兼水饮内结7:柴胡半斤、桂枝3干姜2栝楼根4芩3牡2炙甘草2)

    19)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渇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I-147)【小便不利而渴、但头汗出: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结;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12:小柴胡汤-炙甘草+龙牡铅丹大黄桂苓)

    20)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II-107)

    【邪犯少阳,胆火内扰,扰及肝魂,弥漫三焦,心神逆乱;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淡渗利水;大黄-清少阳阳明之热;小便不利:茯苓-利水安神+桂枝-通阳;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阳气内郁,不得宣达】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热入血室证

    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II-144)【血室-胞宫】

    题型重点整理

    一.名解

    1往来寒热:少阳常见病症之一,邪犯少阳,正邪相争于表里,出现恶寒发热交替出现的现象。

    2阳微结:热邪郁结而大便硬,但程度不重。

    3纯阴结:阴寒结聚而大便硬。

    4心下急:胃脘部有拘急不舒的感觉。

    5后必下重:大便时肛门有重坠急迫不爽之感。

    6已而微利:已而指时间较短,已而微利,即不久又出现微微下利症状。

    7邪高痛下:邪犯少阳,病位在胆,其位较高;痛在腹下,其位在下,故云“邪高痛下”

    8心下支结:心下如有物支撑而闷结。

    9阳脉涩、阴脉弦:阴脉阳脉之浮沉取法,即脉浮取为涩象,示气血不足;沉取为弦,示邪入少阳。

    10血室:胞宫即子宫。

    11嘿嘿:同默默,表情沉默,不欲言语。

    12胸胁苦满: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13阳去入阴:概言邪气离表入里。

    14支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扰不安。

    二.选择

    1见小便不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猪苓汤、茵陈蒿汤(太阳蓄血证无)

    2去滓再煎方9个;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

    3与三焦病变关系较大的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和加芒硝偏阳明里实)

    4少阳中风特有表现:耳聋、胸满心烦、目赤;不可吐下,吐下则悸惊

    三.了解

    1少阳病提纲证候及其机理:口苦、咽干、目眩均具有少火被郁特征,故为少阳病的提纲。邪入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胆火上炎

    小 编 导 读

    很多病证,究其根本原因,会发现是寒湿为患。病多寒湿,法当温化。为什么要以温化立法?“温”与“化”都可以起到怎样的效果?如何用经方实现“温”与“化”?且看赵亮副主任医师的经验总结吧。

    方证、药证

    如果把中医比作是武林,那么经方就是武林至尊。经方的意义在于它的疗效,在于它的可重复性。在临床中,“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经常提到的一个学术观点,我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药证是方证的尖端”。

    如何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些关节炎的患者,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如果患者关节出现水肿,或者肿胀非常明显的时候,什么药最起效?我通过大量的验证发现,最有效的药物为知母。《神农本草经》云其利水消肿,所以在临床中遇到关节肿胀特别明显的患者,用知母30~60克,它会以最快的速度消肿。如果患者背痛严重用什么?桂枝。大剂量使用桂枝30g,加上附子,通常患者疗效非常好。又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但是也会发现一个问题,使用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在方中加上另外两味药,那么立竿见影。什么药?生石膏和生地黄,这两味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曾经把甘草泻心汤去掉,单纯用这两味药,患者的效果一样非常好。因此,我提出“药证是方证的尖端”。

    临床中,药是随着证而改变的。比如说,柴胡桂枝干姜汤,在这个方子中,我做了很多的变通。如果患者口苦明显,黄芩可用到30克;如果是一个怀孕的患者,原方中的天花粉换葛根;如果患者颈部僵硬,天花粉也替换为葛根;如果患者大便稀烂,可能用煅龙骨、煅牡蛎;如果患者口干明显,可能用的是生牡蛎;如果患者小腹怕冷、闷痛,可将桂枝改为肉桂。 临床中一个方的变通直接决定了疗效。

    为什么要“温”?

    温化的理论基础“温”,为什么要“温”?

    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阳气是一天天减少的。养过孩子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受,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个火炉一样,身体非常烫手,经常出汗。很多家长想请我帮忙给孩子治一治出汗,我说不要治,因为孩子本身阳气就足,阳气足必然推动津液往外泄,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不是所有的汗出都需要治。而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则是冰凉的。另外,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特点,很多小孩子发烧经常烧到40℃以上,而很多老年人烧都烧不起来。

    所以,人的一生,阳气一天一天走下坡路,而阴气一天一天上升,直到生命结束,阳气离开人体,阴气达到最顶峰。但是中间有个交点,男子40岁、女子35岁,这个时候恰恰达到了一个阴阳平衡的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少得病的原因。

    从出生到生命结束,阳气在一天天减少,为了能延长寿命,唯一可做的就是 固护人体的阳气,减少阳气的衰亡 。因此,我提出温法的治疗。

    为什么要“化”?

    当人体阳气不足的时候,体内会形成寒湿。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寒湿除掉。临床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干咳无痰的患者,很多人会按照阴虚燥咳进行治疗,可能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因为干咳无痰只是一种症状、一种现象,其本质不一定是阴虚,我们需要做的是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就干咳而言,今时之人多寒湿为患,寒饮内伏不化,自然干咳无痰,并非体内阴虚缺水。这就像冬天你去哈尔滨看雪,那里冰天雪地,并不缺水,但你却感觉异常干燥,甚至口唇干裂,究其原因乃是寒则收引,寒冷则水凝固为冰,空气当中水蒸气减少,自然觉得干燥异常。但临床还要注意,若体内寒饮内伏不深,阳虚不甚,尚可化饮为痰,亦可出现咳痰清稀或白色泡沫痰。所以说,干咳无痰或咳痰清稀皆为现象,究其本质乃寒饮内伏。在临床当中,我治疗咳嗽通常用以下3个方,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有热加石膏,无热就不加。这个就是化法, 病多寒湿,法当温化。

    读罢文章,大家是不是对温化治寒湿病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赵亮老师多年临证经验的总结,更多关于“经方温化”的论述可以在赵老师的新书《经方温化发微》中看到哦~

    《 经方温化发微 》

    《经方温化发微》创新性提出“药证是方证的尖端”的学术观点,系统阐释温化寒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经方临证实录进行验证。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经方温化理论,包括温化溯源、温化立法、寒温之辨、温化治法;中篇为经方温化临床,分上焦、中焦、下焦进行论述,涉及32种病证,并附有精彩医案;下篇为医话,主要为作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不乏一些独到见解。本书内容翔实,语言清晰明了,对经方临床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你知道经方临证也可以简单、有趣!

    中医书院预售中,原价 49 元,预售价 39 元,截至 5月20日 。

    国内实力派经方名家 徐书 教授、 毛进军 教授、知名中医媒体人 海霞 编审等 8 位名家 倾力推荐!

    32 种病证, 65 个实践案例,带你领略经方温化理论临证之奥妙。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作者在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已获作者授权,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