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02-22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驱寒暖胃的汤
  • 2、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 3、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

    驱寒暖胃的汤

    驱寒暖胃的汤,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喝一口热汤,这是很棒的,冬季天气寒冷,受到寒气侵袭,胃病高发,胃是我们身体器官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以下看看驱寒暖胃的汤及相关资料。

    驱寒暖胃的汤1

    1、理中汤:功效为温中散寒,以及补气健脾。理中汤是温补中焦的基本方,后世较多治疗中焦虚寒证的方子都以此方为基础,比如腹痛怕冷,肚脐眼周围冷痛。

    热敷后可以缓解,受凉风或是吃生冷食物后疼痛加重,以及虚寒性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服用本方。加入附子后为附子理中汤,功效为温阳驱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2、桂枝人参汤:功效为温里解表、益气健脾,这是《伤寒论》里的经典名方,主要是治疗外感疾病之后,服用太多寒凉药物导致的腹泻不止,又有外感症状的情况;

    3、小建中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要是针对慢性的虚寒性腹痛,时痛时止、时轻时重,热敷后可缓解喜温、喜按的情况;

    4、吴茱萸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及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证,主要可治疗胃寒导致的呕吐、胃脘痛,及吃完就吐的情况;

    5、四逆汤:功效为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此方剂可能现在用的比较少,主要是针对少阴病导致的四肢冰冷、呕吐或腹泻不止,同时伴有腹痛,实际上是一种危急重症;

    6、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为回阳益气,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证。此方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了一味人参,主治症状跟四逆汤相似,阴寒内盛导致的四肢冰凉,也是针对一种危急重症的情况;

    7、参附汤:组成药物为人参及附子,功效为益气回阳,主治阳气暴脱导致的手脚冰凉,以及头晕气短等情况;

    8、当归四逆汤:功效为温经散寒,以及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也就是血虚证导致的手脚冰凉及口不渴,伴有腰痛、腿痛、脚痛等症状;

    9、阳和汤: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此方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方子,主治病症相当于骨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脉管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驱寒暖胃的汤2

    1、肉桂砂仁炖牛腩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2、陈皮灵芝排骨汤

    做法:陈皮10克,灵芝100克,排骨250克。先将灵芝浸泡1小时,切成小块,将排骨洗净,出水,与备好的陈皮和灵芝一起放入水中煲1~2小时,加少许盐。

    功效:陈皮性微温,具有行气、消滞和止痛的.作用,灵芝除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安神的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3、胡椒猪肚汤

    做法: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冬季养生食用最合宜。

    4、茴香狗肉汤

    做法: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

    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功效:温中助阳、养胃暖胃。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5、党参黄芪羊肉汤

    做法:羊肉300克,食盐3克,黄芪、党参、当归、生姜片各25克。羊肉洗净,切小块,黄芪、党参、当归包在纱布里,用线捆扎好,和羊肉共放在沙锅里,加水2000克,以小火煨煮至羊肉将烂时,放入生姜片、食盐,待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此汤补气养血,行气通经,益脾散寒。

    6、胡椒羊肉汤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胃寒喝什么汤?以上养生汤要多喝!在日常饮食中,胃寒的人可多吃生姜、红糖、胡椒、山药、板栗、党参、羊肉等温补脾胃之品。

    驱寒暖胃的汤3

    一、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

    1、取白胡椒略打碎。猪肚反复用盐或生粉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

    2、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再将首部、尾部用线扎紧,加入适量清水,煲两个小时左右,慢火煲炆。

    3、汤稠肚烂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猪肚可切片状,拌入生油和酱油供餐用。

    功效:白胡椒煲猪肚气味浓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或虚寒性的胃、十二指溃疡等疾患。

    二、牛肉汤

    材料:黄牛肉1斤,清水5碗,调味料适量。

    做法

    黄牛肉放入瓦煲内,倒5碗清水,炖上8~12个小时,这时牛肉已经基本炖烂,放入盐调味即可。牛肉可以不吃,单喝汤便可以。

    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和水溶性营养物,经过长时间炖煮才能慢慢释放到汤中,它们能参与胃酸的生成。每天喝一小碗炖好的汤,比吃牛肉更能养胃。加一两个番茄还能防感冒。

    三、羊肉暖胃汤

    材料: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做法

    1、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块,然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捞出。

    2、把羊肉、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到砂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2000毫升。

    3、用小火慢炖3小时后,再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胃寒不适、口淡作呕或过食寒凉食物所致胃肠隐痛、腹胀便溏、胃肠痉挛、胃气上逆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寒型者。

    四、二姜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盐、油、葱姜适量。

    做法

    1、猪肚醋泡去腥洗净切丝。

    2、猪肚、干姜、良姜、草果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功效: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五、萝卜羊肉汤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

    做法

    1、把羊肉洗干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干净切成丝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底油,待油七成热后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

    3、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功效: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功能主治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扩展资料

    理中汤为仲景治疗太阴经脾胃虚寒证而设,赵氏运用理中汤必加用附子,他认为:寒邪入于太阴,脾阳伤则肾阳亦不能毫无所损,所以在理中汤方中加附子,使脾肾阳气速回,以驱散中焦寒湿之邪。

    赵氏生前曾讲述一病案,早年有人约赵氏之父出诊,不巧其父外出不在家,来人就对赵氏说:“老先生不在家,少先生也可以。”当时赵氏还未独立应诊,勉随来人到病家,观患者病势之危急,鼻孔黑如烟煤,倚卧喘息,见此病情,碍难出手,但全家坚乞一方。

    正沉思间,忽见由西厢房走出一身穿洋红色小夹袄的年轻女子,顿时想起询问病情,知为新婚2天,曾服冰块冷食半碗,立刻辨证为房事过度,误食生冷,而致阳气暴脱于外,应急速回阳救逆,遂处方以大剂量附子理中汤,方中药物各15g,1剂,急服之。药进后,阳回而腹泻1次,翌日再进1剂而愈。

    理中汤

    理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实理中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窦炎等。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理中汤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中汤的用法

    理中汤为中药制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配方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使用 方法 】: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名理中丸。

    【功效和作用】: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临床应用】: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2、本方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证。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理中汤的组成材料

    1、干姜:温胃散寒,故以为君。性味辛,热。入心、肺、脾、胃经,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凡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症都可用它,因其有温脾阳化寒饮作用,又可治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2、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臣。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3、白术:健脾燥湿,故以为佐。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用于治脾胃气虚证,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胃肠疾患,用于治和中补脾,除湿益气,配于补养方中,补气血。

    4、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使。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理中汤的功能主治方法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加减

    (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

    (2)蜷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

    (3)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

    (4)脐下动气:去术,加桂。

    (5)悸:加茯苓。

    (6)阴黄:加茵陈。

    (7)寒结胸:加枳实。

    (8)不痛利多者:倍白术。

    (9)渴者:倍白术。

    (10)腹满:去甘草。

    归 经:此足太阴之药也(脾)

    方义

    (1)干姜:温胃散寒,故以为君。

    (2)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臣。

    (3)白术:健脾燥湿,故以为佐。

    (4)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使。

    变化方

    (1)本方三两,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蚘丸,治胃寒吐蚘。

    (4)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

    (5)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泻而作湿。

    (6)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泻不已者,加附子。恶食,食不化,加砂仁。

    (7)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8)本方加黄耆、白芍、陈皮、藿香,名黄耆汤。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