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02-17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气血双补最好的中成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气血双补最好的中成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关于黄芩的诗句
  • 2、求!!药店岗位实习小节
  • 3、求助~~专升本中医基础和方剂题
  • 4、中医中药复习提纲
  • 5、考研方剂怎么背

    1. 黄芩的功效,请用通俗易懂的句子帮我描述下啊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2. 黄芩的介绍

    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3. 谁有一首描述医药代表的诗歌

    药名诗:顾名思义即以药名入诗,且运用得当,贴切合理,可曲折委婉的表达人情事理。

    宋?陈亚写的药名诗有一百多首,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但所存的零篇断简也为数

    不少。陈亚多以药名入诗,以药名叙事抒情,较著名的有一诗四词:

    诗为:

    登湖州消暑楼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

    罾青识渔网,芝紫认仙乡。

    却恐当归阙,灵仙为别伤。

    词为: 生查子(四首)

    (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渎。分明记得当

    归远志樱桃熟,何事菊花地,犹来回乡曲。

    (二)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起来闲坐北

    亭中,滴尽珍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

    相思。必拔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四)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艰险无夷处,也是没药疗

    孤寒,食薄何须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诗词中包含了前胡、半夏、当归、相思子、白芷、苦参、狼毒、远志、菊花、茴香、余粮、石竹、苁蓉、北亭、珍珠、细辛、桂、莨菪、踯躅、石榴、麝香、枇杷、筚拨、续断、代赭、蒴擢、凌霄花、桃仁、芜荑、没药、薄荷、大腹皮、甘草等草药名嵌在当中

    辛弃疾的药名词,这首能长一点。望你采纳呦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 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4. 关于中药的诗词

    中药诗文汇集 《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

    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

    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

    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红娘子。

    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

    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

    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

    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

    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

    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

    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

    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你说我。

    负了心。无凭枳实。

    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

    莫把我情书也。当做破故纸。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 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

    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

    读罢趣味无穷。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

    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

    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

    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

    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三宿而出画。

    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

    独活。 曾晰死。

    苦参。 吾当之小于狂简。

    当归。 裨谌草创之。

    藁本。 出三日。

    肉从容。 居其所众星拱之。

    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

    半夏。 小人之德草。

    随风子。 舟车所至。

    木通。 以正不行。

    继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

    续断。 若决江河。

    泽泻。 亡之命矣夫。

    没药。 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

    车前子。 桃之夭夭。

    红花。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蝉脱。 夫人幼而学之。

    远志。 妇产房(生地) 焊接(续断) 老骥伏枥(远志)。

    一令又一令(千张纸),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独活)。 酣睡(安息香), 条条大道无阻挡(路路通), 读书好处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备(防已) 家喻户晓(贯众)。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驹(马宝) , 枯木逄春(苏木),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币(川贝)。 一斗(亩合) 非同凡响(神曲)。

    初产绝育(杜仲)。 破屋更遭连夜夜雨(漏芦), 月经来潮(月月红)。

    牧童(牵牛子),四通八达(路路通), 寿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键)。 飞骑穿杨(走马箭),盾(卫矛), 浪子回头(金不换), 带兵的人(将军一即大黄)。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罢宴(冰硼散) , 两厢的传柬人(红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赵云的故乡(常山) 。 沥血将尽(血竭)。

    不薄不奢(厚朴) , 意志不坚(松节), 孔明怀着赤诚心,〔卧龙丹〕。 日中煮茗(午时茶) 开绿灯(路路通) 千年裘(陈皮)。

    读罢群书增见识(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离乡背井(生地), 仓库潮润(谷芽)。

    岭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说家乡好(熟地)。 台湾同胞盼统一(当扫)。

    飞行员关机仓盖(防风), 三九时节(天冬), 哄堂大笑(合欢)。 偷梁换柱(木贼),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独活),故乡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妇女节前一天(三七)。

    金链接铜链(黄连), 瀑布(泽泻), 戈壁林带(防风),出外之人思故乡(当归) 。 光荣标志(红花), 是草长年不发育(甘草), 暑季自萎黄(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后快(急性子一见喜), 茅塞顿开(脑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万物齐眠(全竭), 故乡(熟地),相思病(没药)。

    短笛无腔信口吹(雌黄), 实而不华(无花果),尘满面,鬓如霜(白头翁)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远志), 天仙奏乐传人间(神曲)。

    全家乐(合欢), 崇高的理想(远志), 古籍残卷(破故纸)。吉庆有余(禹余粮),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牵牛子)。

    不劳而获(寄生), 千里驹(马宝), 名门闺。

    5. 描述医药代表的诗歌

    汤头歌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2、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3、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二、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小承气汤】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复方大承气汤】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再把葶苈杏仁入,和丸更治项背强。

    2、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三物白散】三物白散桔梗贝,再把巴豆一齐配;寒实结胸痰涎壅,祛痰泻积功力倍。

    3、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润肠丸】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五仁丸】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补血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控涎丹】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舟车丸】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

    6. 关于岑的诗句

    这里全是含“岑”的诗词。

    诗词里面的某一句含这个字,你去找吧。摘录一些:《张安道见示近诗》(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人物一衰谢,微言难重寻……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

    《滕县时同年西园》(宋朝苏东坡作品,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作西园诗,以为里人箴。《次颜长道韵送傅倅》(宋朝苏东坡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六)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子美诗云,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十八)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宋朝苏东坡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一)一声清跸雾开天,百辟心庄岂貌虔……)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余日》(宋朝苏东坡作品,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一)翠栝东南美,近生神岳阴……何人风雨夜,卧听饥龙吟。

    《月华寺(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宋词:宋代苏轼全集,选自苏轼诗集 卷二十二)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道人修道要底物,破铛煮饭茅三间。《雷州八首。

    7. 黄芩的悠久历史在古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黄芩作为我国医学的传统用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 多部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黄芩的记载。

    黄芩最早记载 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并列为上品,“主诸热黄疽,肠擗泄 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苏颂《本草经》中写 道:“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亦有独叶者,叶细长青色,两面相对,六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吴普本草》中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 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记 载:“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破者名 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唯取深色坚实者为好。

    ”《本草纲目》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 北芩多内实而深黄。”

    在《中国药典》中只以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正品。黄芩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蒙药称:“混饮”,在《四部医 典》《晶珠本草》《蒙药整典》等蒙、藏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

    8. 经典的语句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似亲,非亲却似亲。 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便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黄芩无假,阿魏是真。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 良宾方不顾,因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市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久住令人嫌,贫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裙。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迎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屋后栽修竹。

    欲求身富贵,须下苦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妒。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智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信自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动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郎,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富贵多忧,贫穷自在。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坏事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海,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老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无月不梳头。

    大抵选她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恩爱深处宜先起,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念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笔,退一步。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早到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俗称“伤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发作后继发细菌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

    应为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这可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从而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基本概念

    感冒(common cold)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

    发病机理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人,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咯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疾病分类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高热、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风寒感冒撸?臃缑拧⒎斡幔环缛雀忻罢?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的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

    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

    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丸。

    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5。中医药方

    (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七)“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合剂”。具体方药如下:

    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黄芩10g 板蓝根15g 银花20g

    羌活10g 苏叶10g 薄荷6g

    病名。指外感风寒等外邪或因时令不正而致病。见《丹溪心法·中寒》。《医理真传》卷一:“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内也。外者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也。”临床上当分轻重、寒热。《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痒、咽痛。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等方;风热感冒者,宜辛凉解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虚人感冒,宜参苏饮。感冒呈流行趋势者,又名时行感冒,病情一般重于普通感冒,《七松岩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参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等条。又:感冒又有俗名伤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按语】

    1.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

    2.在感冒流行期,针灸足三里(双),每日1次,连续3天,有预防作用。

    疾病预防

    【非药物防治感冒十五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只能对症处理,让其逐渐自愈。本文介绍几种奇特疗方,读者不妨一试。

    1、喝鸡汤: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实验证明,少吃点含钠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冲服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服酵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达斯古普塔教授在试验中发现,在制作面包的酵母中,含有一种可防止感冒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扩散的成分,能治疗普通感冒,但对流行性感冒无效。

    7、多吃佐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认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国癌症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8、食醋滴鼻、熏蒸:将食醋以冷开水稀释,配制成5%-10%溶液滴鼻,每日4-6次,每侧鼻孔滴入2-3滴,对治疗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感冒初期,疗效更佳,食醋可杀灭潜伏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在感冒流行期间,用食醋滴鼻有可靠的预防作用。另外,食醋熏蒸也可治疗感冒,即将100克食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能有效地防治感冒发生。感冒流行期间,每日最好熏蒸食醋1-2次。

    9、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法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一到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故而不易感冒。

    10、按摩鼻翼:两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两侧。每日上下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红、热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细胞分泌,并通过纤毛的“定向摆动”,将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

    11、穴位按摩:用双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鱼际穴周围的肌肉发达区,揉搓鼻腔两侧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区。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发热,使这两个区域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这样可预防风寒侵入,拒敌于大门之外。

    12、针灸治法:我国的针灸对感冒颇有疗效。当您患感冒时,尽早去针灸,可以使鼻塞、头痛立见影地减轻,并能使增高的体温经过一昼夜渐渐恢复正常。由于针灸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疗效可靠。治疗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留针15分钟,每日针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13、多睡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复。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对感冒尤为适用。

    14、呼吸蒸气:在大口茶杯中,装入开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对着袅袅上升的热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此法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15、冷水洗面: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当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开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感冒期间别锻炼

    刚感冒,趁着难受还不明显,去打球、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王安利说,这可不是什么治疗感冒的“偏方”,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

    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预防:冬天锻炼需防感冒

    感冒后还是要尽量休息,为身体的抵抗力创造有利的条件,靠多喝水来排除体内的毒素,而感冒痊愈后,也要选择温和的运动,让休息了一段时间的肌肉和关节有个适应的过程。

    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次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药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茯苓10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后下)

    2、风热感冒

    治法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药用 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药用 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

    治法 益气解表

    药用 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

    治法 滋阴解表

    要用 加减葳蕤汤加减

    专升本中医基础及方剂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6.脾统血的含义是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脉 B.筋 C.髓 D.骨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 D.气脱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A.痰 B.饮 C.水 D.湿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 B.肺 C.脾 D.肾19.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喜伤心 B.怒伤肝 C.思伤脾 D.悲伤肺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A.暑邪B.热邪C.痰饮D.瘀血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A.浮脉B.洪脉C.弦脉D.缓脉25.肺的生理特性是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28.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离决D.阴阳失调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 D.标症紧急先治其标30.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3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3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经 3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3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喜 B.怒 C.悲 D.惊 E.恐3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36.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扶正不留邪 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 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法 E.佐金平木法38.奇恒之腑包括A.脑 B.筋 C.脉 D.骨 E.髓39.“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4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E.壮火4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E.人体之精说4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4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E 以上都不是。 4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吴鞠通 C吴又可 D刘完素 E薛生白4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营气 B卫气 C宗气 D元气 E谷气4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B尿 C粪 D呕吐物 E呼气4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48.“肝火犯肺”是属于: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4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A心神不足 B髓海空虚 C肝失疏泄 D肝升太过 E神不守舍50.肾在液为: A涎 B唾 C尿 D泪 E涕5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肝阳亢 B肾阴虚而相火动 C肾阴虚而心火旺D心阴虚而心阳亢 E以上均不是5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A皮肤 B孔窍 C肌肉 D关节 E血脉5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C 燥邪 D 火邪 E 寒邪 5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5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5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金克木 E.水克木5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心 B肝 C 脾 D肺 E肾 58.“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冲、任、带 B任、督、带 C冲、任、督 D督、冲、带 E督、冲、跷5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A头后部 B侧头部 C头顶部 D前额部 E全头部60.脾之华在:A毛 B唇 C发 D 面 E爪61.“血之府”是指: A心 B肝 C脉 D冲脉 E任脉6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肺与心 B肺与肝 C脾与肺 D肺与肾 E心与肾63.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A脾 B小肠 C胃 D大肠 E三焦6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A饮食 B六淫 C七情 D瘀血 E疫疠65.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标 E以上均不是6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 肾 B肝 C肺 D心 E脾6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 A贲门 B阑门 C魄门 D幽门 E吸门6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A肾 B脾 C肺 D膀胱 E三焦6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A虚中夹实 B真虚假实 C真实假虚 D虚实夹杂 E虚证70.“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A反治 B正治 C治标 D标本兼顾 E以上都不是71.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景岳 E张从正7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73.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则:A制其所胜 B侮所不胜 C已所不胜轻则侮之 D五行相克 E已所不胜侮而乘之74.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损其有余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75.过劳包括: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 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76.胆又称为:A 中精之府 B 孤府 C 清净之府 D 中正之官 E 元神之府77.营气的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 B调控体温 C温煦脏腑 D抗御外邪 E营养全身7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A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B直接影响内脏 C发为情志病证D影响脏腑气机 E七情变化影响病情7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主动 B收引 C凝滞 D重浊 E为阴邪,易伤阳气80.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A 血虚 B 血瘀 C 出血 D 水停 E 津泄81.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白芍药B.山茱萸C.生地黄D.麦门冬E.枸杞子82.清营汤的功用是

    A.泻火养阴,凉血散瘀B.益气养阴,宁心安神C.清热凉血,养阴生津D.清营透热,养阴活血E.泻火解毒,凉血止血83.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黄芩B.黄连C.黄柏D.大黄E.秦皮84.泻白散与清骨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桑白皮B.地骨皮C.牡丹皮D.五加皮E.茯苓皮85.败毒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前胡B.羌活、独活C.桔梗、枳壳D.人参、甘草E.当归、芍药6.回86阳救急汤除回阳救急外,还具有的功用是

    A.益气养阴B.养血通脉C.益气生脉D.活血止痛E.养血敛87.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当归四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生姜、芍药、桂枝B.大枣、桂枝、生姜C.黄芪、桂枝、芍药D.芍药、生姜、大枣E.桂枝、芍药、大枣88.具有解表清里功用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B.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C.凉膈散D.小柴胡汤E.竹叶石膏汤89.左归丸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是

    A.滋阴B.疏肝C.补脾D.降火E.益气90.右归丸除温补肾阳外,还具有的功用是

    A.填精补血B.补益脾胃C,理气健脾D.散寒止痛E.纳气平喘91.天王补心丹与朱砂安神丸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有A.酸枣仁B.炙甘草C.玄参D.黄连E.生地黄 92.酸枣仁汤中养肝血、安心神的药物是

    A.知母B.川芎C.茯苓D.甘草E.酸枣仁93.四神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草豆蔻B.白豆蔻C.肉豆蔻D.砂仁E.厚朴 94.玉屏风散的功用有

    A.固表B.涩肠C.止遗D.固冲E.补肾95.真人养脏汤主治之久泻久痢的主要病机是

    A.肾阳衰微B.脾胃虚寒C.肠胃寒积D.脾肾虚寒E.肝肾虚寒96.旋覆代赭汤的功用不包括

    A.益气B.降逆C.和胃D.止咳E.化痰 97.定喘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半夏、当归B.麻黄、杏仁C.桑白皮、地骨皮D.黄芩、陈皮E.苏子、橘红 98.苏子降气汤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

    A.当归B.肉桂C.前胡D.厚朴E.葶苈子99.槐花散的功用有

    A.祛湿排脓B.清热解毒C.行气解郁D.疏风下气E.解表散邪100.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柏子仁B.桃仁C.郁李仁D.杏仁E.麻子仁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1.B2.D  3.D4.A  5.B6.C7.D  8.B9.D  10.C11.B  12.C 13.D 14.B 15.D16.C  17.C 18.A  19.C  20.C21.D  22.A  23.C 24.C 25.B26.B  27.B  28.C 29.C 30.C31.CE 32.ABD 33.BD34.AD 35.ABCDE 36.AC 37.ABD 38.ACDE 39.ABC 40.ABE41 A 42 A 43C 44B 45C 46D 47C 48D 49C 50B51C 52D 53D 54D 55C 56E 57E 58C 59B 60B61C 62D 63C 64D 65B 66E 67D 68A 69C 70B71 ABCE 72 ACE 73 AB 74 BD 75 ABC76 ACD 77 AE 78 BCDE 79 BCE 80 ABCDE81C 82D 83B 84B 85E86C 87E 88A 89A 90A91E 92E 93C 94A 95D96D 97B 98E 99D 100E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医方集解》

    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我国第一部成药药典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方集解》

    5.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景岳全书 》

    E.《普济方》

    6.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消、和 E.清、吐

    7.“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黄帝内经》 E.《本草纲目》

    8.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D.臣药即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9.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10.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11.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

    A.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B.药量、剂型同时变化 C.药味、剂型同时变化

    D.剂型更换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12.煎药用具忌用:

    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铁锅 E.铝锅

    13.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4.补益剂服药时间宜:

    A.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15.煎煮解表剂时宜用: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16.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

    A.宣剂 B.泄剂 C.轻剂 D.通剂 E.重剂

    17.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气血聚结证 B.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证

    18.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D.起反佐作用 E.治疗兼证

    19.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A.兼证的有无 B.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D.医生的用药习惯

    E.体质的强弱

    20.麻黄汤可用治: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以上均不是

    21.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

    2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23.桂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

    24.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2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养阴和营 E.调和脾胃

    26.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宜: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27.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28.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治宜:

    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29.药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麻黄加术汤 E.三拗汤

    30.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麻杏薏甘汤 D.桂枝加芍药汤 E.九味羌活汤

    31.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滋阴敛液 E.以上均不是

    32.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止嗽散 E.桑菊饮

    33.银翘散的功用是:

    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辛凉透表,和胃益气

    34.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35.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治宜: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36.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37.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38.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39.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治宜:

    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0.参苏饮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B.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E.以上均不是

    41.组成中无桂枝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桂枝加桂汤

    42.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43.银翘散与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是:

    A.银花、桑叶 B.连翘、菊花 C.连翘、桔梗 D.杏仁、荆芥 E.竹叶、薄荷

    44.大承气汤的功用是:

    A.清热凉血 B.峻下热结 C.轻下热结 D.缓下热结 E.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45.下列哪项不是大承气汤的主治病证:

    A.阳明腑实证 B.热结旁流 C.阴虚肠燥证 D.热厥属里热积滞者 E.痉病属里热积滞者

    46.患者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宜:

    A.小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 C.黄龙汤 D.大承气汤 E.葛根芩连汤

    4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代表大承气汤的治法:

    A.通因通用 B.上病下取 C.急下存阴 D.釜底抽薪 E.增水行舟

    48.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A.化滞通结,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C.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D.清热解毒,消肿通结 E.攻下热结,急下存阴

    49.温脾汤组成药物中无:

    A.大黄 B.肉苁蓉 C.芒硝 D.干姜 E.人参

    50.温脾汤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消肿散结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51.济川煎的功用是:

    A.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B.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C.攻逐寒积,温中补虚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以上均不是

    52.下列关于麻子仁丸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B.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C.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D.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E.大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

    53.黄龙汤的功用是:

    A.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B.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C.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D.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E.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54.十枣汤的服用时间是:

    A.中午 B.清晨 C.晚上 D.睡前 E.饭后

    5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共有药物是:

    A.人参 B.黄芩 C.柴胡 D.青蒿 E.枳壳

    56.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

    57.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用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蒿芩清胆汤 E.银翘散

    58.组成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

    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

    59.逍遥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理气疏肝 C.清利肝胆,和胃化痰

    D.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E.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60.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A.补脾理气,化湿和胃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补脾去湿,清肠止泻

    D.清热燥湿,解毒止泻 E.补脾柔肝,清热止泻

    6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

    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

    62.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和解少阳,补脾柔肝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清热泻下,散结止痛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清利肝胆,和里泻热

    63.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

    64.小柴胡汤治证的表现无: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呕吐黄涎 D.口苦咽干 E.胸胁苦满

    65.阳郁热厥证,治宜: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白虎汤

    66.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

    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D.痛泻要方 E.白头翁汤

    67.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

    68.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功用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清营汤 E.白虎汤

    69.银花、连翘在清营汤中的作用是:

    A.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B.疏散风热,清泄里热 C.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D.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E.以上都不是

    70.清营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养血,化痰安神 C.清营解毒,活血化瘀

    D.清心凉血,活血化斑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7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72.黄连解毒汤不宜用治:

    A.热盛烦躁 B.血热吐衄 C.热毒发斑 D.湿热黄疸 E.痈疡疔毒

    73.患者头面红肿火欣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治宜:

    A.黄连解毒汤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散

    74.凉膈散的功用是: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解毒,泻下瘀热 C.泻火通便,利湿退黄

    D.清心凉血,活血散瘀 E.以上都不是

    75.患者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绛,脉数。治宜: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羚角钩藤汤

    76.泻白散的功用是:

    A.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B.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C.清气化痰,降气平喘

    D.泻肺利水,平喘止咳 E.养阴润肺,敛气止咳

    77.患者下阴肿痒,小便白浊,带下黄臭,口苦咽干,胁痛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

    A.完带汤 B.导赤散 C.柴胡疏肝散 D.四逆散 E.龙胆泻肝汤

    78.患者咳嗽,气喘,口渴欲饮,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定喘汤 C.桑菊饮 D.泻白散 E.清气化痰丸

    79.组成中含有增液汤药物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清营汤 C.普济消毒饮 D.玉女煎 E.清燥救肺汤

    80.患者牙痛,痛连头部,面颊发热,其齿喜冷而恶热,时流牙血,牙龈红肿,口气热臭,口

    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A.玉女煎 B.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胃散 E.升麻葛根汤

    81.胃热阴亏的牙痛证。治宜:

    A.知柏地黄丸 B.大补阴丸 C.玉女煎 D.清胃散 E.竹叶石膏汤

    82.芍药汤组成中无:

    A.当归 B.槟榔 C.大黄 D.黄柏 E.官桂

    83.在芍药汤中体现“通因通用”的药物是:

    A.芍药 B.大黄 C.木香 D.当归 E.黄连

    84.患者感暑后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精神不振,小便短赤,脉虚数。治宜:

    A.六一散 B.竹叶石膏汤 C.清暑益气汤 D.桂苓甘露饮 E.生脉散

    85.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而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A.清骨散 B.清暑益气汤 C.当归六黄汤 D.青蒿鳖甲汤 E.蒿苓清胆汤

    86.《温热经纬》与《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二方治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是否伤气 B.是否伤津 C.是否有暑湿 D.是否有汗出、口渴 E.是否有头痛、发热

    87.肉桂在芍药汤中的作用是:

    A.作为佐助药,以行血通脉,消除“后重”之症

    B.作为佐制药,制约诸药之苦寒燥烈

    C.作为反佐药,防苦寒冰伏病邪,又助行血

    D.作为使药,引药入病所,并行血止痛

    E.以上都不是

    88.清胃散的君药是:

    A.牡丹皮 B.生地黄 C.当归身 D.黄连 E.升麻

    89.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甘草

    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D.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

    E.吴茱萸、人参、白术、甘草

    90.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陈皮人参茯苓甘草

    9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理中丸主治证范畴:

    A.小儿慢惊,胸痹由中焦虚寒所致 B.阳虚失血 C.脾胃虚寒的呕吐

    D.脾胃寒湿,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 E.脾胃虚寒之下利

    92.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通脉 C.温经散瘀,活血止痛

    D.温经补血,散寒通滞 E.活血化瘀,回阳救逆

    93.阳和汤中麻黄、白芥子用意是:

    A.宣肺化痰,止咳 B.通阳消滞,化痰结 C.消痰降气平喘

    D.温阳散寒 E.发汗祛湿

    9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治证是:

    A.行痹 B.寒痹 C.血痹 D.湿痹 E.热痹

    9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四君子汤的主治证候?

    A.面色萎白 B.气短懒言 C.食少体倦 D.腹胀肠鸣 E.舌淡脉虚弱

    96.脾胃气虚,湿浊阻滞之泄泻证,治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四君子汤 C.参苓白术散 D.理中丸 E.痛泻要方

    97.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A. 黄芪、人参 B.人参、白术 C.黄芪、炙甘草 D.人参、柴胡、升麻 E.黄芪、升麻、柴胡

    98.生脉散的功效是:

    A.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B.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99.患者眩晕心悸,唇爪无华,月经量少,少腹作痛,舌淡,脉细。治宜选用:

    A.归脾汤 B.逍遥散 C.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以上均非

    100.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A. 益气生血 B.益气摄血 C.益气活血 D.益气通便 E.以上均非

    参考资料:yueyang03@hotmail.com

    以下方剂歌诀,是我考研时用的,输入成电子版,契合考研大纲,希望能帮到大家。另,中医入门,必背方剂歌诀,希望你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诀。

    一、 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干姜桂芍麻黄同。

    4.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5.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6.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清轻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 麻杏甘石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量,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串除热效为彰。

    8.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桔枳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9.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

    10.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11.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苍术,广陈皮与川楝肉,

    甘草苏叶香附同,莲须葱白共煎服。

    12. 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15.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二、 泻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且此方。

    去硝名为小承气,便秘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2.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3.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红脉数服之康。

    4.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5.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6.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精亏肠中燥,欲通于补法堪宗。

    7. 黄龙汤

    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8.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

    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9.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积里实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畅。

    10.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11. 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

    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12.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

    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三、 和解剂

    1.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3. 达原饮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4.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需,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功效奇。

    5.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6.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芩连,干姜人参枣草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7.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四、 清热剂

    1. 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2.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3.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

    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5. 清瘟败毒散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

    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6.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7.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兰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8.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

    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9.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皆,

    木通甘草当归和,肝经湿热力能排。

    10. 左金丸

    左金连萸六比一,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淋服之安。

    11.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12.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13. 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14. 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

    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15. 白头翁汤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16.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17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擘,

    三焦火毒神烦乱,泻热解毒病可为。

    18.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9. 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甘草当归加,

    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此方魁。

    20. 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用荆夏,山栀丹皮石斛翘玄,

    玄参薄荷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

    21.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22. 苇茎汤

    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

    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

    23.清骨散

    清骨散君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24.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25.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治汗出,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五、 祛暑剂

    1.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

    暑湿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2. 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3. 清络饮

    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

    佐以竹叶荷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

    4. 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

    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5. 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

    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

    六、 温里剂

    1.理中丸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

    原为脾胃虚寒设,或加附子总扶阳。

    2.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3.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4.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5.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6.阳和汤

    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

    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

    7.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8.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

    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9.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七、 表里双解剂

    1.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2. 防风通圣汤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3. 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安。

    4.五积散

    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

    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

    八、 补益剂

    1.四君子汤

    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

    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气滞陈皮各异功,呕逆半夏添六君,

    木香砂仁曰香砂,脾虚湿阻效力彰。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3.完带汤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

    柴芍怀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4.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术归陈,芪得升柴草参神,

    劳倦内伤下陷证,甘温除热补中升。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6.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7.四物汤

    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行不畅,

    熟地当归白芍芎,活血调经补血强。

    8.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9.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10. 炙甘草汤

    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

    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11.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

    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12.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13.肾气丸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

    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14.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服,

    苁蓉附桂巴戟天,稍加薄荷姜枣服。

    15. 泰山磐石散

    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苓,

    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16.补肺阿胶汤

    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

    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17.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8. 虎潜丸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

    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19.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20.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九、 安神剂

    1.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2.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3. 天王补心丹

    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

    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4.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

    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

    5. 磁朱丸

    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又明目,

    心悸失眠皆可治,癫狂痫证亦宜服。

    6.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

    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十、 开窍剂

    1.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

    犀角真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用良。

    2.紫雪

    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热陷痉厥服之消。

    3.至宝丹

    至宝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开窍清热解毒良。

    4. 紫金锭(玉枢丹)

    紫金锭有山慈菇,五倍千金一并入,

    大戟麝香共为末,霍乱痧胀米汤服。

    5.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荜檀襄,

    犀冰术沉诃香附,再加龙脑温开方。

    十一、 固涩剂

    1. 牡蛎散

    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

    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2.九仙散

    九仙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

    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

    3.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与粟壳,

    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4.四神丸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寇五味四般齐,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

    5.桑螵硝散

    桑螵硝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加,

    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肾两虚尿频佳。

    6.固冲汤

    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硝,

    益气健脾固摂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7.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

    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8. 缩泉丸

    缩泉丸治儿尿频,脬气虚寒约失灵,

    山药台乌加益智,糊丸多服效显明。

    9. 固经丸

    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

    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

    十二、 理气剂

    1.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2. 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萎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3.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

    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4.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加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

    5.暖肝煎

    暖肝煎中桂茴香,归杞乌沉茯加姜,

    温补肝肾散寒气,肝肾虚寒疝痛康。

    6.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7.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8.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人参大枣姜,

    噫气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治相当。

    10.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呃,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11.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理气舒郁法可钦。

    12.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

    疏肝泄热行气血,肝郁化火诸痛蠲。

    13.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生姜寇木香,

    行气燥湿温中法,脘腹胀痛服之消。

    14. 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枳朴延胡藻带昆,

    桃仁木通木香合,癞疝顽痛盐酒吞。

    十三、 理血剂

    1.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2.血府逐淤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3.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

    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4.温经汤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5.生化汤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6.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药,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7. 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子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8.槐花散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黑荆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9. 咳血方

    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10.黄土汤

    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枣尝,

    温阳健脾能摂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11. 七厘散

    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

    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12. 失笑散

    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

    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13.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

    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14. 活络效灵丹

    活络效灵用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症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15. 大黄廑虫丸

    大黄庶虫芩芍桃,地黄杏草漆蛴螬,

    水蛭虻虫和丸服,祛淤生新功独超。

    16. 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17. 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

    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十四、 治风剂

    1.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芎芍二地黄,

    苓术石膏黄芩草,风邪初中经络康。

    2.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3.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4.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滋阴,龙牡龟牛制阳亢,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5.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仁,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6. 消风散

    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7. 牵正散

    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蚕合全蝎,

    等分为末热酒下,祛风化痰痉能解。

    8. 小活络丹

    小活络祛风湿寒,化痰活血三者兼,

    二乌南星乳没龙,寒湿痰瘀痹痛蠲。

    9. 天麻钩腾饮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

    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眠良。

    10. 阿胶鸡子黄汤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

    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十五、 治燥剂

    1. 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

    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3.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人,时疫白喉急煎尝。

    4.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5.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6. 桑杏汤

    桑杏汤中川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7.增液汤

    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用不为功。

    8. 玉液汤

    玉液汤中芪葛根,鸡金知味药花粉,

    饮一溲一消渴证,益气生津显效能。

    9.琼玉膏

    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糖,

    金水相生合膏剂,干咳咯血肺阴伤。

    十六、 祛湿剂

    1. 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

    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2.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祛。

    3.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

    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4.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5. 连朴饮

    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

    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6.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7.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8. 猪苓汤

    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9. 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

    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康。

    10.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11.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12. 实脾散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

    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1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14. 五皮散

    五皮散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

    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15.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奇功。

    16. 萆解分清散

    萆解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

    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17.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十七、祛痰剂

    1.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 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

    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3.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

    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4.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

    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消痰自化。

    5.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6.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7. 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添荆,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8.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十八、消导化积剂

    1. 保和丸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2. 枳术丸

    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3. 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寇香连和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煎施不伤正。

    4.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

    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5.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6.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泽二苓,砂蔻青木香陈并,

    姜曲参术温健脾,分消寒化酒湿灵。

    十九、驱虫剂

    1.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2. 肥儿丸

    肥儿丸用使君子,豆蔻香连曲麦槟;

    猪胆为丸热水下,虫疳食积一扫清。

    二十、其他类

    1. 犀黄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与牛黄,

    乳岩横痃或瘰疬,正气未虚均可尝。

    2. 透脓散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

    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3. 小金丹

    小金丹用麝草乌,灵脂胶香与乳没,

    木鳖地龙归墨炭,阴疮流注乳癌除。

    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气血双补最好的中成药、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