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石沙参的功效和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石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三种人坚决不能吃沙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石沙参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三种人坚决不能吃沙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功效: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益胃生津。x0dx0a作用:有强心作用、有明显持续_痰作用、有抑制皮肤真菌作用。x0dx0a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15~30克。x0dx0a注意不能与藜芦同用。风寒咳嗽者慎服。
白沙参的用途是: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沙参,中药名。别名又叫: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参、铃儿参、泡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
白沙参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2、祛痰作用;
3、抗真菌作用;
4、强心作用。
扩展资料
化学成分
香豆素和酚酸类:从杏叶沙参根部分离鉴定了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praeruptorin A和3’-angeloyl-4’-isovaleryl-(3’S,4’S)CIS-khellactone。匡海学等人从A.tetraphylla中分出三个酚苷命名为Shashenosides I、II、III。王淑琴等人从南沙参的根中分到苯甲酸、香草酸和3-甲氧基-苯甲酸-4-β-D-葡萄糖苷。
甾醇类:沙参属植物普遍含有这类成分, 贺游利等报道西峰沙参中β-谷甾醇含量多大0.101%,据多种沙参之首。赵奎君等人首次从多歧沙参的根中分离十六酸-3-β-谷甾醇酯和十八酸-3-β-谷甾醇酯。 从石沙参、沙参和细叶沙参中均得到了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参(草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参属-化学成分
药名:沙参
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白参
性味:甘、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
主治:燥热伤津、咽干口渴、慢性喉炎、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热咳嗽、小儿夏季热、乳汁不足、白带等症、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伤口渴。
南沙参:补肺脾之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脉弱者;
北沙参:善养肺胃之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干咳,痰少,低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至15克(鲜品15至30克);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
功效作用:
1、沙参治肺热较盛者,沙参可加清肺之桑白皮、地骨皮。
2、沙参治小儿口疮:南沙参6克,王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
3、南沙参润肺止咳:用于肺阴虚之久咳干咳常配贝母麦冬。
4、沙参治胃阴不足,胃部隐痛: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水煎服,每日1剂。现代可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
5、沙参治产后无乳: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饮汤吃肉。
6、北沙参养胃生津:用于胃阴虚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常配麦冬石斛、花粉。
7、沙参治食道炎、胸骨刺痛、吞咽困难:可用南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克,胖大海50克,共为蜜丸。每次1--2丸,日服3--5次,于两餐之间或空腹含化,缓咽。有明显疗效,而且复发率低。
8、沙参治久咳声哑者,沙参配伍养阴敛肺之玄参、诃子。
9、沙参治肺热咳嗽者,沙参可单味水煎服。
10、沙参治虚火牙痛:大量南沙参(杏叶沙参)与鸡蛋同煮。食蛋。
11、沙参治百日咳: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每日l剂,水煎服。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12、沙参治热病伤阴:用于胃阴不足的舌红少津,咽干口燥,食少纳呆者,北沙参可与石斛、天花粉、准山药、生谷芽等同用。
13、沙参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每日1剂,水煎服。
14、沙参治肺结核,干咳无痰: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服。有强壮止咳作用。
15、沙参治津伤较重,舌绛少津者,是可用鲜沙参与鲜生地、鲜石斛等配伍,以增养阴生津之效。
16、沙参治肺热阴虚:用于燥热咳嗽,干咳少痰或咯血者,南沙参可与桑叶、知母、麦冬等相伍。
17、沙参治久嗽不已者,沙参可配止咳化痰之款冬花、炙百部。
食用方法
沙参茶
材料:沙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强心,抗真菌,降血压。
主治: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沙参心肺汤
材料:猪心肺1具、沙参15克、玉竹15克、盐3克、味精1克、葱25克。
制作:将沙参、玉竹择净后用清水漂洗,再用纱布包好备用。心肺用清水冲洗干净,挤尽血水,同沙参、玉竹一起下入砂锅,葱洗净入锅,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移炆火炖1个半小时。待心肺熟透,加味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具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之功效。
1、沙参、玉竹皆有养胃阴、润肺燥之功,与猪心肺炖汤,更富有润养作用。
2、对肺胃阴虚的燥咳、咽干少津、大便燥结等症,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沙参银耳粥
材料:沙参50克、银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沙参洗净,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钟,去沙参,放入银耳,栗米(均洗净),再煮1小时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主治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伤口渴。
沙参淮山汤
材料:北沙参15克、淮山药15克、炒扁豆12克、莲子10克、白糖。
制法:将沙参、山药、扁豆、莲子同放砂锅内,加适量水,水煮沸1小时后滤汤入碗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功效:北沙参滋阴养胃,淮山药、炒扁豆、莲子健补脾胃,四物组成此汤具有补气阴。养脾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阴虚、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乏力等病症。沙参、山药、扁豆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人食之,树身体正气,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延年益寿。
沙参养胃汤
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15克、石觯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主治: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炎病。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沙参玉竹炖鳕鱼
材料:鳕鱼200克、沙参、玉竹各15克、生姜2片。
做法:
1、鳕鱼洗净,斩件;沙参、玉竹、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开水文火炖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滋养肺胃肾,降糖疗消渴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病属阴虚者。症见咽于口渴,多食多饮,干咳痰少,或有低热,面色潮红,或大便于结,舌红少苔脉细
按语:本汤滋养阴液为主。汤中水鱼又叫甲鱼、团鱼、鳖。功能滋阴补肾,其背甲称之为鳖甲,常用于治阴虚症,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作用,水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及亚油酸等成分。可缓和或减少胆固醇的沉积,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沙参性味甘微寒,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玉竹性味甘平,功能养阴润燥,健脾止渴,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有降血糖、降血压、强心等作用。本品与沙参同用滋养肺胃,是消渴病(糖尿病)患者生津止渴之佳品。生姜和胃除腥。合而为汤,滋阴养液力大,降脂降糖降压。
提示:沙参有南沙参、北沙参之分,做汤品宜用北沙参。
沙参玉竹鹧鸪汤
材料:鹧鸪1只、瘦猪肉50克、玉竹8克、沙参6克、百合6克、生姜2片、绍酒2茶匙。
做法:
1、鹧鸪宰杀干净,去其头、爪、内脏,斩成4件;瘦猪肉洗净,切成中块。
2、玉竹、沙参用温水浸透,沙参斜向切成厚片。将所用用料置于炖盅,加人1碗半沸水,炖盅加盖,隔水炖之。先用大火炖30分钟,再用中火炖50分钟,后用小火炖90分钟即可。
3、炖好后,隔除药渣,用油、盐、味精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玉竹为养阴类的中药材,性平味甘,入肺、胃经,功能补阴润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阴虚燥热之症;沙参亦为养阴类的中药材。鹧鸪则有补虚健胃之功。合而为汤能养阴、益胃、除烦,还有辅助降低血糖之用,同时亦为夏末秋初时养生之品。胃阴虚的患者胃内嘈杂,食用玉竹沙参鹧鸪汤可有效减轻胃有虚热的症状。
【出处】《本经逢原》
【拼音名】Nan Shā Shēn
【别名】 沙参、知母(《本经》),白沙参(《范子计然》),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吴普本草》),文希(《别录》),羊婆奶(《纲目》),泡参(《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面杆杖(《青海药材》),桔参(《药材资料汇编》),泡沙参(《四川中药志》),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1轮叶沙参,又名:铃儿草(《别录》),四叶沙参。
多年生草木。根粗壮,胡萝卜形,具皱纹。茎直立,单一,高60~150厘米。叶通常4片轮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密柔毛。圆锥状花序大形;有不等长的花梗;每1花梗上有1小苞片;萼齿5,细而直,绿色微带黑色;花冠钟形,蓝紫色,狭小壶状,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蓝紫色,先端圆形,柱头9裂;花盘围绕在花柱的基郎。蒴果3室,卵圆形。花期7~8月。
多生长于山野的阳坡草丛中。分布东北和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等地。
2杏叶沙参(《救荒本草》),又名:挺枝沙参。
多年生草本。茎单一或有分枝,高50~100厘米,有毛。叶互生;叶片卵形。长2.5~5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重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圆锥花序少分枝;花梗和苞片上皆有毛;萼齿披针形,有毛;花冠宽钟形,蓝紫色,外面带有毛;花柱略露出花冠外,微有毛;花盘粗短,长及宽均为1.5毫米。花期9~10月。
多生长在山野。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尚有多种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1阔叶沙参又名:长白沙参。上部叶与花序枝均互生,下部叶常假轮生;叶片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有毛或无毛。花冠阔钟形。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等地。
2线齿沙参,茎上有长毛;叶互生;卵形至狭披针形,有短毛。花序大型;萼简圆形,萼片线状。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芬地。
3云南沙参,茎有短柔毛。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两面密生短毛,尤以背面脉上最多。萼片线状披针形,边缘有2~3对深裂的齿。分布云南等地。
4泡沙参,基生叶有长柄,圆形,基部心形;茎生叶互生,宽披针形,边缘有2~7对缺刻状锯齿。萼片披针形,边缘有1对深裂的齿。分布河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5糙萼沙参,又名:石沙参。根细长,常两茎并生。叶互生或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线形,边缘有疏浅锯齿,分布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6川藏沙参,茎常数株自根头部丛生,被短柔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疏的锐锯齿,两面被白色短柔毛。分布西藏、四川、甘肃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青海、陕西等地亦产。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以贵州产量为大。
【性状】干燥的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时稍弯曲或扭曲,偶有分歧。全长5~25厘米,上部直径1~3厘米。顶端有根茎(芦头)长0.5~10厘米,直径0.3~2厘米,偶有2个根茎并生,上有显著横纹。带皮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有横纹,上部尤多,稍有短段细根或根痕;去皮者表面黄白色,有纵皱。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白色,不平坦,有多数裂隙。气微弱,味甘微苦。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黄白者为佳。
【化学成份】轮叶沙参的根中含三萜皂甙和淀粉。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轮叶沙参煎液对家兔的祛痰作用较紫菀等为差,但可持续作用4小时以上。1:40沙参浸液在试管内未见溶血现象。
2强心作用
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7/9离体心的振幅增大(比原来高50%以上),作用持续5分钟。
3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略润,切片,筛净晒干。
【性味】
甘微苦,凉。
1《本经》:味苦,微寒。
2《纲目》:甘淡而寒。
【归经】
入肺、肝经。
1《滇南本草》:入肺。
2《本草蒙筌》:足厥阴。
3《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肺经,又肝、脾二经气分。
【功能主治】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1《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2《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3《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4《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5《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6《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
7《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8《中国药植鉴》:降低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注意】
风寒作嗽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2《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泄者,勿服。
【附方】
1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2治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3治失血后脉微手足厥冷之症:杏叶沙参,浓煎频频而少少饮服。(《成都中草药》)
4治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米饮调沙参末服。(《证治要诀》)
5治产后无乳:杏叶沙参根四钱。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6治虚火牙痛:杏叶沙参根五钱至二两。煮鸡蛋服。(《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
1张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2《纲目》: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3《本草经百种录》: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4《重庆堂随笔》;沙参清肺,肺气肃则下行自顺,气化咸藉以承宣,故清肺药皆通小水。喻氏谓有肺者有溺,无肺者无溺,可以勘破机关。
5《本草正义》:沙参之味,虽不甚苦,而寒性独着。体质轻清,气味俱薄,具有轻扬上浮之性,故专主上焦,而走肺家。《本经》称其益肺气者,去其邪热,即所以益其正气,本非补益之正义,而后人竟误认为补肺专药,不知肺有余热,清之固宜,而肺气不足,清之已谬。…虽曰沙参轻清,尚不至如蕤、麦、知母之腻滞,然寒性颇盛,肺无热邪,亦足以暗戕生机而酿寒变,缪仲醇仅禁用于肺寒咳嗽,犹嫌其疏而未密耳。李濒湖《纲目》沙参主肺痿,亦取其补肺也。若申言之,则肺痈、肺痿证情近似,而一实一虚,大相反背,痈者壅塞,本是实热,急须清泄,不嫌寒凉;痿者痿败,已是虚怯,所宜扶持,岂容苦寒!惟肺痿一候,固多咳呛浓痰,虚火犹炽,则沙参清热而不腻,犹为相宜。又:沙参古无南北之别,石顽《逢原》。始言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质虚力微,赵氏《纲目拾遗》引《药性考》谓南沙参形粗,似党参而硬,味苦性凉,清胃,泻火解毒,止嗽宁肺。颐按今市肆中北沙参坚实而瘦,南沙参空松而肥,皆微甘微苦,气味轻清,而富脂液,故专主上焦,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性情功用,无甚区别。
【摘录】《*辞典》
沙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沙参Adeinophora stricta?Miq.、杏叶沙参Adenophora hunanensis?Nannf.、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 Fisch.[A.vuerticillata?Fisch.;Campanula?tetraphylla?Thunb.]、云南沙参Adenophora khasiana(Hook.?fF.et?Thoms.)Coll.et Hhemsl?[Caumpanula khasiana?Hook.f.et Thoms]、泡沙参Adenophora potaninii?Korsh. 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沙参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叶沙参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轮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云南沙参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泡沙参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中文学名
沙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科
桔梗科
属
沙参属
种
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
采收时间
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
毒????性
无毒(《别录》)
目录
1?别名
2?入药部位
3?性味
4?归经
5?功效
6?主治
7?相关配伍
8?用法用量
9?使用注意
10?炮制
??一、采集加工
??二、炮制方法
11?形态特征
12?生长环境
13?鉴别
??一、药材性状
??二、饮片性状
14?药理作用
15?相关论述
16?附注
别名
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参、铃儿参、泡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
主治
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2、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不易吐出,口干:南沙参9g,麦冬9g,生甘草6g,玉竹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诸虚之症:沙参一两,嫩鸡一只去肠,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滇南本草》)
4、治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米饮调沙参末服。(《证治要诀类方》)
5、治产后无乳:杏叶沙参根12g,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风寒咳嗽禁服。
炮制
一、采集加工
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乘新鲜时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二、炮制方法
1、沙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芦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蜜沙参:现行,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南沙参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橙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南沙参片100kg,用炼蜜25kg。
形态特征
1、沙渗:多年生草本,茎高40-80cm。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片椭圆形、狭卵形,基部楔形,长3-11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或近于无毛。花序常学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极少具长分枝而成圆锥花序的;花梗长不足5mm;花萼常被短柔毛或呀粒状毛,少数无毛,筒部常倒卵状,少数为倒卵状圆锥形,裂片5,狭长,多为钻形,少数为条状披针形;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或有硬毛,裂片5,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无毛;雄蕊5,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花柱常略长于花冠,柱头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椭圆状球形,极少为椭圆状,长6-10mm。种子多数,棕,稍扁,有1条棱,长约1.5mmcm。花、果期8-10月。
2、杏叶沙参:本种与沙参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在茎上部的无柄或仅有楔状短柄,叶基部常楔状下延,基生叶具长柄。花序分枝粗壮,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长卵形,最宽处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叠,宽1.5-4mm;,花盘多功能数有毛,少无毛;花柱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
3、轮叶沙参:又名四叶沙参。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3-6轮生,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花序分枝也常轮生;花盘较短,长2-4mm,直径不超过1mm;花冠细小,近于筒状,口部稍收缢,裂片长约2mm。花期7-9月。
4、云南沙参:本种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茎常被白色多细胞硬毛;茎生叶均匀分布于茎上;常无柄,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糙毛,下面密被硬毛或仅叶脉上被硬毛。假总状花序;花盘短筒状,长不超过1mm;花萼边缘有1-3对小齿。花期8-10月。
5、泡沙参又名灯花草、灯笼花、奶腥菜花。本种与前四种各的区别在于:茎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茎生叶无柄,极个别有楔状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圆形、狭椭圆形和倒卵形,两面被毛,边缘有2至数个粗大齿。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盘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1、沙参:多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也有生于海拔600-700m的草地上或1000-3200m的开旷山坡及林内者。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2、杏叶沙参:生于山地草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3、轮叶沙参:生于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等地。
4、云南沙参:生于海拔1000-2800m的杂木林、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5、泡沙参:生于海拔3100m以下的阳坡草地,少生于灌丛或林下。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鉴别
一、药材性状
(1)沙参: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弯曲或扭曲,少数2-3分枝,长8-27cm,直径1-4.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贡色,较粗糙,有不规则扭曲的皱纹,上部有细密横纹,凹陷处常有残殖留棕褐色栓皮。顶端芦头(根茎)单个,稀多个,长2-7cm,四周具多数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多裂隙,较松泡。气微,味微甘、苦。
(2)杏叶沙参:根圆锥形,下部分枝极少,长9-17cm,直径0.7-2cm。表面灰或灰褐色,无环纹,有纵皱。顶端芦头长1.4-8.8cm,盘节明显或不明显。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较结实。
(3)轮叶沙参: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5.5-14cm,直径0.5-2cm。表面无纵皱,上部具环纹。折断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云南沙参:根偶有分枝,长5-25cm,直径1-3.5cm,上部多横纹,下部具弯曲纵纹或深沟纹。芦头长0.5-4cm。折断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参: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8-14cm,直径0.9-3cm,表面具矍环纹。芦头长3-6.5cm,盘节密。折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
沙参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周边淡棕,,皱缩。质轻。无臭,,味微甘。蜜沙参形如南沙参片,,表面橙或焦,,偶见焦斑,,味甜。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2、祛痰作用;
3、抗真菌作用;
4、强心作用。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2、《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3、《药性论》:“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附注拉姆拉
同属以下品种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沙参药用。①狭叶沙参Adenophoragmelinii(Spreng.) Fisch.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②石沙参A. polyantha?Nakai.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安徽、河南。③川藏沙参A. lilifolioidesPax et Hoffm.分布于陕西秦岭、四川(德格)。④长白沙参A. pereskiifolia(Fisch.ex Roem. et Schult.)G.Don分布于黑龙江、吉林。⑤丝裂沙参A.capillarisHemsl.分布于湖北西部。⑥昆明沙参A. strictaMiq.?subsp.?confuse(Nannf.) Hong分布于云南。⑦多歧沙参A. wawreana?A. Zahlbr.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⑧细叶沙参A. paniculata?Nannf.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南。
石沙参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种人坚决不能吃沙参、石沙参的功效和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