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

12-28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痛风脚肿能热水泡脚吗 这些中药泡脚对痛风效果最好
  • 2、痛风如何消肿止痛 痛风消肿止痛的注意事项
  • 3、农吉利草的作用和功效
  • 4、中草药: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 5、中草药:蒺藜苗的功效与作用

    5 痛风脚肿能热水泡脚吗

    可以

    痛风脚肿的患者是可以用热水泡脚的,因为泡脚可以活血化瘀,提高肢体末梢温度,减少尿酸结晶形成,有利于防治痛风,所以对于痛风脚肿的患者泡脚能够帮助缓解症状。

    6 痛风用什么中药泡脚最好 泡脚方一

    配方:忍冬藤4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苦参20克,五倍子15克,乳香10克。

    制法:将上药入锅,加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同人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1剂,每次45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泡脚方二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风,对急性痛风尤为适宜。

    配方:土茯苓50克,川芎30克,忍冬藤30克,威灵仙50克

    制法:将上药人锅,加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同人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1剂,每次45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风,对急性痛风尤为适宜。

    泡脚方三

    配方:乌梢蛇20克,白花蛇15克,延胡索30克,川芎20克,桃仁:30克,白芷15克,制法:将上药人锅,加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一同倒人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天1剂,每次45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具有搜风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风,对慢性痛风、关节变形疼痛者尤为适宜。

    7 痛风脚肿热水泡脚注意事项

    1.足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C)。

    2.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30~40分钟为宜。

    3.水位要没过痛风关节。

    4.泡脚前后多喝水。

    5.坚持用热水每天泡脚。

    6.泡脚后一定要擦干并穿上袜子,不要晾干,以免受风引起痛风发作。

    7.在疼痛不发作的前提下,泡脚有益身体健康。但在疼痛发作期

    8.不能泡脚,因此时泡脚,反而会使疼痛和红肿加重。所以,应该在发病24小时后再泡。

    9.足部有皮肤破损或骨骼损伤者,不宜足浴治疗。

    8 痛风脚肿如何快速消肿 复方蚂蚁膏外敷

    药物组成:蚂蚁100g,秦皮100g,革齐50g,虎杖50g,六轴子30g,川芎30g,赤芍30g,桂枝20g,甘草1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取药末适量,加薄荷油2~5ml,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均匀地摊在棉纸上,药膏厚2~3mm,敷于患处,在棉纸外盖塑料薄膜,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d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蒺藜鲜草外敷

    药物组成:新鲜蒺藜草。

    治疗方法:入伏后外用新鲜蒺藜全草500~600g,捣碎后加白醋适量,装入纱布袋内表面敷以塑料膜,以达保湿目的,外敷于膝、踝关节,每日1次,每次1~2h,连续3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西药,不做剧烈运动,不食辛辣和高嘌呤食物。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加味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

    药物组成:丁香50g,肉桂50g,甘松50g,红花25g,山柰25g,乳香30g,没药30g。

    治疗方法:将以上二方分别烘干,研细,过80目筛,再分别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g,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可视红肿范围大小而调整剂量。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贴。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青敷膏

    药物组成: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不微迎。9站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

    1 日常调理消肿止痛 睡前温水泡脚

    足疗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

    痛风疼痛的患者可以多泡脚来缓解疼痛,但不能解决痛风引起的并发症。

    热浴疗法

    热浴疗法就是用热水、冷水、蒸汽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具体方法:

    患者脱衣服,将手和足部放在相应水槽中,浴槽有盖,盖上有一小孔,插入水温计。患者坐在椅子上,用被单及毛毯盖好,头上敷贴热毛巾。

    开始水温为36-37℃,7-10分钟内,水温上升到44-45℃。让患者出汗,先面部后全身。

    操作人员将患者汗液擦干,让患者保持安静。治疗持续10-15分钟,出浴,擦干皮肤,卧床休息30分钟。

    2 中成药消肿止痛

    中成药可以达到很好的消肿止痛的作用,但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外敷,下面给大家例举几种常见的消肿止痛的止痛药,仅供大家参考,具体使用方法必须咨询医生:

    痛风定胶囊

    组成成分:鸡血藤、九节风、白通草、花椒根等。

    药物性状:内容物为中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苦。

    主要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要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病。

    新癀片

    组成成分: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

    药物性状:内容物为棕,气微,味微苦。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要作用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胁痛如胆囊炎等、黄疸如急性肝炎等)、无名肿毒等症。

    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用药提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忌用。

    痛风舒胶囊

    组成成分:了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药物性状:内容物为棕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主要功效:清热祛风、除湿定痛、滋肝补肾、提高免疫、降血尿酸、降血脂、消炎止痛。

    主要作用:用于热痹与顽痹所弓|起的痛风性关节肿胀、痛风石、血尿酸增高及痛风并发症。

    3 中药药膏外敷方 复方蚂蚁膏外敷

    药物组成:蚂蚁100g,秦皮100g,草薛50g,虎杖50g,六轴子30g,川芎30g,赤芍30g,桂枝20g,甘草1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取药末适量,加薄荷油2~5ml,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均匀地摊在棉纸上,药膏厚2~3mm,敷于患处,在棉纸外盖塑料薄膜,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青敷膏

    药物组成: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e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长满ws8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

    痛风膏

    药物组成:黄柏90g,生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厚朴、陈皮各60g,甘草、生半夏、生天南星各30g,冰片20g。

    治疗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熬成膏状。视患处部位大小,将膏药平摊于布上,温贴痛处,并用绷带固定,每2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

    4 中药散剂外敷 蒺藜鲜草外敷

    药物组成:新鲜蒺藜草。

    治疗方法:人伏后外用新鲜蒺藜全草500~600g,捣碎后加白醋适量,装入纱布袋内表面敷以塑料膜,以达保湿目的,外敷于膝、踝关节,每日1次,每次1~2h,连续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西药,不做剧烈运动,不食辛辣和高嘌呤食物。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

    药物组成:丁香50g,肉桂50g,甘松50g,红花25g,山柰25g,乳香30g,没药30g。

    治疗方法:将以上二方分别烘干,研细,过80目筛,再分别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g,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可视红肿范围大小而调整剂量)。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贴。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双柏散外敷

    药物组成:大黄2份,侧柏叶2份,黄柏1份,泽兰1份,薄荷1份。

    治疗方法:按比例制成散剂,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人适量蜂蜜水调和成糊状。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再放人微波炉中加热lmin,立即敷于患处,每日1次。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

    消瘀散外敷

    药物组成:蒲公英500g,土鳖200g,苏木100g,大黄220g,泽兰250g,当归250g,乳香220g,蒲黄200g,丹参300g,三七200g,没药200g,五灵脂650g,刘寄奴250g,老鹳草300g。

    治疗方法:以上诸药,烘干研粉,过80目筛,装瓶备用。常规消毒病变处,以梅花针重叩患处至出血,加拔火罐,出血5~20ml,约10min后取罐。取消瘀散适量,用蜂蜜和陈醋将药调成糊状,均匀敷在患处,以纱布块覆盖,绷带或胶布缠绕固定。嘱患者回家后定时用陈醋浇灌于纱布块上以保持药物湿润,隔日治疗1次。

    功效主治:1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

    栀黄芒硝散外敷

    药物组成:生栀子100g,生黄柏50g,生大黄50g,生黄芩50g,秦艽50g,独活50g,威灵仙30g,汉防已50g。共研细末备用。

    随症加减)伴有腕、膝、肘关节疼痛者加服茯苓2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川牛膝15g,黄柏15g,苍术15g,土茯苓40g,车前子20g,丝瓜络10g,生甘草5g。冷水煎沸20min后服。

    治疗方法:单个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者每次采用上述药粉适量配冰片10g,芒硝50g研末,以陈醋调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1次,1~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止痛。

    1、农吉利,中药名,又名蒺藜草,。为豆科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的全草。

    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3、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积之功效。

    4、常用于痢疾,热淋,喘咳,风湿痹痛,疔疮疖肿,毒蛇咬伤,小儿疳积,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

    刺蒺藜

    (《本草衍义》)

    【异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

    【植物形态】蒺藜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0~60厘米,表面有纵纹。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连柄长2.5~6厘米;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5~7对,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6毫米,宽2~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花单生叶腋间,直径8~20毫米,花梗丝状;萼片5,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花瓣5,,倒广卵形;花盘环状;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其中5枚较长且与花瓣对生,在基部的外侧各有1小腺体,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通常5室,花柱短,圆柱形,柱头5,线形。果五角形,直径约1厘米,由5个果瓣组成,成熟时分离,每果瓣呈斧形,两端有硬尖刺各-对,先端隆起,具细短刺。每分果有种子2~3枚。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砂丘、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蒺藜根)、茎叶(蒺藜苗)、花(蒺藜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药材】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

    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②利尿作用

    白蒺藜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③其他作用

    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与乙酰胆碱表现拮抗。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吃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

    【炮制】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雷公炮炙论》:"凡使蒺藜,拣净,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

    【性味】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辛,微寒(一作"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归经】入肝、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肾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⑤《本草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宜忌】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乌头为之使。"

    ②《本草汇言》:"阴虚不足,精髓血津枯燥至疾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肝虚,受孕,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②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③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④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⑤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⑥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⑦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⑧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⑨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⑩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⑾治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

    ⑿治牙齿动摇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御药院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

    ②《本草正》:"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解毒,白者良。"

    ③《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

    ④《植物名实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⑤《本草便读》:"白蒺藜,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故能治风痹目疾,乳痈积聚等症。温苦辛散之品,以祛逐为用,无补药之功也。"

    提醒您:刺蒺藜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蒺藜苗

    (《纲目》)

    【异名】蒺藜蔓(《千金翼方》)。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茎叶。植物形态详"刺蒺藜"条。

    【化学成分】详"蒺藜根"条。

    【药理作用】全草或果实在印度用作利尿剂。生长在非洲者对羊有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

    【功用主治】治痈肿,疥癣,风痒,鼻塞。

    ①《别录》:"主风痒,可煮以浴。"

    ②《纲目》:"煮汤,洗疥癣风疮作痒。"

    【选方】①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蒺藜苗二握。以水-大盏,煮取半盏,仰卧,先满口含饭,以汁一合,灌人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圣惠方》灌鼻蒺藜汁)

    ②治痈肿:蒺藜蔓(净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铜器中,煮取一升,纳小器中,煎如稠糖,取涂疮肿上。(《千金翼方》)

    ③治蠼螋尿疮:熟捣蒺藜叶,以水和涂,燥复易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刺蒺藜全草(每人每日1两),洗净、切碎,水浸24小时。制成糖浆。日服2次,每次10毫升(相当于生药半两)。或用乙醇沉淀制成蜜丸,每次2丸(相当生药1两),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147例用刺蒺藜糖浆的近期有效率为85.04%,其中显效率为28.58%;7例用蜜丸,仅1例好转,6例无效。

    ②内服白蒺藜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

    曾有1例白癜风患者,服白蒺藜2钱后1小时许,即感全身皮肤有扎刺感,随后发现有针头大红色疹点,压之退色,继之皮肤普遍潮红;翌晨略觉轻快,遂又服2钱,数分钟后,上述症状迅速加剧,并有皮肤瘙痒,心烦不安等症。当即停药,大量饮水,给抗过敏治疗而愈。

    提醒您:蒺藜苗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蒺藜的功效与作用图片、蒺藜草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