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12-2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浮萍的功效与作用】浮萍的功效与作用的解析
  • 2、中草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 3、浮萍的功效与作用

    浮萍又称青萍、田萍,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同时它也作为浮萍科植物的统称。那么,大家对于浮萍的了解有多少呢?浮萍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浮萍的简介

    浮萍,中药名,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面浅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近圆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全缘,长1.5-5毫米,宽2-3毫米,上面稍凸起或沿中线隆起,背面垂生丝状根1条,根白色,长3-4厘米,根冠钝头,根鞘无翅。喜温气候和潮湿环境,忌严寒。宜先水田、池沼、湖泊栽培。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其辛,寒。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之功效。

    浮萍的功效

    1、风热感冒

    本品辛寒,质轻上浮,有宣肺发汗,疏散风热之功,较宜于风热感冒,发热无汗等症,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同用。若风寒感冒,恶寒无汗,亦可与麻黄、香薷、羌活等发散风寒药同用。

    2、麻疹不透

    本品辛散,能疏散风热,解表透疹。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的功效与作用、蝉蜕、牛蒡子等同用。

    3、风疹瘙痒

    本品辛散,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风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类疏风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类祛风止痒药同用。

    4、水肿尿少

    本品上可开宣肺气而发汗透邪,下可通调水道而利尿消肿,故以治疗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者为宜,可单用,或与麻黄、连翘、冬瓜皮等同用。

    浮萍的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

    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之,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

    2、解热作用

    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因注射伤寒混合疫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3、其他作用

    抗菌、抗疟实验均为阴性,在实验室及现场对库蚊幼虫及蚊蛹有杀灭作用。

    浮萍的用药宜忌

    说完了浮萍的功效与作用,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禁忌。

    1、《本草经疏》: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2、《名本草从新》:"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

    3、《得配本草》:"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4、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浮萍的文献记载

    1、《本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2、《本草拾遗》:末敷面酐,捣汁服之,主水肿,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暴干末,酒服方寸匕,又为膏长发。

    3、《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热疾,热狂,熔肿毒,汤火疮,风疹。

    4、《滇南本草》:发汗,解毒。治疥癞,疥癣,祛皮肤瘙痒之风。

    5、《纲目》: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

    对于浮萍功效与作用的相关介绍就到这里了,相信看完之后,大家对于浮萍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今天介绍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浮萍

    (《唐本草》)

    【异名】苹(《尔雅》),水萍、水花(《本经》),浮蓱、薸(《尔雅》郭璞注),萍子草(《补缺肘后方》),水白、水苏(《别录》),小萍子(《本草拾遗》),浮萍草(《本草经》),水藓(《品汇精要》),水帘、九子萍(《群芳谱》),田萍(《中药志》)。

    【来源】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紫背浮萍(《圣济总录》),又名:紫萍(《淮南万毕术》),紫浮萍(《世医得效方》)。

    多年生漂浮植物。叶状茎扁平,倒卵形或椭圆形,直径3~6毫米,长6~9毫米,先端圆,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紫红色,常3~4片相连,自中央下垂10馀条纤维状须根,中心有显明的维管束一条,束端有根帽。佛焰苞短小,唇形。花序由2个雄花及1个雌花组成,白色或淡绿色。花期夏季。

    生于湖沼、池塘或水田中。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②青萍(《世医得效方》)

    与上种相似而较小,叶状茎倒卵形或矩圆形,长2~6毫米,两面均呈绿色或暗绿色。根单生下垂于水中,不具维管束,先端有钝头的根帽。花细小白色。花期4~6月。

    生长在池沼、湖泊或静水中。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6~9月间捞取,晒干。

    【化学成分】紫背浮萍含醋酸钾及氯化钾及碘、溴等物质。

    青萍含多量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8-羟基木犀草素-8-β-葡萄糖甙等黄酮类及碘、溴等物质。其多糖是D-洋芫荽糖的丰富来源。尚含树脂、蜡质、甾类、叶绿素、糖、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

    【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青萍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之,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

    ②解热作用

    青萍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因注射伤寒混合疫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③其他作用

    青萍抗菌、抗疟实验均为阴性,在实验室及现场对库蚊幼虫及蚊蛹有杀灭作用。

    【性味】辛,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酸,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④《医林纂要》:"辛,平,有咸味。"

    【归经】入肺经。

    ①《纲目》:"入肺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小肠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用主治】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①《本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②《别录》:"下气,以沐浴生毛发。"

    ③《唐本草》:"主火疮。"

    ④《本草拾遗》:"末敷面酐;捣汁服之,主水肿,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 *** 末,酒服方寸匕;又为膏长发。"

    ⑤《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热疾,热狂,熔肿毒,汤火疮,风疹。"

    ⑥《本草经》:"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

    ⑦《滇南本草》:"发汗,解毒。治疥癞,疥癣,祛皮肤瘙痒之风。"

    ⑧《纲目》:"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瘫风,丹毒。"

    ⑨《玉楸药解》:"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中风歪斜,瘫痪;医痈疽热肿,隐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

    ⑩《岭南采药录》:"凡患风癍,以紫背浮萍沐浴数次;凡中水毒,手足至肘膝俱冷,用之煎水浸洗。"

    ⑾《中国药植鉴》:"捣汁涂敷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0.5~1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巯》:"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②《本草从新》:"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

    ③《得配本草》:"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一两,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本草经》)

    ②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③治身上虚痒:浮萍末一钱,黄芩一钱。同四物汤煎汤调下。(《丹溪纂要》)

    ④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⑤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方》浮萍丸)

    ⑥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子母秘录》)

    ⑦治大风疠疾:一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二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⑧治痈: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单方偏方调查资料选编》)

    ⑨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水上浮萍, *** ,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⑩治急性肾炎: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浮萍散)

    ⑿治汗斑癜风: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⒀治粉滓面酐: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⒁解蛇咬毒入腹:浮萍草捣绞汁饮之。(《品汇精要》)

    ⒂治鼻衄不止:干浮萍草末,吹入鼻中。(《圣惠方》)

    ⒃治胬肉攀睛:青萍少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水萍,发汗尤甚麻黄。"

    ②《纲目》:"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

    ③《本草经疏》:"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湿热,而萍之质不沈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清而须发自长矣。《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沐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

    ④张寿颐:"浮萍,轻浮最甚,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本经》、《别录》、大明诸家主治,无不在此范围之内。然不仅专入气分,而兼清血热,故《圣济》以治吐血不止,《圣惠方》又治鼻衄,濒湖以治目赤、口疮,既善清火,而又导热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为发汗之药,而不知清热正其专长,殊觉未尽其用。且其质最轻,气味皆薄虽曰发汗,性非温热,必无过汗之虑。"

    提醒您:浮萍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水中萍,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治消渴: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上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方》浮萍丸)

    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子母秘录》)

    治大风疠疾:一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二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治痈:紫萍适量,打汁,红茴香(山木蟹)根皮打粉,一食匙。上药调匀外敷,中薄外厚,中间留孔。(《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胀,水气流肿:水上浮萍,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治急性肾炎:浮萍草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用羊子肝半斤,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浮萍散)

    治汗斑癜风: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治粉滓面酐: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解蛇咬毒入腹:浮萍草捣绞汁饮之。(《品汇精要》)

    治鼻衄不止:干浮萍草末,吹入鼻中。(《圣惠方》)

    治胬肉攀睛:青萍少许,研烂,入片脑少许,贴眼上。(《世医得效方》)

    浮萍方剂制剂

    浮萍丸(《千金方》)。

    于浮萍、栝蒌干等分,上味为宋,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主治:消渴。

    浮萍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3—6克,用羊子肝250克,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主治;疮疹入眼,痛楚水忍,恐伤其目。

    顽癣浮萍丸(《外科正宗》)。

    紫背浮萍、苍术、苦参、苍耳草、黄芩、僵蚕、钩藤。上为末,酒糊丸,白滚汤,每服6克,随病上下服。主治:顽癣。

    浮萍银翘汤(《积温证治》)。

    鲜浮萍、金银花、焦栀子、连翅、薄荷、豆鼓、蝉蜕、鲜芦根、桔梗。水煎服。如自汗者,去浮萍、薄荷,加生石膏,主治:太阳秋温,发热脉数,骨节疫或不疫,自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

    浮萍散(《疡医大全》)。

    浮萍、当归、川芎、荆芥、赤芍药、甘草、麻黄、葱白、豆豉,水煎服,取汗。主治:风癣疥癞。

    宜忌配伍

    “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本草经疏》)

    “非大实大热,不可轻试。”(《本草《新》)

    “血虚肤燥,气虚风痛,二者禁用。”(,《得配本草》)

    上一页 1 2 3

    关于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和中药浮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