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12-06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与大承气汤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与大承气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三味药”的方剂汇总
  • 2、中草药名方:复方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
  • 3、《伤寒论》——大陷胸丸、大陷胸汤
  • 4、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怎么区别?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白通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桃花汤 《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栀子、茵陈;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连、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瓜蒂散 《伤寒论》

    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芍药、甘草、附子;

    功效:阴阳双补

    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热散结,兼以益气

    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三物小白散 《伤寒论》

    组成:桔梗、巴豆、贝母;

    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

    功效:清热除痞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猪肤汤 《伤寒论》

    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苦酒汤 《伤寒论》(苦酒即米醋)

    组成:半夏、鸡子、苦酒;

    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枳实栀子鼓汤 《伤寒论》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症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人参、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主治:胃反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下淤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泄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蜀漆散 《金匮要略》

    组成:蜀漆、云母、龙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气化饮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枳实、生姜;

    功效:温胃理气散结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生姜、枳实;

    功效: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行气除满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生姜、羊肉;

    功效:养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涤饮泄热,行气开郁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饮降逆,宣阳制水

    滑石白鱼散 《金匮要略》

    组成:滑石、乱发、白鱼;

    功效:化瘀行血,清热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盐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白术、戎盐;

    功效:补益脾肾,渗湿利水;

    主治:劳淋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温经助阳,发汗散寒

    柏叶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

    猪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

    功效:健脾祛饮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

    主治:肠痈之脓已成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姜、人参、半夏;

    功效: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贝母、苦参;

    功效: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内结之产后腹痛

    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结血室

    三物黄芩汤 《千金要方》

    组成:黄芩、苦参、干地黄;

    功效:清热燥湿,滋养阴液。

    主治:产后四肢烦热之湿热阴虚证者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白术、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缩泉丸 《魏氏家藏方》

    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

    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三圣散 《儒门事亲》

    组成:防风、瓜蒂、藜芦;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碧玉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三妙丸 《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沦》

    组成:枳实、白术、荷叶;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复方大陷胸汤

    【来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大黄10~20克川朴15~24克枳实10克芒消10~15克(冲服)甘遂末0.9~1.5克(冲服)

    【用法】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口服。

    【功用】泻热通下,行气逐水。

    【主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因腹腔炎症所致之肠麻痹。

    【禁忌】体虚无实邪者禁用。

    提醒您:复方大陷胸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一条讲结胸的治法。“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病发于阳怎么理解?历来争议很多,这里说“反下之”,说明不能下,什么病不能下?太阳病不能下,所以从条文来看,这里的“阳”应该做太阳病来理解。太阳病不能下,因为气血正向体表汇聚排解表证,若下之,气血被强行拉向内里,势必不能再兼顾表,于是表的邪气挟津液必定内陷形成结胸。这个结胸事实上是水饮和邪热结在了人体的中间位置。“病发于阴,

    而反下之,因做痞也”,若发于阴呢?三阴都不能下,若下了,便会形成痞块。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若是误下,气血还会往回走,若能量不够走不上去,就会和邪气一起结在一个位置。

    从上下文的联系来看,这里的“痞”应该指的是脏结。所谓“下之太早故也”的意思是,有表证是不能下的;哪怕同时有里证,也要先表后里,一上来就下,自然是下之太早。“结胸者,项亦强”,我们前面说过,项强是因为脖子里的筋缺津液失养所致,当有表证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结胸也会这样呢?其实原理是一样的,有表证,体表消耗大量的能量,颈筋失养;有结胸,人体也会调集大量的能量去攻这个结胸,颈筋也会失养。

    所以说,“下之则和”,将结胸下了,就不会项强了。所谓“柔痉”,后面《金匮要略》里会专门讲到,是一种缺少津液引起的筋脉的痉挛反应。治结胸的大陷胸丸药很简单,只有六味药。大黄芒硝是攻下的,事实上不论是结胸,还是宿食、淤血、痈脓之类,都可以用大黄芒硝来攻下。杏仁是起宣散作用的的。这里主要来说说两样新药。

    葶苈子,《神龙本草经》上说“味辛、苦、寒,主症瘕结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尤其擅长破痰之结,泻水之实,所以治痰治水的方子里会用到它,比如治肺痈和支饮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腹水的己椒苈黄汤里都有它。后面的加减法里说还要用到甘遂。这味药因极峻烈,偏性极强,被列入毒药的范畴。所谓甘遂的用量很少,所谓“一钱匕”,据汉代衡器的考证,大概就是一二克的区间。

    这味药就算很少的量吃下去也会痛泻不止,只有很严重的结聚或者腹水才可以用它,一般的结胸不建议用,阴证更是禁用,阴证的腹水用甘遂来攻是很容易出人命的。

    本方里的白蜜是缓和甘遂毒性的。后面要讲的十枣汤里用大量的大枣和甘遂一起煮,也是为了缓和其毒性,亦为顾护中气。

    就这个大陷胸丸来讲讲治实证的问题。治实证,诸如结胸、痞鞭、胸肋满痛之类,《伤寒论》里的方法一言以弊之就是“辛开苦破”。也就是说用辛开和苦破这两类药:辛开药,也可是叫疏散药。比如小陷胸丸里的杏仁就是典型的疏散药,取其辛散之气把痞结散开;葶苈子也有辛开的作用,开水之痞结。小陷胸汤里的疏散药是瓜蒌,能宽胸散结;小柴胡汤里治胸肋满痛的辛开药是柴胡和半夏,柴胡疏通,半夏化坚结。此所谓“辛开”。“苦破”指的是苦降和攻破两个方法,都是将痞结引而下行降下去或破下去。苦降药主要是黄连黄芩这两个苦寒药。

    大小柴胡汤用的黄芩;小陷胸汤里用的是黄连;泻心汤里是芩连同用。这两个药比较和缓,只降不破。攻破药常用的是大黄芒硝,这两个药力量很强,能引起泻下反应,用于比较严重的坚结证。攻破药还有甘遂,这个力量太猛,是不可以轻易用的,除非很重的坚结证,而且必须偏阳证,也就是病人的元气和津液不虚的情况下才可用。癌症也好肝硬化腹水也好,如果对证是可以用这个药的。

    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这一条可能掺杂了后人加的话在里面,不全是原文,因为一上来就以脉论病,且只凭脉就得出结论,这是不符合仲景一贯的辨证方式的。第一二句说的是太阳病。脉浮且脉动数,条文中的解释是有表证且有虚热。加上头痛发热、微有盗汗、恶寒,这是典型的太阳表证了。这时候医生用下药,这是误治。用了下药,理应津液变虚,所以这个动数脉变成迟脉,也就是运行迟缓的脉,津液虚,“胃中空虚”了。胃虚则会有气机不调的反应,诸如嘈杂、嗝逆、心下不舒、烦乱不眠,这里谓之“客气动膈”。

    “短气躁烦”,结合上文来看,也应该是因胃虚津虚所致。“心中懊侬”,前面在栀子豉汤条文里学过,是偏向于虚烦的反应。“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这个阳气应该解释为津液更为恰当,是在体表攻邪的津液因误下而陷于内,于是结在了心下,如果有硬结,再加上前面说的“膈内拒痛”,也就是痛不能按,那就是结胸了。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生结胸,会怎么样呢?那就有可能发生以下这些证:“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这是湿热黄疸,茵陈蒿汤的主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水热不结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那就会郁集于周身而成湿热黄疸。所以各种病证之间是有联系的,异果同因,并非孤立。关于这几条茵陈蒿汤的主证我们到后面再专门来讲解。仲景设方,竣下之剂,往往设有二方。大陷胸有丸药,药力偏缓;也有汤剂,药力偏速。承气汤也有大小承气汤。以承气汤为例,临证为了稳妥起见,先用小承气汤,如果中病且病不解再用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和丸亦可守此法。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陷胸汤的医案。首先是“结胸热实”,说明是热证同时是实证。体内有形之淤堵都可以称实证,结胸是其中很典型的。

    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紧说明邪盛。有说脉紧主寒主宿食,可见其中亦寓淤堵之意。“心下痛”,这个是大陷胸汤的辨证关键,必须有痛,而且是不按就痛。

    这说明淤堵得很厉害。按之才痛的说明淤堵得不那么厉害,是用小陷胸汤。当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用大陷胸汤,还必须有“按之石硬”,才可以用大陷胸汤这样的猛药来攻。我们知道所谓四诊是望闻问切,古人讲究礼仪,并没有把手诊列入四诊之中。

    其实,用手按压身体来诊病是很重要的。比如柴胡汤证有胸肋苦满,有时候病人自己感觉并不明显,那就需要借助手诊,按病人的肋下和肝胆经的循行路线,如果有明显的痛感,或是借助轻微捏挤和拍打病人便有灼痛感和青紫,这也是可以证明的。承气汤证和瘀血证在临证上是必须要用手做腹诊的,如果手按腹部有抵抗和疼痛感,非宿食即淤血。手诊在日本发展得比较好。我们现在的医生诊病摸个脉,再问是什么病就开方子了,四诊都是不全的。

    大小陷胸药物组成不一样,主治病也不一样,大陷胸主峻下泻水而设病急,小陷则痰热凝结泻痰热为设大陷胸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为辨证要点,小陷胸为痰结在心下,消热痰液为主。

    小陷胸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名词解释:

    大陷胸汤,中医方剂名。泻下剂,寒下,具有泻热逐水之功效。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关于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和大陷胸汤的功效与作用与大承气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