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熟大黄作用和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熟大黄作用和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家对于“熟大黄”这个名词可能比较陌生,那么大家知道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这篇指南将告诉你答案。
01
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为熟大黄是属于一种性温的药物,食用之后可以让人体加快排毒。
02
熟大黄具有很好的活血化淤作用,因为熟大黄中含有的物质可以让血液流通速度加快,除去体内的淤血。
03
熟大黄还有缓解便秘的神奇作用,因为服用熟大黄之后,肠胃的蠕动加快,而且有利于排空肠道。
04
熟大黄还能起到缓解咽喉肿痛的效果,而且当喉咙发炎的时候,还能帮助我们起到消炎作用。
制大黄与熟大黄的区别是制备工艺、药性与适应症不同。
制备工艺
熟大黄:用黄酒将大黄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取出干燥。
制大黄:取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
药性与适应症
熟大黄为蒸熟后的大黄,其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鞣质只减少一部分。因此,其泻下作用缓和,收敛作用降低,能减轻胃气损伤、阴血损伤、腹痛等副作用。其活血作用较强,常用于瘀血诸证,尤适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证者,但用量宜小,一般3-6g为宜。
制大黄为酒炒后的大黄,其结合性蒽醌有所减少,泻下力稍缓。借酒提升之性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其泻下作用趋弱,能缓和寒下,同时使药力上行而起泻心火、肝火作用。其苦寒温降,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泻,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衄及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扩展资料
大黄的使用禁忌
1.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大黄。
2.如用大黄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
4.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3、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
/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efba5a881bce36d3d539bdb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efba5a881bce36d3d539bdb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食用大黄的禁忌
1、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脾胃虚弱、虚寒等病症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长期服用。
2、用该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该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4、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
5、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
6、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A4%A7%E9%BB%84/15870236?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大黄(草药)"百度百科-大黄(草药)
/sn.people.com.cn/n/2015/0708/c358020-25506062.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中药大黄作用和服用禁忌"人民网-中药大黄作用和服用禁忌
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
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扩展资料:
中药大黄的服用禁忌
成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脾胃虚弱、虚寒等病症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长期服用。
用该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该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服用大黄,最好是听医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药大黄的作用和服用禁忌
1 大黄泡水喝多久能排便
看剂量。
喝大黄泡水后多久能通便要根据服用大黄的量而定,服用大黄的量越多,那吸收的成分也就越多,排便的速度也就越快。
一般来说,如果服用的是小剂量的大黄,那可能要6小时后才可以排便;而如果服用的是大剂量的大黄,那可能在服用后1~2小时就会排便。
2 大黄泡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1、润肠通便
大黄味苦、性寒,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帮助缩短排便时间,适合有肠燥便秘的人以及排便困难的人食用。
2、清热止血
大黄还含有大黄素,人体食用后能提高血小板活性,进而加快血小板凝结时间,有利于出血症状的好转。
3、保肝利胆
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还能疏通胆道,避免胆汁淤滞,还能调节胆汁分泌,帮助消化代谢,同时大黄食用后还能提高胆囊的收缩能力,更加有利于肝胆健康,有一定保肝利胆的作用。
大黄泡水的禁忌
1、大黄泡水不适宜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因为大黄是寒性的中药材,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
2、大黄不能于萝卜同食,因为大黄是滋补类的中药材,而萝卜属于凉性的食物,两者一起食用后会影响肠胃的吸收,进而影响大黄的功效。
3 大黄怎么用通便效果好 煎服
大黄是泻下的中药,有较好的泻火通便、活血化瘀、降血脂的功效,食用时配伍其他药材一起煎服,但是大黄要后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大黄的泻下作用。
泡水喝
如果只有大黄一味药材,那泡水喝就足够了,取一片大黄,然后倒入开水,待水的颜色变成后即可饮用,喝完一杯后还可反复冲泡。
4 治便秘是用生大黄还是熟大黄
生大黄药效更强一些。
生大黄和熟大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生大黄没有结果炮制,而熟大黄是经由生大黄酒制而成的,所以在药效方面,生大黄的泻下作用要强于熟大黄,改善便秘的话食用生大黄好一些。
便秘时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用手揉按腹部,加快胃肠蠕动。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熟大黄作用和功效、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