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麻黄的功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今天给各位分享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麻黄的功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
2、麻黄的功用?
3、麻黄的功能与主治?
4、麻黄的药性?
5、麻黄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属于发散风寒药。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等生物碱类成分以及鞣质、挥发油等化学成分,体外研究发现其具有发汗、止咳、平喘、解热、镇痛、抗炎、抑菌、兴奋中枢、利尿、兴奋心脏和升高血压等药理活性。
中医认为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入肺、膀胱经。麻黄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能够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发汗解表、发汗散寒作 用较强,是治疗风寒外束、腠理闭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无汗、脉浮紧等外感风寒表实证的要药;
麻黄既可透发毛窍、宣散在表的风寒,又可开宣肺气、制止咳嗽气喘,又是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的胸闷喘咳的良药;麻黄还可用治风邪外袭、肺失宣降所致的风水水肿,有外开腠理、发汗解表、下输膀胱、利水消肿之效;
此外,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通痹着,可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痹痛。麻黄还能散寒破结通滞,可用于治疗营血虚寒、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的阴疽痰核等证。
总的来说,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等症。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表证已解、气喘咳嗽等。
麻黄是常用的发散风寒药,由于其发汗宣肺力强,凡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两虚咳喘者应慎用;另外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收缩血管、升髙血压的作用,因此运动员慎用,高血压者慎用。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强心、升血压作用,不宜与强心药、解热镇痛药、氨茶碱等合用;用量过大或者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耐受性,也会引发高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应特别注意,对于心脏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孕妇,应避免使用麻黄;此外麻黄应避免与咖啡因配伍应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麻黄的功用?性味:辛;微苦;性温归经: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口畜)鼻或研末敷。生用发汗力强,发汗,利水用之;炙用发汗力弱,密炙兼能润肺,止咳平喘多用。用药禁忌:体虚自汗、盗汗及虚喘者禁服。功效分类:解表药;利水药各家论述:1. 李杲: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2.《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3.《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斯皆卫实之病也。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其日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破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4.《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5.《本草正》: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法除寒毒。一应温疫、疟疾、瘴气、山岚,凡足三阳表实之证,必宜用之。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但甩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肋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者也。今见后人多有畏主力毒药而不敢用,又有谓夏月不宜用麻黄者,皆不达。虽在李氏有云,若过发汗则汗多亡阳,若自汗表虚之人,用之则脱人元气,是皆过用及误用而然,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此外如手太阴之风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肿胀,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6.《药品化义》:麻黄,为发表散邪之药也。但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若误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瞩,为亡阳症。至若春分前后,元府易开,如患足太阳经症,波时寒变为温病,量力减用,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则荣卫和畅。若夏至前后,阳气浮于外,肤膜开泄,人皆气虚,如患足太阳经症,寒又变热症,不可太发汗,使其元气先泄,故少用四、五分人双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里。此二者乃刘河间《元机》之法,卓越千古。若四时感暴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剖JL疹子,当解散热邪,以此同杏仁发表情肺,大有功效。7.《医学衷中参西录》:受风水肿之症,《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法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症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东人三浦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及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症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铺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固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古方中用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厚;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至七八钱始得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8.《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观于《本草》主中风伤寒,去邪热气,除寒热之说,及后人并治风热斑疹,热痹不仁,温疟岚瘴,其旨可见。且仲景麻黄汤之专主太阳病寒伤营者,以麻黄与桂枝井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散寒发汗矣。抑麻黄之泄肺,亦不独疏散外来之邪也,苟为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惜其轻扬,以开痹着,如仲景甘草麻黄汤之治里水黄肿,《千金》麻黄醇酒汤之治表热黄疽,后人以麻黄治水肿气喘,小便不利诸法,虽曰皆取解表,然以开在内之闭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又凡寒邪郁肺,而鼻塞音哑;热邪窒肺,而为浊涕鼻渊;水饮渍肺,而为面浮喘促;火气的肺,而为气热息粗,以及燥火内烙,新凉外束,干咳嗑燥等证,无不恃以为疏达肺金,保全清肃之要务,较之杏、贝苦降,桑皮、杷叶等之遏抑闭塞者,功罪大是不侔。麻黄性质最轻,气味又淡,《本草》虽曰苦温,亦因其功用而悬拟之,不过言其温和升发之义耳。乃流俗畏之,几以为大温大热之药,则李濒湖《纲目》性热一言误之也。而缪氏《经疏》更为过甚之词,竞有味大辛、气大热之说。不知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此则治验以来,凿凿可据者。且亦惟寒邪在表,乃宜少少取汗,以解表邪之寒热。若用以泄肺开暗,亦且无取平得汗,而奏效甚捷,何况轻扬之性,一过无余,亦必不能大汗频仍,留恋药力,酿力巨患。9.《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10.《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11.《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12.《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13.《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14.《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15.《纲目》:散赤口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16.《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17.《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18.《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选方:①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喂粥。(《伤寒论》麻黄汤)②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③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④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汤。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⑤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⑥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⑦治病疮疱倒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
麻黄的功能与主治?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用法与用量:2~9g。
麻黄的药性?麻黄可是我在中药学里学到的第一味中药,不是毒品。它属于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就是表实无汗症状的感冒)、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发汗解表多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煎服:2~9g麻黄中含有麻黄碱,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所以阴虚火旺,心脏病,高血压,失眠者慎用。麻黄不是毒品,正确使用,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良药
麻黄的药理作用是什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麻黄素属于生物碱类物质,是拟交感神经药,主治支气管哮喘、感冒、过敏反应、鼻粘膜充血、水肿及低血压等疾病。研究表明,麻黄素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系统、平滑肌系统以及其它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对血管收缩作用温和而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微弱,但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其中高血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数小时。伪麻黄素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对周围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兴奋作用。
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麻黄的功用?、麻黄的功效是什么,有什么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