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

07-14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 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月经失调可以用什么药方调理?
  • 2、治疗月经不调又闭经中药处方?
  • 3、女孩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是怎么回事?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本病属中医“月经病”范畴,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外,尚需注意体质因素对月经病的影响。

    【方一】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人参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9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

    【功用】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柴胡有抗炎、抗感冒病毒、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抗肿瘤、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力功能等作用。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二】归脾汤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茯神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甘草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功用】养心健脾,固冲调经。

    【主治】心脾两虚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健脾补气固冲;当归、龙眼肉、大枣健脾养血;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宁神;生姜、木香行气醒脾。全方共奏补脾养心,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龙眼肉提取液可促进生长,增强体质。酸枣仁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外,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排空,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三】固阴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熟地黄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远志15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2克,菟丝子15克。

    【功用】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而益精气;熟地黄、山萸肉滋肾益精;人参、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养先天以固命门;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使心气下通,以加强肾气固摄之力。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黄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压、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菟丝子水煎剂能明显增强黑腹果蝇交配次数。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四】两地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地骨皮12克,麦冬15克,阿胶9克,白芍12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地骨皮、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白芍和血敛阴,阿胶滋阴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水提液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玄参有抗炎、镇静、抗惊厥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麦冬有镇静和抗菌作用。阿胶有显著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阿胶需烊化服用。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五】清经散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牡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12克。

    【功用】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主治】阳盛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方中黄柏、青蒿、牡丹皮清热降火凉血,熟地黄、地骨皮清血热而生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热。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则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有抗炎、杀菌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青蒿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黄柏有降压、镇静、杀菌作用。茯苓有镇静、增强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六】丹栀逍遥散

    【出处】《女科撮要》

    【组成】牡丹皮12克,炒栀子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主治】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牡丹皮疏肝解郁,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培脾和中。全方共奏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杀菌作用。栀子的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七】大补元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杜仲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肾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而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黄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杜仲对抗垂体后叶素对离体子宫的作用,显著抑制大白鼠离体子宫自主收缩的作用。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枸杞子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有显著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八】人参养荣汤

    【出处】《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肉桂15克,黄芪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2克,陈皮12克,生姜6克,大枣2枚。

    【功用】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主治】血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解】十全大补汤益气养血,五味子、远志宁心安神,陈皮理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补气,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五味子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九】温经汤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肉桂9克,莪术6克,牡丹皮12克,甘草6克,牛膝9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实寒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据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方解】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莪术、牡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莪术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莪术水提醇液对体内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乌药汤

    【出处】《兰室秘藏》

    【组成】乌药12克,香附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甘草6克。

    【功用】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主治】气滞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方解】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药挥发油内服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单味药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明显拮抗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一】芎归二陈汤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治】痰湿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方解】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二】安冲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5克,续断15克。

    【功用】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症见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升麻、补气升提,固冲摄血;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续断固冲收敛止血;生地黄、白芍凉血敛阴;茜草根止血而不留瘀。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骨具有抗惊厥作用,所含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牡蛎粉末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海螵蛸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茜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续断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治月经不调妙方

    1毓麟珠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

    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

    【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

    【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

    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合而用之,共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产后瘀滞腹痛、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暗红有瘀点,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现、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腹痛等病症。

    3四物益母丸

    【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四物益母熟地黄,白芍川芎益母膏,

    补血调经祛瘀血,药少力专效称佳。

    【组成】熟地20克,白芍药5克,川芎5克,益母草膏40克。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补血调经,祛瘀生新。

    【方解】方用熟地、白芍、川芎滋阴活血,补血调经;配以益母草活血调经。合而用之,共奏补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药仅4味,其效不凡。

    【主治】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或经行腹痛、经量少而色淡、产后恶露淋漓、小腹疼痛、舌淡苔溥、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恶露淋漓、腹痛等病症。

    【加减】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心悸、头晕、眠差等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肾虚腰腿酸软,加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经行胁痛乳胀、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乌药。

    4益母胜金丹

    【来源】清·吴谦《医学心悟》

    【歌诀】益母胜金用当归,熟地川芎与白芍,

    丹参术附茺蔚子,活血调经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12克,茺蔚子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术9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益母草、茺蔚子、丹参活血调经;配以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经行不畅、闭经、小腹隐痛、胸胁胀痛。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者,加丹皮、生地;血寒者,加厚朴、肉桂;潮热盗汗心烦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脾运不健、食少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砂仁;心悸不寐者,加远志、五味子等。

    5荆芩四物汤

    【来源】清·《医宗金鉴》

    【歌诀】荆芩四物用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随,

    再加荆芥与黄芩,养血清热止血良。

    【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荆芥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止血,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养血调经,配以荆芥祛风,黄芩清热,合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止血,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红、量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可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肌炎以及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加黄连、犀角、紫草、丹皮;风热,加桑叶、钩藤、白蒺藜;虚热,加麦冬、玄参、阿胶;出血量多,加旱莲草、地榆、茜草、三七、血余炭;血瘀,加大黄、蒲黄、赤芍、桃仁、红花。

    【附记】凡虚寒证者慎用本方。

    6清经散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清经散中牡丹皮,青蒿白芍与地骨,

    茯苓黄柏熟地黄,清热凉血疗效殊。

    【组成】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药9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盐水炒)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

    【方解】热伏冲任,月经先期。故方用丹皮清经凉血;配以地骨皮、青蒿、黄柏泻虚火;白芍、熟地养血敛营;茯苓淡渗宁心。综观全方,使火平则血静,不致妄行,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色红或有块、舌质红、脉细数。可用于月经先期、倒经、月经过多、行经期浮肿、下利等病症。

    【加减】若经末腹痛,加制香附、合乌药;经来量多,加生熟蒲黄、茜草根;热甚,加知母。

    【附记】若属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的月经先期等,不宜应用。

    7先期汤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歌诀】先期汤中生地归,白芍黄柏知母随,

    黄芩黄连川芎配,艾叶甘附阿胶烊。

    【组成】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各6克,黄柏、知母、黄芩、黄连、川芎、阿胶(烊冲)各3克,艾叶、香附、炙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固经。

    【方解】阴虚血热,月经先期。方用胶艾四物汤养血止血;配以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香附理气解郁;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防苦寒伤阴之弊,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固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量多、或经行血多如崩、经水色紫而稠。可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痛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经量多,加仙鹤草、生侧柏、生地榆;阴血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

    【附记】凡阳虚寒盛、舌淡、苔白者,忌用。

    8正气天香散

    【来源】《绀珠经》

    【歌诀】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自经匀。

    【组成】香附240克,乌药60克,陈皮、紫苏叶各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18克,水煎服,日服2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顺气调经。

    【方解】妇女多忧郁,忧郁则气滞,气滞则血涩不行,故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方中乌药、陈皮专入气分以行气舒郁;香附、紫苏兼能入血而行气和血;干姜温中散寒,以增通经活血之力。五药相合,使气畅血和,月经自调,余症亦除。

    【主治】女子气郁不舒、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

    9坤顺丹

    【来源】清·《集验良方》

    【歌诀】坤顺丹益木紫阿,琥砂甘附术苓乌,

    归芎二地川牛膝,芩橘人参与沉香。

    【组成】益母草(带子)90克,木香75克,紫苏(茎、子)75克,阿胶珠75克,琥珀75克,砂仁45克,甘草45克,香附15克,茯苓15克,乌药15克,炒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黄芩15克,橘红15克,人参6克,川牛膝6克,沉香

    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75克,日服2次。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行气。

    【方解】方用人参、白术、白芍、生熟地、阿胶益气补血;配以益母草、当归、川芎、琥珀活血调经;紫苏、砂仁、橘红、木香、香附、乌药、沉香调理气机;黄芩清热;甘草、茯苓渗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行气之功。

    【主治】妇女胎前产后诸疾,兼见疲乏无力、头目眩晕、面色萎黄、脉细弱。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先兆流产、产后腹痛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喘嗽,杏仁、桑白皮煎汤送下;呕吐,淡姜汤送下;气喘,苏子煎汤送下;咳嗽,款冬花、贝母煎汤送下;泄泻,米汤送下;不思饮食、身体羸瘦、手足厥冷、骨节酸软,开水送下;遍身虚肿、赤小豆煎汤送下;气血虚衰、月经不调,当归、地黄煎汤送下;赤白痢疾,连翘煎汤送下;大便秘结,陈皮煎汤送下;小便不利,木通、灯心煎汤送下;赤白带下,阿胶、艾叶煎汤送下;月经闭止,桃仁、红花、当归尾煎汤送下;行经时身疼腰痛,防风、羌活煎汤送下;胎动下血,阿胶汤送下;胎前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糯米煎汤送下;横逆难产,葵子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及产后恶血不尽,脐腹刺痛,童便送下;产后不能饮食,山楂、麦芽煎汤送下;产后便秘、郁李仁煎汤送下;产后恶血上冲、心胸疼闷、结瘀血块、脐腹刺痛、发寒热,紫苏煎汤合童便、陈酒送下;产后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送下;产后血崩漏下,糯米煎汤或荆芥、蒲黄煎汤送下;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当归煎汤合童便送下”。

    谢邀!

    回答:首先,生理期30天来一次月经为正常。如果,一个月内,第一次来经,或者10多天;第二次20几天又来了。这种情况应该是内分泌失调。

    另外:吃药和减肥药,也会导致药物的撤离性出血,会出现月经次数增多。

    内分泌失调和卵巢分必功能失常,会出现内分泌改变,比如内膜息肉或者粘膜下肌瘤,都会导致月经次数增多。

    因此,不要掉以轻信,必须去医院做个相关检查,好对定治疗。

    平时要注意饮食,不吃生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腰脊骨保暖。防止寒气侵入身体内。

    女人,要善待自己,关爱自己,保护好自己的 健康 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快乐 健康 幸福永远拥抱您!

    回答完毕。不当请指教,谢谢!

    正常月经周期是21-35天,两次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间隔时间短,说明卵巢功能紊乱或者排卵出现了问题,比如,卵子发育不好或者卵子排不出来都会引起后半月少量出血;如果卵巢趋向衰退,也会出现月经周期的紊乱,比如月经周期过短或者过长、月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这些都属于月经失调的表现,建议上医院检查确诊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进行相应干预治疗即可!

    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是一种不正常的状况。一般来说,女性的生理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大概是一个月内来一次月经,提前和延后一个星期左右都是属于正常情况。但是一个月来两次月经是不正常的情况。生理期是女性的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时期,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如果出现明显月经不调的情况,要十分小心,需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月经不调极有可能是由于女性的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而造成的的。而通常情况下,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生活习惯不好。平时饮食不注意,在经期经常吃生冷食物,会容易导致女性宫体受寒,引发痛经或月经不调等状况。另外,生活和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状态不好,是会使女性的内分泌功能出现失调的状况。因此,女性要注意在经期保暖,避免吃生冷食物,同时还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减压。

    第二、药物作用。如果经常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的话,会容易造成女性的肌体出现问题。另外,紧急药中含有让女性经期延后的成分,平时不慎使用的话,也是会引发女性经期出现问题。

    第三、电磁波。现在电子产品发展得十分迅速,因此人们平时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次数也增加,这些电子产品在使用时会发出电磁波,长期下来,会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诱发月经不调的情况。

    指导专家:陈国斌,副主任医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擅长妇科常见病,妇科肿瘤以及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

    根据你的叙述,有可能是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必过分紧张,大多数女性随着月经周期的稳定会自发消失,如果反复出现,或者流血比较多,可以到医院就诊。

    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可用药调整周期

    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为23-35天来1次,经期为7-8天,经量在20-80ml之间。

    女孩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如果两次相邻的时间达到23天,比如1号来了一次月经,23号以后又来了一次,就属于正常,如果达不到23天就不正常。偶尔一次,问题不大,孩子劳累、学习压力大都有关系。要是经常不准,必须给孩子去做相应的检查。

    正常的月经是28天来一次,一次一般6--7天是正常的。一个月来两次月经,也就是月经沥沥拉拉,也就是中医所说,淋漓不断为之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崩漏。

    产生的原因是脾虚不摄血,才出现血漏。中医考虑用固冲汤治疗。固冲汤:固冲汤内用术芪,龙牡芍茜与茱萸,五味海蛸棕炭合,崩中漏下总能医。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妇科上叫做经间期出血,它发生于两次月经的中期,即排卵期,经间期出血通常量要比正常月经量少。由于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而随着卵巢黄体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迅速修复,出血也就停止。偶尔出现一次经间期出血对身体并没有必要担心,只要注意应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清洁,防止感染,适当锻炼身体、出血期间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延长排卵期出血的时间。但是,如果是经常性地出现排卵期出血的话,则应当考虑是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的,这时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补充雌激素的药物。

    月经主要病因,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饮食,劳累,不同体质等因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损伤。还有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表现各异,治法各异。青春期治肾,生育期治肝,绝经期补肾补脾养血。女孩一个月两次,首先要辨别是否是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以量少,1至2天血净为主症,分为阴虚,血瘀,血热,血虚。分别用二至丸,逐瘀止血汤,清肝止淋汤,固本止崩汤。一月二次,排除经间期出血,那就是标准的月经提前,分肾虚,血虚,阳盛血热,阴盛血热,肝郁血热,分别用,归肾丸,归脾汤,清经散,两地汤,丹桅逍遥丸。以上各方各症临床应加入引经药,止血药,以便提高疗效,解除痛苦。但女孩一个月两次,且没有不适感,可不治疗,只因女孩先天或后天肾气不足,注意环境和饮食即可。

    一个月两潮者,谓“月经先期”,月经先期是以周期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多发,一般以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并持续两个月经周期不正常者,方为“月经先期”。本病的主要病机有血热、气虚之分,其临床表现迥然有别,主要是根据其量、色、质的变化,结合全身脉证进行辨冶,须紧紧抓住每一证型主证,及证型与证型之间的区别,才方药对证,施治无误。(一)辨证论治:1.血热:①实热:主要证候:月经次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证候分析:血分热盛,迫血妄行,故月经提前,量多。血为热灼,则经色深红或紫,质粘稠。冲任有热,累及心肝,故心胸烦闷而面红。热盛伤津,则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均为实热之象。治疗原则:清热凉血。方药:《傅青主女科》清经散,以生地易熟地。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泻火,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白芍柔肝敛阴,茯苓健脾宁心,令热由小便而解。经量过多者去茯苓,加旱莲草、女贞子、炒地榆以养阴止血。若热甚伤津,口渴欲引,加元参、知母、麦冬以清热、生津、止渴。②虚热: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色红,颧红面赤,手足心热,或口舌糜烂,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热内忧,热迫血行,故经水先期而至,量少、色红。虚火上浮故颧红面赤或口舌糜烂。四肢为诸阳之本,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越,则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治疗原则:养阴清热。方药:两地汤:生地、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地骨皮清骨中之热,玄参、麦冬滋阴壮水,阿胶、白芍养血柔阴。全方壮水制火,使水盛而火自平,阴盛而阳自秘,则经行日鸨正常。③肝郁化热:主要证候:经行先期,量多或少,色红或紫,或挟瘀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证候分析:肝郁火化,则月经先期。肝郁气机不畅,故经量或多或少,有瘀块,行而不爽。因气滞肝经,则见乳房、胸胁、小腹胀痛。肝郁化火,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数,均属肝郁化热之象。治疗原则:舒肝清热。方药:丹栀逍遥散去煨姜。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丹皮、山栀、薄荷叶。方中丹皮、栀子清肝泄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化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令其肝气条达,郁去热清,则经事如期。2.气虚:主要证候:经行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证候分析:脾主中气而统血,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见经行先期,量多。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色淡,质清稀。脾虚中气不足,不能提掣,则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血不养心,故见心悸。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无力,均为气虚血少之征。治疗原则: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神、龙眼肉、远志、枣仁、木香、甘草。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茯神、远志、枣仁宁心安神。当归、龙眼肉补血宁心。木香醒脾理气,使其补而不滞。如经多不止,可酌加血余炭、棕榈炭、龙骨、牡蛎等固涩止血。

    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清经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