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赤勺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赤勺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赤勺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①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②目赤肿痛,痈肿疮疡;③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
赤芍属于清热凉血药物,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主要产地为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等地,性味苦、微寒,入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赤芍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用于治疗①温热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②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赤芍可以清肝火,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肝郁血滞之胁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孕妇慎用赤芍,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赤芍。
赤芍是一种很多人都很熟悉的中药材,而其功效作用也是非常多的,但是了解赤芍的人却不多,那么我们便来了解一下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的禁忌?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这味药它的主要的作用是清热凉血、散瘀止疼,赤芍味苦寒,可入肝脾经,清热凉血。赤芍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在妇科的痛经,赤芍使用的也是比较多的。入肝经可活血化瘀,对胁痛、血瘀、闭经、痛经、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疼痛有明显疗效。还具有眼睛肿痛、肝郁胁痛、腹部肿块腹痛、跌打损伤、痈肿肿痛、疮疡等功效。赤芍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赤芍的禁忌
不可以和藜芦同用,闭经的患者禁止服用。血气虚弱的人要谨慎食用,还有一些可以食用的人群,如凉些的人适合生吃,还可以用于止血,止血最好用醋炒后再食用。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因此赤芍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赤芍可以抑制多种球菌、杆菌以及某些致病性真菌的作用。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赤芍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的流量,改善神经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及电刺引起的心脏纤颤,降低肺动脉压门脉高压,改善血运功能。所以,赤芍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赤芍药煎液与没食子酸乙酯,能明显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的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因此对于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门脉高压有重要作用。
赤芍有副作用吗
虽然赤芍具有治瘀滞经闭,腹痛,胁痛,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等功效外,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药材。有句古话不是说是药三分毒嘛,因此,若想食用赤芍的话,最要先咨询一下医生。赤芍不宜大量食用。即使是水果、蔬菜等人们常吃的食物都不适宜大量食用,更何况是作为药材的赤芍呢。血虚者慎服。血虚者要慎重食用赤芍并不是现在所研究出来的,自古代起就有了这个说法。例如在《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这里的一物就是指赤芍;《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的用量
赤芍的用法用量是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赤芍的用药忌宜是血虚者慎服。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赤芍的功能是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它的主治是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可用赤芍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药用。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及同属草芍药、川赤芍、毛叶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等的干燥根。均为野生。
1、清肝明目:赤芍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等病症。
2、清热凉血: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因此赤芍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3、散瘀止痛: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赤芍和白芍虽来源相同,但是功效有所区别,白芍的补溢作用略强一些,而赤芍的泄热效果略强一些。
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丹参田七赤芍降血脂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治病救人的药用价值。芍药分赤白,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赤芍。
别名:山芍药、草芍药。
药性: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煎服,6至12克。
注意:血寒经闭不宜用。
赤芍的作用和功效
赤芍清热又凉血,活血祛瘀散恶血。赤芍味苦性酸寒,跌打损伤疮痈肿。破血通经泻肝火,血瘀痛经且止痛。
1、赤芍凉血祛瘀而散肿消痈,并且能够止疼,泻肝火,用于治血热瘀滞而致热淋,小便赤涩,血淋和热痢带血,腹疼等血热证或者腰背疼痛。
2、赤芍苦降,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症,行滞止疼的作用,用于治血滞经闭,痛经,症瘕和跌打损伤等瘀血证。
3、赤芍苦寒,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的功效,用于治脑震荡,后遗症之瘀血头疼。
赤芍的 药理明细
1、解热镇痛:芍药苷,有镇痛作用。芍药苷对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2、抑制血栓形成作用:d-儿茶精与没食子酸乙酯均有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赤芍可显着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有抗粥状动脉硬化作用。
3、保肝作用:赤芍注射液静注,对动物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存活率增加,且可降低谷丙转氨酶。
4、抗菌作用:赤芍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芍药苷有较弱的抗炎作用。
5、镇静抗惊厥:芍药苷有镇静作用,可延长环已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对士di宁诱发的惊厥有对抗作用。
6、增加冠脉血流:芍药苷及d-儿茶精能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升高血小板的cAMP,抑制血小板聚集。
7、平滑肌解痉作用:芍药苷有作用,对肠,胃,及子宫等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8、降血糖作用: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
赤芍的治病验方
1、治痘疹不能发出,则用紫草3克,芍药3克,甘草1.5克,木通2克,蝉蜕7个,用水煎服。
2、用于妇人血瘀经脉不通,则用马鞭草120克,荆芥120克,桂心60克,当归60克,枳壳60克,赤芍60克,川芎60克,牡丹皮30克,为末,每次服12克。治痛经可和当归,香附,乌药,延胡索配伍。治产后瘀血腹疼,则用当归,川芎,赤芍,炮姜各等分,为散。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可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3、用于痈肿疮毒,经常和银花,连翘,天花粉,当归等同用。如果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疼,经常和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同用。
4、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则用赤芍9克,蒲公英9克,黄花龙牙9克,桃仁6克,丹参6克,泽兰6克,川楝子6克,王不留行6克,白蔹6克,菊花18克,山甲2克,皂角刺6克,制成栓剂。
;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与作用。
2、药材性状: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
3、饮片性状: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经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扩展资料:
关于白芍能缓解和治疗腿抽筋的小方:白芍甘草汤。
白芍甘草汤。取白芍40克、甘草20克,水煎,每日一剂。白芍味酸,性凉,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临床用其治疗胸胁腹痛效果很好。
日本医学家也将白芍、甘草用于治疗横纹肌或平滑肌痉挛,两味药对中枢性及周围性痉挛均有缓解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称“白芍”为中药美白仙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抽筋喝白芍甘草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芍
1、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2、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炒赤芍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3、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4、现代药理学证实,赤芍具有抑制关节炎发作、改善过敏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循环等作用,临床使用相当广泛。
赤勺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赤勺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