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06-25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什么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 2、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浮小麦的功效是什么
  • 3、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浮小麦怎么吃最好
  • 4、浮小麦有什么功效
  • 5、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浮小麦属于杂粮一类,平时并不是经常能吃的到,那么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浮小麦有缓解急迫的作用。《金匮要略》中记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方中之浮小麦起缓急镇咳作用,临床也常用浮小麦治冲咳,痉咳,有一定疗效。

    浮小麦就是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袪除脾胃中的一切风湿,可解燥热,用于四肢痹痛、痰湿、关节疼痛等症。

    1、浮小麦主要是生用或者炒炭用,主要功效是养心安神、止虚汗,多用于体虚多汗,主治自汗、盗汗,对于轻浮走表、养心敛液也有很好的疗效。

    2、属于止汗的要药,还可以用于妇女骨蒸劳热、虚热、益气阴、阴虚发热者效果极佳,但是对于阴阳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者不宜使用,无汗烦躁者或者汗出虚脱者禁用。

    在当今市面上,浮小麦很受欢迎。可是很多人对浮小麦并不了解,浮小麦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浮小麦的食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浮小麦的作用 自汗、盗汗

    本品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骨蒸劳热

    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同用。

    鉴别应用

    浮小麦与小麦,两者均能益气养心除热,然前者走表,除浮热止汗力强,故对骨蒸及其盗汗用之较多,后者益气养心,除烦止渴里胜,脏躁、心烦不安、消渴之证用之较多。

    浮小麦与麻黄根,两者均能止汗,常配伍用于盗汗、自汗证,浮小麦益气除热而止汗,具有扶正驱邪之功,并行收敛,麻黄根只具有收敛之性,无扶正之力。

    浮小麦的功效

    独圣散:浮小麦45克,将其炒焦,研为细末即可。每日不拘时用温开水或米汤送服。此方能够滋阴敛汗,主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态详小麦条。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

    表面浅黄棕色或,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枚,顶端有柔毛。质坚硬,少数极瘪者,质地较软。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少数带有颖及稃,气无、味淡。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小麦性味甘、凉,可入心经、脾经和肺经,具有养心除烦的功效。“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和大枣,专门治疗妇女“脏躁症”的。脏躁症是指由于人的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常打呵欠、悲伤欲哭等一系列症状。该病类似于“癔病”。小麦的常用剂量为30~6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可入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麦的主要效能,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

    浮小麦怎么吃最好

    浮小麦是小麦的一种,其实指的就是干瘪的小麦,也就是用水泡浮在水面上的小麦,只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用处广泛,其产品主要用于磨面,白面用于做大馍,麸皮用于饲养家畜。浮小麦可以磨碎用开水冲泡喝,也可以炒熟了吃,非常香脆可口。小孩子一般比较喜欢吃,另外吃一些浮小麦有助于消化,可以改善一下饮食方式,有助于调理胃肠道的一些运动。

    象牙丝浮小麦猪骨汤

    材料:象牙丝(10克),浮小麦(30克),排骨头(100克)

    做法:

    1、排骨头斩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麦酸枣仁茯苓瘦肉汤

    材料:浮小麦30克,糯稻根15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次喝,连续喝3日。

    浮小麦黄芪泥鳅汤

    材料:泥鳅250g,浮小麦15g,黄芪30g,大枣12粒,姜适量。

    做法:

    1、浮小麦洗净,大枣清水洗净,黄药剪短一些并洗净,泥鳅洗净,沥干水分。

    2、热锅倒入点油,将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爆香一下,捞起。

    3、炖盅里放入浮小麦,黄芪与大枣,再将泥鳅放入,注入2碗清水,加盖,隔水炖2小时。

    浮小麦大枣粥

    原料: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

    做法:将浮小麦、大枣、糯米分别洗净,去杂,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浮小麦的副作用

    浮小麦,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不必担心不必担心,如果有什么不适,最好是看看医生,检查一下是不是其他的原因导致的,听医生安排用药比较好,平时不可以吃的过咸,来看我为您详细解答。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浮小麦的化学成分,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

    普通小麦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麦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E。

    2、浮小麦在我国古代被用作药方,还有一段故事,甚是传奇。

    据说名医王怀隐医治一位妇人的狂躁症开的方子是汉末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来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当时那位妇女还有盗汗的症状,可是由于新购进的麦子又瘦又瘪,误打误撞治好了妇人的狂躁症和盗汗症,后来名医王怀隐发现原来就是这批又瘦又瘪的麦子的作用,后取名浮小麦。因此浮小麦的良方沿用至今。它的内服方子是: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3、我们说浮小麦可以治盗汗,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哦。

    阴阳两虚所致的自汗盗汗者不宜用。《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也就是说盗汗也有好几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良方。

    浮小麦和小麦的区别

    大家知道浮小麦和小麦的区别是什么吗?浮小麦和小麦均为禾木科植物小麦的种子,不同的是小麦饱满、质重,入水下沉;而浮小麦干瘪枯瘦、体轻而浮于水面。

    在临床上,浮小麦和小麦都可以作为药用,但是它们的药性和功能却不相同。

    小麦性味甘、凉,可入心经、脾经和肺经,具有养心除烦的功效。“安神除烦”是小麦的重要效能,如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是以小麦配伍甘草和大枣,专门治疗妇女“脏躁症”的。脏躁症是指由于人的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常打呵欠、悲伤欲哭等一系列症状。该病类似于“癔病”。小麦的常用剂量为30~6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可入心经、脾经和肾经,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止汗”是浮小麦的主要效能。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用浮小麦治疗该症的代表方剂如“独圣散”。

    以气虚为主者,可将浮小麦与黄芪、牡蛎、麻黄根等配伍使用,以增强其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以阴虚为主者,则可将浮小麦与知母、黄柏、龟板等配伍使用,以增强其清热、滋阴、敛汗的功效。

    此外,浮小麦还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配伍使用,以起到养阴清热、敛汗除蒸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病症。浮小麦的常用剂量为15~30克,其用法是加水煎服或炒焦后研末服用。

    浮小麦具有益气,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香脆感。浮小麦,中药名。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全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

    浮小麦呈长圆形,长约6mm,直径约2.6m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抽皱,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或较软,断面白色,有粉性。无臭,味淡。以粒均匀、轻浮、无杂质者为佳。

    扩展资料:

    作用

    1、益气除热

    浮小麦性质寒凉,能入心经,益气除热和收敛心经是主要功效,平时人们出现骨蒸劳热以及阴虚发热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用浮小麦来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浮小麦煮水喝。

    2、利尿消肿

    浮小麦还是一种能利尿消肿的中药材,平时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的小便不利以及小儿遗尿,平时治疗时可以把浮小麦与益智仁还有甘草以及桑螵蛸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在服用,这样会让利尿功效更加出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小麦

    浮小麦具有益气、除热和止汗的功效,凡由阳虚引起的自汗和由阴虚引起的盗汗患者,均可应用浮小麦治疗,再配上宁心安神的茯苓,以及清心除烦的麦冬,这例药茶就有养心、安神、敛虚汗的作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浮小麦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小麦的功效和作用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产后盗汗: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热病后盗汗:浮小麦、玉米芯各30克,煎汤代茶饮。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浮小麦的食用 方法

    浮小麦麻黄根猪展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猪展(100克)。

    做法:

    猪展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象牙丝浮小麦猪骨汤

    材料:

    象牙丝(10克),浮小麦(30克),排骨头(100克)。

    做法:

    (1)排骨头斩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麦酸枣仁茯苓瘦肉汤

    材料:

    浮小麦30克,糯稻根15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块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2)喝时以少许盐调味,分2次喝,连续喝3日。

    浮小麦黄芪泥鳅汤

    材料:

    泥鳅250g,浮小麦15g,黄芪30g,大枣12粒,姜适量。

    做法:

    (1)浮小麦洗净。

    (2)大枣清水洗净。

    (3)黄药剪短一些并洗净。

    (4)泥鳅洗净,沥干水份。

    (5)热锅倒入点油,将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爆香一下,捞起。

    (6)炖盅里放入浮小麦,黄芪与大枣。

    (7)再将泥鳅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盖,隔水炖2小时。

    浮小麦大枣粥

    固表敛汗,养胃健脾

    浮小麦即小麦未成熟的颖果,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维生素等,性味甘凉,有止汗作用,用治疗自汗、盗汗,可免去患者过多损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温,能补脾胃,益脾气。大枣益气和血,养心安神。三者合成此粥,可以起到固表敛汗,养胃健脾的功效。每日早晚1次温服。

    原料: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

    做法:将浮小麦、大枣、糯米分别洗净,去杂,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特点:粥粘润,烂熟,稍甜,喂幼儿也可加点糖。

    浮小麦附方

    治盗汗“专家”:浮小麦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产后盗汗: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热病后盗汗:浮小麦、玉米芯各30克,煎汤代茶饮。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猜你喜欢:

    1. 黑豆的营养价值和药用附方

    2. 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

    3.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4. 1-3岁的宝宝春季饮食食谱

    5. 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6.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中药材的保质期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干燥的中药材可以保存较久时间,新鲜的中药材则需要及时食用或储存,并在保持其新鲜程度的同时注意防潮和防虫。以下是一些中药材的保质期建议:

    干燥中药材:通常可以保存1-3年时间;新鲜中药材:一般情况下保存1-3天,可加入少量水分后保存3-7天;低温储存:在防潮、防虫的情况下,将中药材放在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0℃以下,保质期可延长数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材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材,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煎煮、调制等处理。同时,如发现中药材有变质、腐败等情况应及时淘汰。

    • 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