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

03-2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 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三肽松茸粉有哪些功效
  • 2、松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3、松茸粉 作用

    松茸粉功效:

    松茸粉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抗癌、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同时还有治疗糖尿病、早期癌症的特效。日本有关资料显示,松茸抗癌效果可达

    90%以上

    抗癌,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在菌子中粗蛋白17%,纯蛋白8.7%,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合物总量61.5%,粗纤维8.6%。

    此外,还含有丰量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素。据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列担子菌类抗癌之前茅。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合菌、台菌,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松茸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 方法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松茸的功效

    松茸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抗癌、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同时还有治疗糖尿病、早期癌症的特效。

    日本有关资料显示,松茸抗癌效果可达90%以上抗癌,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在菌子中粗蛋白17%,纯蛋白8.7%,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合物总量61.5%,粗纤维8.6%。

    此外,还含有丰量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素。据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列担子菌类抗癌之前茅。

    松茸的作用

    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延长根系的吸收时间

    松茸群的地下菌丝与松、栎类植物根系形成的外生菌根通常均有外延菌丝,这是菌根的主要吸收器官,它在数量、接触面积和长度上远远超过根毛。初步统计,每l0mg菌根土壤中含有的菌丝数达200~400条。这样在植物根际形成一个周密而庞大的菌丝吸收网;同时由于菌丝的侵入刺激菌根明显延长并分枝,大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另一方面,没有菌根的营养根虽有根毛,但其寿命一般也只有几天就失去了吸收功能,外生菌根的吸水作用一般可延长一年之久才衰竭。

    分泌酶、激素

    外生菌根真菌松茸能产生各类转换酶、蛋白酶、脂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磷酸酶等水解酶,这些酶类分泌到土壤中,对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收的物质转化为可吸收的物质具有直接作用,促进根系吸收矿物质和氮、磷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菌根还能分泌各种生长激素,如细胞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维生素B生长调节素、吲哚乙酸等。这些生长激素同植物本身所产生的植物生长激素是同性质的。

    抗菌作用

    一是产生抗生素物质。在活性菌根带内,细菌、放线菌全部消失,霉菌也大大减少,土样中只发现有藻状菌纲被孢霉属的种类(齐乐贤,1999;杨民和,1997),在该区域外则存在有大量的细菌和放线菌。二是哈蒂氏网防卫。大部分菌丝可以侵入共生植物幼根皮层形成哈蒂氏网,对病原菌的入侵感染和蔓延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屏障作用。一旦病原菌感染了已形成的外生菌根,病原菌进入到哈蒂氏网区域就停止蔓延,很难通过哈蒂氏网侵入到皮层组织细胞中。

    改良土壤

    松茸类地下菌丝和菌根的活动使得共生植物根标土壤疏松、透气良好,持水、肥能力提高。松茸群即使在土壤较贫瘠干旱的松栎林地亦可良好地生长繁衍产菇,经过其地下菌丝和菌根的活动,土壤明显地聚集呈粉末状结构,并由于其活动最大限度地吸收有限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其和共生植物共用而使得土壤结构改变,并进一步干化,因而加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栎类共生植物的抗旱性和抗贫瘠性。除此之外松茸类还具有抗低温的特性,其担孢子在-19℃保存35d仍然有萌发能力产生菌丝。

    松茸的食用方法

    松茸的吃法很简单,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如此便能完整地保留松茸的美味与营养。干松茸在食用前需要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2分钟,待其恢复弹性,随后即可用于蒸食、煲汤以及其他各种烹饪方法中。

    松茸的挑选方法

    1.查产地

    中国很多地区都产松茸,但各地区松茸的品质差异巨大,价格最高相差数十倍。目前国际市场公认的中国优秀松茸主要来自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产茸区包括迪庆产茸区、部分西藏产茸区和四川甘孜州产茸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因自然环境适宜,那里的松茸品质最好,肉质紧密有弹性,香气十足,颜色呈淡黄色或米白色,几乎每年的松茸产出都会出口,国内难得一见。消费者在购买松茸时,可以通过手指按压、闻气味、看颜色等方法来判断产地,如果无法判断松茸的产地,必须要求商家出具颁发的原产地认证文件,这样可以确保能够买到正宗松茸。

    2.看颜色

    松茸发黄或过黄很可能是变质松茸或加入了亚硫酸盐,食用此类松茸对人体有害。

    3.闻气味

    品质好的松茸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而闻起来没有香味的松茸相对次之,完全没有香气的松茸不能食用。

    4.看品相

    双叶林中生长的松茸健壮有力,如果很畸形或瘦弱,一般为单叶林松茸,营养相对较差。当然,因为松茸是完全自然生长,所以形状各异属正常现象。

    5.观水分

    水份很多的松茸是泡水茸,在保鲜过程中,水份会伤害松茸的活性营养和纤维。

    6.品味道

    好松茸吃起来比较劲道,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如果出现发酸或口感过于绵软,说明做法有问题或者已经变质。

    7.鉴茸龄

    松茸生长超过48小时,帽上就会开始出现裂纹,之后会开朵、脱帽,这样的松茸是老茸,老茸基本没有营养。

    8.分规格

    松茸越大,营养越好。因为松茸在同一时间内能长多大,是由土壤的养分多少和菌丝的品质决定的。所以松茸越大,营养越充足。另外,由于松茸的功效和食用量有关,因此松茸越大,功效见效就越快,效果也越好。

    9.察茸伤

    1、抗癌抗肿瘤

    松茸体内含有松茸醇(RNA),它具有超强抗基因突变能力和强抗癌作用,能自动识别肿瘤细胞所分泌的毒素,达到抗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和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

    2、治疗糖尿病作用

    松茸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保护和修复胰岛β细胞,增加体内胰岛素含量;能够降低糖尿病人用餐后血糖;松茸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加速肝葡萄糖代谢,具有直接降糖的功效。

    3、抗辐射

    松茸多糖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同时消除细胞所受到的各种辐射伤害。

    4、美容抗衰老

    松茸中含有的松茸多糖具有一定的美容抗衰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清除人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松茸多糖对酪氨酸酶具有很好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干预黑色素沉积的发生过程,而达到美白肌肤的目的。

    5、提高免疫系统

    松茸中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对身体虚弱、术后产后人群快速提高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6、调理心脑血管疾病

    松茸中的油酸亚油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黏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扩展资料:

    松茸的种类不一样,功效也略有差异:

    1、鲜品

    鲜品包括鲜松茸和冰鲜松茸。鲜松茸指刚采集下来的松茸,冰鲜松茸指各种经过保鲜加工后和冷冻工艺处理过的鲜松茸。

    2、烘干产品

    将松茸切片放入烘干设备中烘干,制成包装产品方便携带和保存,食用前通过温水侵泡,烘干产品一般原料等级不高,且在加工过程中,超过100℃的话,会破坏松茸的部分活性营养,属于松茸产品链中的中低端产品。

    3、冻干产品

    冻干松茸全称为真空冷冻干燥松茸。它是将新鲜松茸在零下170度的环境下,经过真空干燥技术生产的干制松茸,能够保存鲜茸的大部分营养和味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吃松茸有6大好处 松茸怎么吃才正确?

    关于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和松茸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