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龙葵根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龙葵根的功效与作用 龙葵的药用与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龙葵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龙葵的药用与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说到龙葵,首先大家会想到的是《仙剑三》中,刘诗诗扮演的景天(胡歌饰演)的妹妹龙葵。相信已有耳闻的小伙伴会知道,龙葵和景天一样,其实都是中药的一种药材。那么龙葵是什么中药呢,一起来了解下。
龙葵是什么中药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异名又为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鸦眼睛草、天茄子(《本草经》),天茄苗儿(《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儿草、后红子(《滇南本草说》),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纲目》),天泡果(《植物名实考》),七粒扣、乌疗草(《福建民间草药》),黑天棵(《江苏植药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东北药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国土农药志》),黑姑娘(《河北药材》),野辣椒树(《江西民间草药》),乌归菜(《闽南民间草药》),野海椒(《四川中药志》),龙眼草(《辽宁经济植物志》),黑茄(《杭州药植志》),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药物志》),山海椒、耳坠菜(《贵州草药》)。
一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
茎直立或下部偃卧,有棱角,沿棱角稀被细毛。
叶互生;卵形,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渐狭小至叶柄,先端尖或长尖;
叶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长4~7厘米,宽3~5厘米,大者长可达13厘米,宽至7厘米;
叶缘具波状疏锯齿,每边约3~4齿,齿宽约5毫米,长约3~4毫米;叶柄长15~35毫米,大叶的柄长可达5厘米。
伞状聚伞花序侧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花,花白色;萼圆筒形,外疏被细毛,裂片5,卵状三角形;花冠无毛,裂片轮状伸展,5片,呈长方卵形;
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丝分离,内面有细柔毛;雌蕊1,子房2室,球形,花柱下半部密生长柔毛,柱头圆形。
浆果球状,有光泽,成熟时红色或黑色。种子扁圆形。花期6~7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植物的根(龙葵根)、种子(龙葵子)亦供药用。
龙葵有什么药用功效
龙葵的整个植株均可药用,以叶多、色绿、茎枝嫩者为佳,于夏、秋季采集整株(含根)的龙葵,除去杂质,干燥后入药。用药时,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采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而外用。
1、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2、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人参散)
3、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4、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5、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6、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7、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8、治睾丸炎:龙葵鲜根、灯笼草各-两,青皮鸭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汤食蛋。(《泉州本草》)
9、治风牙虫痛:龙葵根煎汤含漱。(《泉州本草》)
10、治肺癌,属血瘀水阻型,颜面、胸上部浮肿,气短喘促。用本品50g(鲜)20g(干),水煎服,日1剂。
龙葵有什么功效
龙葵的功效和作用很多,在夏天的时候,它可以清热解毒,而且龙葵还可以消肿、活血化瘀,对于急性肾炎以及慢性气管炎等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药用植物。每100克龙葵食用部分含胡萝卜素0.93毫克,维生素B0.12毫克,维生素C137毫克,还含多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脂肪、甾类、生物碱等成分。全草含龙葵碱、澳洲茄碱与澳洲茄边碱等苷类生物碱约0.45%。澳洲茄碱与澳洲茄边碱水解后的苷元是澳洲茄胺。龙葵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
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等同用。龙葵煎剂对多种致病球菌和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龙葵生物碱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龙葵生物碱对小鼠CCI4肝损伤有显着的保护作用。龙葵碱对骨髓造血有刺激作用,大剂量灌服,可使羊白细胞数增加,如灌服后再静注,反见白细胞下降。龙葵碱对离体蛙心室活动有正性肌力作用。
龙葵的功效:
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龙葵的作用:
1、抗肿瘤作用
龙葵总碱对肿瘤细胞膜 Na+,K+-ATPase及 Ca2+, Mg2+-ATPas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增强抵抗力和疾病预防
龙葵饮片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煎剂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3、治疗过敏反应
4、解热镇痛作用
5、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预防和治疗
6、治疗胃溃疡
龙葵干粉及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由阿司匹林诱导的胃溃疡的溃疡指数, 可明显抑制胃
酸、胃蛋白酶、氨基己糖的分泌量,降低溃疡指数。
扩展资料:
龙葵的整个植株均可药用,以叶多、色绿、茎枝嫩者为佳,于夏、秋季采集整株(含根)的龙葵, 除去杂质,干燥后入药。整株中含龙葵碱、澳茄胺、龙葵定碱等多种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碱,。
还含有皂甙、维生素C、树脂等化学成分,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利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毒蛇咬伤、白带、疮肿、皮肤湿疹、老
年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前列腺炎、痢疾、发烧等症,还可广泛用于宫颈癌、胃癌、乳腺
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膀胱癌、癌性胸腹水等各种肿瘤的治疗。用药时,可以煎汤内服,
也可以采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而外用。
龙葵
龙葵根,有很多药用价值。龙葵,全株能入药,治疗牙痛,咽喉痛,也可以治疗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龙葵根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咳嗽,能够起到平喘化痰的功效。
还有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所导致的淤血水肿,还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可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腹水,也可以用于治疗肾病导致的水肿。
龙葵根具有减热镇痛,调节体温的功效。经常用于发热性疾病的治疗。龙葵根对胃肠道具有刺激作用,最好不要空腹服用,用药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效果最好。
龙葵根为茄科植物龙葵的根,想要采摘龙葵根,多半是在夏秋的时候进行采挖,然后进行晾晒,晒成干后可以入药。那么,龙葵根能治疗哪些病症呢?
龙葵根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作用。主要治疗痢疾,淋浊;尿路结石,白带,风火牙痛,跌打抽伤,痈疽肿毒等病症。龙葵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龙葵根是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有棱角或不明显,近 无毛或稀被细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并下延至叶柄,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锯齿,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
龙葵根附方:
①治痢疾,妇女白带,男子淋浊:鲜龙葵根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小碗,饭前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睾丸炎:龙葵鲜根、灯笼草各-两,青皮鸭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汤食蛋。(《泉州本草》)
③治风牙虫痛:龙葵根煎汤含漱。(《泉州本草》)
④治发背痈疽成疮者:龙葵根一两,麝香一分(研)。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涂于疮上。(《本草经》)
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扭伤。 根:苦、微甘,寒。
龙葵: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
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几乎全中国均有分布。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于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扩展资料:
生长适宜温度为22-30℃,开花结实期适温为15-20℃,此温度下结实率高。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
缺乏有机质,通气不良的粘质土上,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长势弱,商品性差,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
夏秋季高温高湿露地生长困难,冬春季露地种植,植株长势慢,嫩梢易纤维老化,商品性差,所以为满足市场需求,一年四季都可在保护地内栽培。
采收野生种,在山沟路旁,田间地头,生荒地等地方都可收集到野生的成熟果实;野生种采种后经晾干、筛净后放置于阴凉处贮藏备用。采用野生种做种,植株生长势好,抗病性强,长成的嫩梢吃起来苦味较浓。
-龙葵
龙葵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龙葵的药用与功效、龙葵根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