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01-05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两个温经汤区别

今天给各位分享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两个温经汤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金匮要略》里的温经汤和《妇人良方大全》里的温经汤有何区别
  • 2、温经汤中有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能补血秩序能去血脂与功用的药物搭配
  • 3、《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的区别
  • 4、大温经汤简介
  • 5、温经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痤疮、失眠等8个病例
  • 6、托里温经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温经汤 是一个非常好的妇科调经要方。但是许多医生都知道,这个方子的出处:一个出自《金匮要略》我们简称金匮温经汤、一个出自《妇人良方》我们简称为妇人温经汤。那么这个不同出处的方子我们该如何运用呢,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说一说。

    首先我们说说 金匮温经汤。金匮温经汤 别名:调经散,大温经汤,小温经汤方源:这个方子源于《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 吴茱萸 、 当归、 芍药 、 川芎 、 人参 、 桂枝、 阿胶 、牡丹皮去心 、生姜、甘草、 半夏、 麦冬 去心。 方中, 吴茱萸、生姜、桂枝 温经散寒暖血,兼通血脉; 当归、川芎 养血活血调经; 阿胶、麦冬和当归 养血益阴,以生新血; 丹皮 化瘀行血, 芍药、甘草 缓急止痛; 人参、甘草 补益中气。 半夏 温中和胃降逆; 本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扶正祛邪。 功用是: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要用于: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现代常用于运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也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我们再说说妇人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出于《妇人大全良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

    妇人温经汤有 : 当归、 川芎、 肉桂 、莪术、 醋炒 、牡丹皮、 人参 、牛膝 、甘草组成。 其功用为: 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主治: 血海虚寒,月经不调,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月经过多,有血块。 方中 桂心 温经散寒,通脉调经; 人参 甘温补气,助桂心通阳散寒; 当归、川芎 活血养血调经; 莪术、丹皮、牛膝 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 芍药、甘草 缓急止痛;全方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由此可见以上二个“温经汤”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效。 其中《金匮要略》“温经汤”扶正祛邪、养血生血之力较强,兼有益气健胃、滋阴润燥的作用;《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行滞祛淤(瘀)之力较强。 二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淤(瘀)血阻滞的常用方剂。 出现阴血不足、内热症状者,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 淤(瘀)血阻滞较重者,以《良方大全》温经汤较好。

    运用“温经汤”时,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贸然对号入座,以免酿成大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的轻重,在原方的基础上酌情加减,或调整药物的用量。 一般情况下,《金匮要略》“温经汤”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 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主要用于寒凝血瘀的血海虚寒,月经不调,闭经,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得热痛减,其脉沉紧者。 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月经稀发、量少、闭经、痛经等。 整体来说金匮温经汤偏于补虚,而妇人温经汤偏于泄实。

    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的功效。它是由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芍药(二两)、川芎(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牡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等药物配伍组成的。如果是瘀滞重,在本方的基础上去阿胶、麦冬、,加桃仁、红花以助活血祛瘀之功。

    《金匮要略》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日: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去心)、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要略》温经汤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扶正祛邪。主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或月经不调。妇科调经之「祖方」。

    方中,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散寒暖血,兼通血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阿胶、麦冬和当归养血益阴,以生新血;丹皮化瘀行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人参、甘草补益中气。半夏温中和胃降逆;本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扶正祛邪。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出于《妇人大全良方·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论第十二》「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桂心、牡丹皮、莪术各半两,人参、牛膝、甘草各一两。上口父(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能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主治月经后期、过少,闭经,痛经。

    方中桂心温经散寒,通脉调经;人参甘温补气,助桂心通阳散寒;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调经;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金匮要略》与《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的区别

    以上二个「温经汤」均有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效。其中《金匮要略》「温经汤」扶正祛邪、养血生血之力较强,兼有益气健胃、滋阴润燥的作用;《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行滞祛淤(瘀)之力较强。二者均为治疗月经不调、证属冲任虚寒、淤(瘀)血阻滞的常用方剂。

    出现阴血不足、内热症状者,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淤(瘀)血阻滞较重者,以《良方大全》温经汤较好。

    运用时「温经汤」,须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万不可以病名、药名为据,贸然对号入座,以免酿成大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具体临床症状的轻重,在原方的基础上酌情加减,或调整药物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金匮要略》「温经汤」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妇人良方大全》「温经汤」主要用于寒凝血瘀的血海虚寒,月经不调,闭经,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得热痛减,其脉沉紧者。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月经稀发、量少、闭经、痛经等。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大温经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大温经汤的用法用量 3.5 加减 3.6 摘录

    4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大温经汤

    4.1 大温经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大温经汤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4.5 方解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温经汤

    1 拼音

    dà wēn jīng tāng

    2 概述

    大温经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大温经汤 3.1 处方

    当归、香附(童便制)各八分,白芍药七分,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吴茱萸(炮)、炒延胡索、鹿茸(酒炙)各五分,甘草、沉香各三分,炒陈皮、炒砂仁、小茴香各四分[1]。

    当归2.4克 白芍2.1克 川芎l.5克熟地1.5克 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各1.5克 甘草0.9克 香附2.4克(童便制)陈皮(炒)砂仁(炒)小茴各1.2克 沉香0.9克(另研)吴茱萸(炮)延胡索(炒)鹿茸(酒炙)各1.5克

    3.2 制法

    上药锉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大温经汤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饮食少进,四肢倦怠。

    主妇女气血虚弱,寒凝气滞,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食少肢倦。

    3.4 大温经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1]。

    加生姜,水煎服。先服加味八物汤,后服此药。

    3.5 加减

    若汗出不止,加炒酸枣仁、黄芪各四分;潮热,加柴胡、黄芩各五分;咳嗽加杏仁、桔梗、五味子、半夏[1]。

    3.6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一

    4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大温经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记载的大温经汤即《金匮要略方论》记载的温经汤[1]。

    4.1 大温经汤的别名

    大温经汤[2]

    4.2 处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2]。

    4.3 大温经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2]。

    4.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大温经汤功能温经养血,活血调经。治瘀血阻滞,致经水淋漓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2]。

    4.5 方解

    导读: 作者继承黄煌老师的学术观点,可谓把一个被黄老师称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的温经汤用活了。文内8个医案,每案都有心得,我读了很有收获,与各位同学习。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广泛运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各种妇人杂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1.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

    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近1年来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手指关节酸痛。舌胖暗,脉沉。中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冲任虚损;治法:温补冲任。方以温经汤治之。

    处方:桂枝6g,肉桂3g,吴茱萸3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6g,生姜6g,姜半夏6g,麦冬20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12g,红枣20g。5剂。

    水煎,1剂分2天服用。

    二诊(10月30日):月经按时来潮,烘热汗出消失,手指关节酸痛改善。继用前方10剂巩固。

    心得:《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患者到了天癸将竭的年龄,出现月经不按时以行、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温经汤中桂、萸、姜温经散寒,芎、归、芍养血活血,参、草、半夏补中益气,阿胶、麦冬、丹皮养阴滋润。全方阴阳兼顾,温经养血,用于妇人冲任虚损之更年期症状常获佳效。

    2.慢性胃炎

    陈某,女,45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18曰。

    患者上腹胀半年余。来诊见体瘦面黄,上腹胀,伴失眠多梦,手足发冷;舌暗红,脉弱。11月4日査胃镜:胃角糜烂、十二指肠降部脂肪瘤。中医诊断:胃痞;辨证:气血亏耗;治法:补气养血。方以温经汤治之。

    处方:桂枝6g,肉桂3g,吴茱萸3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6g,生姜6g,姜半夏6g,麦冬20g,党参10g,炙甘草6g,阿胶12g,红枣20g。5剂。

    1剂分2天服用。

    3.肠易激综合征

    吴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患者腹痛腹泻1年余。来诊时体瘦面暗,身高159cm,体重43kg。去冬人流术以来出现腹痛腹泻,日解溏便3-4次,体重进行性下降。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曾服用中西药物均疗效不佳。舌胖暗,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阳虚泄泻;治法:温阳补虚。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12月5日):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原方10剂,嘱1剂药2天服用以巩固。

    心得:患者人流术后腹泻久治不愈,肌肉削瘦,气血渐衰,辨为阳虚泄泻。根据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可知温经汤能止利。此利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之虚寒利。应用时不必拘泥于年龄,临床上常以体质虚弱的中老年妇女多见,且用调理脾胃方无效者,用温经汤屡得佳效。

    4.痤疮

    张某,女,25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3日。

    患者面部痤疮2月余。来诊见体瘦,面色黄暗;面部散在暗红色丘疹型痤疮,且每次月经延后7?15天,经来伴下腹痛、腰酸;舌淡嫩,脉弱。

    中医诊断:痤疮;辨证:血虚、寒瘀互结;治法:养血散寒祛瘀。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2月26日):痤疮明显消退,此次行经仍下腹痛,且怕冷。原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7剂,未再复诊。

    心得:患者痤疮色泽暗红,其人消瘦且血色不佳,伴有月经拖后、经期腹痛,辨为血虚与寒瘀互结,予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取效。适宜温经汤所治痤疮,其痘疹色泽多暗或淡,非焮红出脓者。因仍有行经腹痛,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强扶阳之力。

    5.不孕症

    荣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患者未2年未孕。来诊见体瘦面黄,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4年前曾育一子,再婚后已备孕2年未孕。平素怕冷,易疲劳,脱发较多,月经量少。

    中医诊断:不孕症;辨证:血虚寒凝;治法:养血温经祛瘀。方予温经汤制成膏方缓缓治。服药2月,药未尽而经停怀孕。

    按:患者备孕2年未孕,体瘦面黄,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脱发,月经量少皆为血虚胞寒之象。以温经汤制膏缓,暖子宫冲任,养血祛瘀而收效。温经汤是一张古代的经典受孕方。黄煌教授把温经汤称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对于阳虚寒凝、气血虚弱的女子不孕症,用温经汤屡屡得效。

    6.老年性阴道炎

    吴某,女,60岁。初诊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患者带下量多3月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黄暗。带下量多,颜色黄白夹杂。西医妇科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经治疗后未显效。此外伴下肢乏力。舌暗红,脉沉。

    中医诊断:带下病;辨证:冲任不固;治法:调补冲任。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1月4日):带下明显减少,乏力感减轻。原方服至12月初,症状消失。

    心得:《景岳全书》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总由命门不固。”患者带下病3月不愈,总由年老体衰,冲任不固,阳虚生寒所致。故用温经汤调补冲任、暖宫散寒得愈。张仲景用温经汤治疗妇人下利数十日不止,“下利”二字宜活看。“下利”也可视若“下血”“带下”“久汗”等等。举一反三,病名不同,其理一也!

    7.失眠

    毛某,女,54岁。初诊日期:2014年8月28日。

    患者失眠4年余。来诊见其消瘦,面色苍白。4年前胆囊结石术后逐渐出现失眠加重。常伴中下腹部隐痛、夜眠腹胀、易腹泻。舌暗红苔薄,脉弦。

    中医诊断:不寐;辨证:阳虚不寐;治法:养血温阳;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1剂药分2天服用。

    2015年1月5日患者因感冒来诊,询知当时服药后睡眠转佳,且腹痛消失,大便正常,未再复诊。

    心得: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失眠加重,其人消瘦,面色苍白,经常伴腹痛、腹胀、腹泻,此为脾胃阳虚,气机升降失常,且心血不足所致。温经汤补中益气温阳,对于无明显精神、心理疾病的虚弱型中老年女性,即传统认为心脾两虚、心血不足证型的失眠即可应用,甚或合酸枣仁汤其效更佳。

    8.类风湿性关节炎

    沈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4年3月20日。

    患者因关节痛10年求诊。来诊见体瘦面黄,皮肤干燥。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因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出现肝损而停服,现泼尼松、美洛昔康、羟氯嗤维持治疗中。既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及卵巢囊肿手术史。刻诊: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手指关节晨僵;睡眠差;月经已3月未潮,时伴上腹痛;大便溏薄;舌暗尖瘀,脉沉细。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血虚寒凝;治法:温经养血散寒;方药:先后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汤、甘草附子汤等,服药近百剂收效不佳。最后予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关节疼痛症状得以控制,月经基本正常。现患者仍在服药调理中。

    心得:患者病情复杂,初始投多方未效。最后从患者的体质为切入点,改投温经汤。温经汤是一张大复方,内含半张桂枝茯苓丸、半张当归芍药散、半张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半张胶艾汤、半张麦门冬汤。全方有扶正、补血、祛瘀、温经之功效,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增强温通除痹功效,终于取效。

    小结:温经汤是一张妇人的圣方。与其说温经汤是一张治病的好方,不如说温经汤是一张调体的妙方。黄煌教授把适宜服用温经汤的人群总结为“温经汤体质”:羸痩,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或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还有的女性可以出现阴道炎、阴道干枯瘙痒,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温经汤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临床应用温经汤并非着眼于某个病,而是针对温经汤体质施方调理,从而扩大了温经汤的治疗范畴。

    托里温经汤--《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人参(去芦)、苍术各3克,白芍药、甘草(炙)各4.5克,白芷、当归身、麻黄(去根、节)各6克,防风(去芦)、葛根各9克,新升麻12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寒覆热郁,头面红肿,痛不可忍,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50毫升,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下余药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温覆取汗。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两个温经汤区别、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