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禁用人群:阴虚火旺、孕妇人群。不宜同食:燥热食物。
2、功效: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入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体内有寒湿导致腹痛、腹部胀痛、厥阴头痛等不适症状,用吴茱萸配伍其它药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在《医方简义》中的导气汤就是用吴茱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吴茱萸是性热的中药,入脾经,对于因腹部受寒导致的腹部冷痛、呕吐泛酸的情况,在《伤寒论》记载用吴茱萸配伍生姜、人参等药的方剂吴茱萸汤,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要注意的是,如果要用吴茱萸还是建议在医生的医嘱下合理用药。
4、吴茱萸性热,入肾经,对于肾阳亏虚导致的五更腹泻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五更泻即鸡鸣泻,换算时间的话大约在凌晨5点左右里会有腹泻的情况,五更泻的对症用药四神丸,就是用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组成的,如果有肾阳不足导致腹泻的话,吴茱萸能有良好的升阳止泻功效。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 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 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 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 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 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推荐阅读: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石决明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
吴茱萸又名茶辣、臭辣子树等,将嫩果拿去泡制并晾晒成干后就是我们常见的中药吴茱萸,既然它是一味中药,那肯定对人体的健康有所好处,那么 吴茱萸的功效 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解答 吴茱萸的功效 介绍以及吴茱萸怎样做更好吃。
一、吴茱萸的功效介绍
1、吴茱萸是芸香科落叶灌木等同种植物接近成熟的果实,它的处方名称为生吴茱萸、泡吴萸、吴萸等,既可以温中止痛,又能起到理气燥湿的功效,但阴虚火旺的人切记不可服用吴茱萸,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吴茱萸性热味苦寒,具有降逆止呕和的功效,因阴浊上逆、肝胃虚寒所导致的胃脘疼痛或头疼等病症的患者,服用吴茱萸后会使这些病症得到缓解。
3、黄连、吴茱萸和生姜这三种药材都具有止呕的功效,但是吴茱萸只适合治疗温肝因肝寒导致的呕吐不止的现象。吴茱萸和干姜都具有散寒的功效,这两种中药放在一起使用可以治疗脘腹冷痛、寒郁中焦等病症。不仅如此,单独服用吴茱萸还能治疗腹痛、寒泻和闭经等症状。
二、吴茱萸怎样做更好吃
1、吴茱萸粥
准备吴茱萸粥、五味子、补骨脂和山药,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磨成粉,放入适量的拜堂,服用时只需用温开水就可调制成粥,然后进行饮用。吴茱萸粥具有补肾健脾的功效,还能缓解因肾虚引起的腹泻,若你每到早晨就会有腹泻的症状,那不妨在生活中时常服用吴茱萸粥。
2、羊肉葱姜汤
在砂锅内放入吴茱萸、羊肉、橘皮和葱姜等材料,并进行炖煮,时常服用这道菜可以起到温阳的作用,还可以将体内的寒气驱赶,非常适合脾阳虚的老年人服用。
3、吴茱萸酒
首先把吴茱萸与甘草切碎,然后倒入适量的白酒,并密封起来,放入锅中隔水煮沸,煮沸后待浸泡一个晚上,将残渣去掉即可服用,服用后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
我总结:以上就是 吴茱萸的功效 介绍和吴茱萸怎样做更好吃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对吴茱萸的功效有了很好的认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任何中药治疗疾病都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遵循医生的嘱咐,这样才能发挥出药效,从而缓解病症。
……
驱蛔虫
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
抗菌
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其他
吴茱萸属植物10%醇提物,给兔注射 0.5 -1.0毫升,血压有短暂而轻微的升高,呼吸轻度兴奋,增加颈动脉血流量,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2 0.5毫升/1公斤静注兔血压无显著变化,呼吸略增大,用 0.02- 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一般也不明显,先有扩张后收缩;对离体兔肠,初有短誓兴奋后麻痹;对离体兔子宫,开始有兴奋作用,Evoxine 毒性低,对小鼠的半死致死量,皮下注射为705毫克/1公斤,静脉注射为135毫克/1公斤,吴茱萸的成份,如吴茱萸内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有相似的镇痛、升高体温、轻度影响呼吸与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Rutamine)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因碱在小鼠有抗Columbia SK病毒作用。
从Exanthoxgloides中所得之生物碱,与菌茵碱相似。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所射的兴奋性,松驰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在若干方面与麻黄碱之作用相似。
吴茱萸治病验方
用于虚寒胃疼
则用吴茱萸6克,生姜15克,人参12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用于寒疝
经常和蜜香,小茴香,川楝子,元胡配伍。
用于寒湿郁结之湿脚气
槟榔7枚,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桔梗15克,生姜15克,紫苏9克,为末。
用于脾肾虚寒所导致五更泄泻
则用补骨脂120克,吴茱萸120克,肉豆蔻60克,五味子60克,为丸。
胃寒呕吐吞酸
吴茱萸,炮姜各9g,研粉,每回3g,冲服。
湿疹
吴茱萸30g(炒),海螵蛸20g,硫黄6g,共研成细末备用。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者猪板油化开调抹,隔一天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冷痢
吴茱萸6g,研成末,黄酒调,敷脐。
心肾不交之不寐
吴茱萸9g,研成末,米醋调敷足心。
痛经(寒凝血瘀型)
肉桂10g,吴茱萸20g,小茴香15g,共研成细末,酒调敷脐上,用胶布固定,接下来放上热水袋加温。
脘腹冷痛
吴茱萸5g,干姜6g,木香,陈皮各9g,用水煎后服用。
脾肾虚冷,五更泻
吴茱萸5g,肉豆蔻6g,五味子,补骨脂各9g,用水煎后服用。
溃疡性口腔炎
以吴茱萸粉加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分别包在双足涌泉穴及其周围,一天后取下。
胃脘痛
吴茱萸15g,研成末,醋调敷脐。
高血压
吴茱萸10g,醋少量。把吴茱萸用醋调,贴脚涌泉穴处,每天调换1回。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配伍应用
配黄连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 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 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 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 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 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 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成方便读》:“吴茱萸 辛热,能入厥阴……引黄连入肝,一寒一热,一苦一辛, 同治厥阴气火有余。”
配党参
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即可暖肝,又可暖脾,可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而氏证。
配五味子
吴茱萸辛苦大热,即能入肝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温,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昧子酸温,有益肾收欲之功,与吴茱萸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配当归
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配木瓜
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疏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配高良姜
《赤水玄珠》:“吴茱萸良姜亦止腹痛。”
配白豆蔻
《医学启源》:“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
吴茱萸的副作用
吴茱萸有小毒,含有多种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神经错觉、视力障碍。
副作用表现
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脱发、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宜忌配伍
《本草经集注》:“蓼实之为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阴虚火旺者忌服。
吴茱萸贴脚心
药店买吴茱萸打成粉。
吴茱萸取3克(用吃酸奶的小勺,尖尖一勺),用好醋和成膏状。
分成两份贴到脚心(涌泉穴),用胶布粘上。
三天换药一次。脚丫冷是因为气血不下行造成的,在陪补脾胃增强气血的同时还应该打通经络让气血下行。中里在书中有“引气血下行”三步法,就是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我虽然一直在做,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中里还在书中提到一个补肾的方法,就是用药敷脚心,比如大蒜和吴茱萸,这些方法可以补肾同时引气血下行,治疗高血压。
识别真假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有毒。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口疮溃疡、齿痛、疝气、脚气、湿疹及黄水疮等症,为开郁化滞、逐冷降气的常用药。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臭辣树的未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冒充吴茱萸,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吴茱萸
外观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学名油室),顶部平截,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约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闻之香气浓烈,口尝味苦微辛辣。
伪品臭辣子
外观呈星状扁球形,直径4~8毫米,比正品个稍大,多由4~5枚离生的蓇突果组成,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亦粗糙,有皱纹,但突出的油点没有正品吴茱萸明显。顶端呈梅花状深裂,果柄的绒毛少;横切面亦可见子房5室,每室亦有种子1粒,但呈椭圆形,且为黑褐色,种子上有凸起的皱纹;闻之无浓烈香气,但有股特殊气味,口尝味苦但无辣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提取物能兴奋中枢神经,有较好的镇痛、催眠作用,并能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素作用,提高脊髓反射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张力,还有显著的驱蛔作用,而伪品臭辣子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具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吴茱萸药用。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0313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吴茱萸泡醋敷脚心主要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能够起到补肾和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并且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疾病,但用药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
吴茱萸可以起到燥湿止泻的作用,具有温经通脉的功效,还可以起到散寒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腹痛和头痛现象,还可以治疗女性痛经和胃部疼痛现象,但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的,有必要的还需要服用止痛片药物治疗。
扩展资料:
吴茱萸使用注意事项:
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吴茱萸的作用是治呕逆吞酸,脘腹胀痛,经行腹痛,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吴茱萸敷脚可用于胃寒呕吐证。因为它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的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常和清胃热的黄连等配伍,治疗胃热呕吐或肝郁化火而引起的呕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吴茱萸贴穴治倒经
1、吴茱萸有抗菌、抗病毒、杀虫、抗溃疡、止呕止泻、保肝、利尿、强心、降压、镇痛消炎、抗凝、抗休克等作用,适用于腮腺炎、疥疮、小儿腹泻、湿疹、皮炎、高血压、阳痿早泄、慢性胃炎等症的辅助食疗。
2、对茱萸过敏的人勿食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