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

11-29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

今天给各位分享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升麻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 1、菟丝子 广寄生 续断 盐杜仲 麸炒白术 茯苓 生薏苡仁 升麻,请懂行的看看这几位药主治什么,服后有什么作用
  • 2、谁知道升麻三黄茶的家常做法?
  • 3、中药学基础课程总结
  • 4、张锡纯医案中用药换算成现在多少克
  • 5、补中益气丸禁忌(6种你不知道的功效及4种禁忌)
  • 6、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广寄生,习惯是指在广西、广东地区的桑寄生。)

    续断:补肝肾,续筋骨,安胎。

    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盐制是入肾经。)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炮制作用,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肿作用。)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

    升麻:升阳举陷,清热解毒,散风透疹。

    你自己看也明白了,其它不用我多说了吧。这些药还是以补为主,食后不会有很大问题。一般都可以作食疗的药材。

    升麻三黄做法:

    [组成]升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克,柴胡、白芷各6克,黄连、黄芩各3克。

    [用法]上药加水同煎,去渣,取汁一次饮尽。

    [功效]滋阴清热泻火。适用于头痛。

    中药升麻性味辛甘微寒,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和升举阳气的功效。由于升麻性味辛,性能升散,具有发表透疹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热头痛以及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由于升麻性味微寒,所以具有清热解毒,可以治疗热毒所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以及皮肤疮痈肿毒。中药升麻药性升浮,所以可以升提脾胃清阳之气,可以治疗中气下陷,以及气虚神疲之症。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内服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用可治疗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中医学认为,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久溃不敛等病症。

    1. 中药学实践报告的自我小结怎么写1000-2000字,最好是论文格式的那种

    中药论文范文

    2. 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正常情况下,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中医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不错的,简单的说,只要你把中医学的比较过关的话,那么每个月的收入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可观的,至少不会低于6000块,我的同学毕业于吉林长春的中医药大学,他目前的年龄只有36岁,但是每个月大概2万块左右的收入, 这个收入已经超过了我们同学当中的大部分人了,所以我觉得中医这一块还是比较有前景的,而且中医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会看到越老的中医收入也就越高。那么想要做好中医的职业规划的话,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不断钻研

    相比于西医来讲,中医更注重不断的钻研,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有中医这个类型的医疗形式存在,但是没有一个中医敢说,自己已经不需要再钻研了,这非常符合我们中国所说的一句古话,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越老越值钱。

    3. 求一篇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不需要专业知识,只是总结在校和在外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谢谢!

    中药学毕业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用度等困难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关键课程。中药来自于自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留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经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轻易混,不轻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为学好中药学,要捉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留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温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回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 种) 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产生发散思维,将中药学活学透,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科内,如将中药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回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这是学习中药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把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学科间,植物的门、纲、目、科、属、种,其药性,主要功效,有效部位,以及对其的鉴定分析等[2]。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回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题目的能力,进步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参考来源: //c *** ayi.cn/bgzj/nzzj/201104/143538剩下的部分在上面这个网址!

    4. 执业中药学有没有关于药物功效的总结呢,好难记忆,老是记混,有没有什么口诀呢

    1、辛温解表药copy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5.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六个部分。

    1、生物学:生命的特征、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2、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及生殖等。

    4、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5、病理学: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病因等。

    6、诊断学:发热、呼吸音、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和头痛等三十八种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等。

    (5)中药学基础课程总结扩展阅读:

    《医学基础知识》在深入分析、研究省(市)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综合众多命题专家的命题实践和命题思路,创造性地将考试的理论知识点与命题实践相结合,在对知识点的系统归纳总结及预测的基础上突出展现各类新题、难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以最短的复习时间获得最好的成绩”是每一个考生的心愿,本套丛书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考的众多命题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汇编成书,指引考生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避免由于辅导教材的选择不当而误入歧途。本套丛书不仅集权威性,时效性于一身,而且具有省(市)各级医疗卫生系统招考独有的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考生快速提高考试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 中医药职业学校学期总结

    我是**大学**系中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

    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 *** 和他的领导。

    自觉遵守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7. 中药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什么

    主要学抄习内容: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物的波谱分析、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等。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7)中药学基础课程总结扩展阅读

    中药学专业可以参加的考试有中药学职称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与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实验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中药及复方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观察和验证,阐明其作用机理,为研制新药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打下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等。

    8. 中药学考研的含金量高吗

    中药学专业需要考研吗?中药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

    中医、国画、京剧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中医对中国人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药有西药没有的传承历史和特殊功能作用。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各国人民的喜爱。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医院、药店、药厂及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加工、制剂、营销、调剂等中药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专业职业人才。毕业后具有参加中药士、从业药师考试资格。

    古代的中医用量换算到现在一两是30克的样子,一斤在古代为十六两,所以用半斤的话就是八两,即240克,这个用量基本上就是很大的了。所以三钱为9克。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主要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等成分组成。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很多人遇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脏器下垂等情况的时候,都知道是气虚,需要补中益气,因此会首选补中益气丸。

    先来分析下组方:

    君药:黄芪

    补脾益气,升阳举陷,又能益气充肺,充皮毛而固表实卫,通达内外。

    臣药:人参、白术、炙甘草

    人参:益气补中而健脾;

    白术:健脾益气以助中焦促运化;

    炙甘草:甘温益气,调中和胃。

    三药共为臣药。协助黄芪增强补中气,益脾胃之功。

    佐药:升麻、柴胡、陈皮、当归

    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阳气,与黄芪相合,益气升阳举陷尤甚;

    陈皮:理气和中,既调畅中焦气机,以助升阳之效,又于补气之中佐以理气,使得补而不滞;

    当归:养血补虚,气血同源,养血以助益气。

    使药:炙甘草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由此可以看出补中益气丸有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但补中益气丸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点,那么除了这点其实它还有这6个作用:

    健脾润肠

    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治疗持久腹泻、脱肛、子宫脱垂。

    调节月经不调,月经疼痛、补益气血。 当归和柴胡等都有此种功效。

    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

    比如炙甘草可解附子毒,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等。

    对于气阴两虚型肺癌有较好的开脾胃和止汗作用

    有内伤外感并病者,若内伤重者,宜补养为先。外感重者,宜发散。此方惟上焦痰吐湿热伤食膈满者不宜服补中益气汤。

    但是,好药往往都是双刃剑,因为它的药力稍微大一点,所以这4类人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否则自己要遭罪。

    如果你在感冒期间,或着饮食过度伤了肠胃的话,最好不要服用使用。

    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用。 患有高血压的人往往都是气有余,气有余则往上涌,气行则血行,于是气血并走于上,造成血压过高,此时如果随意服用补中益气丸,无异于火上浇油。

    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了头痛、头晕、眼花、皮疹、面红等症状,或者血压有上升的趋势的话,应立即停药。

    小儿应慎用补中益气丸,要在医生的临床指导下才能使用。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关于升麻散的功效与作用和升麻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鉴定的方法常见的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1、来源鉴定是应用动物、植物、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中药标本等方式。

    2、性状鉴定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包括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式,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两种方式。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一般常数的测定、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法、光谱法等。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