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_专业的育儿网站

首页 > 生活 > 营养  >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11-21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 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以及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龙胆,黄芩,焦栀子,泽泻,车前草,皂角刺,全当归,甘草,柴胡,焦
  • 2、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 3、山支花吃了好吗 ,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我可以分析一下,但是不一定对,因为中药配伍分为君臣佐使顺序,一个组方的主治病症主要看其君药和臣药是什么。

    龙胆和黄芩都是清热燥湿药,龙胆还有写肝胆或的功效,栀子是清热泻火药,带有利尿作用。

    泽泻和车前草均为利尿药,也有清热功效。应该为臣药。

    皂角刺又是治疮疡的。(感觉这个药是多余的)

    当归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应该为佐药,帮助药物吸收和排泄,以及治疗一些兼证,

    柴胡也有退热的功效,同时具有疏肝解郁和升举阳气的作用,应该也为使药,主要是缓和上面一些寒凉药物伤及体内的阳气。

    甘草为使药主要是调和药性。

    焦山楂主要就是消食健脾。

    这个组方应该是祛火药。主要作用大概是:清肝泻火,利尿。

    可以治疗一些因火邪造成的一些疾病。

    如:高热、头痛、面红、咽喉红肿、牙龈肿痛、口腔糜烂、疮疡痈肿和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

    因为药物配伍中有当归,所以应该也可以治疗热入营血所致的心烦失眠或者狂躁不安。

    因为药物中没有安神功效的药物,神昏谵语等病症,应不作为首选药。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清热药

    一、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症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

    2.配伍方法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 溏 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二、清热泻火药

    1.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甘寒,清热泻火力强,并能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证。本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如麻杏甘石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善清胃火,与升麻、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治胃火头痛,可与川芎同用。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煅石膏外用,可收湿敛疮。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

    (1)热病烦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常与石膏同用,如白虎汤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2)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火,润肺燥,能治肺热或肺燥咳嗽。

    (3)骨蒸潮热。本品滋阴降火,常与黄柏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4)内热消渴。治阴虚内热消渴,常配天花粉、葛根,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常配伍生地、玄参,如增液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

    【比较】石膏与知母二药,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但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常用于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煅石膏外用还能收敛生肌;知母则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常用于阴虚火旺证。

    3.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肺 痈 吐脓;热淋涩痛。

    4.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此外用于中期引产。

    5.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6.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本品清泻三焦火邪而除烦,每与淡豆豉合用,如栀子豉汤。

    (2)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大黄合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同用,如八正散。

    (4)血热吐衄:配黄芩、黄连、黄柏同用,治疗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

    (5)目赤肿痛。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如栀子汤。

    (6)火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蒲公英配伍。

    【用法】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 溏 者不宜用。

    7.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 眩 晕,目珠夜痛。可单用,也可配伍应用。

    (2) 瘰 疬 , 瘿 瘤。可单用煎服或人复方用。

    (3)乳 痈 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8.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 眩 晕;肠燥便秘。

    三、清热燥湿药

    1.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 痢 等。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可单用或入复方。

    (3)血热吐衄。用治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配大黄,如大黄汤。

    (4) 痈 肿疮毒。常与黄连、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5)胎动不安。有清热安胎之功。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2.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本品大苦大寒,尤长于清中焦邪热,并能解毒。治肝火犯胃,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

    (2)湿热泻 痢 。为治疗泻 痢 的要药,与木香同用以调气行滞,如香连丸;或配葛根、黄芩、甘草同用,即葛根芩连汤。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本品泻火解毒力强,可用治多种热毒病证。善清心经实火,可治心火亢盛证。

    (4) 痈 肿疖疮,目赤牙痛。治胃火炽盛牙痛,可与升麻、生地等配伍,如清胃散。

    (5)消渴。治胃火盛之消渴证,常与麦冬等同用。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本品尤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常用治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 痢 ,黄疸。善除大肠湿热以治 痢 ,配白头翁、黄连等,如白头翁汤。

    (3)湿热脚气,痿证。治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等证,常配苍术、牛膝,如三妙丸。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长于清相火,退虚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3)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比较】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多种湿热与热毒病证。但黄芩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兼能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可用于血热出血与胎热不安等证;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并善清中焦热邪,并善泻心火、清胃火,为治心、胃火热证常用之品;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并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证。

    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5.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 痢 ,止带,明目。

    6.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湿热泻 痢 、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 藜 芦。

    7.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 疔 疮。为治一切内 痈 外 痈 的要药。还可用治肠 痈 、肺 痈 。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也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

    (3)热毒血 痢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之效。单用浓煎有效,或配黄芩、黄连、白头翁等同用。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2.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 痈 肿疮毒, 瘰 疬 痰核。本品有“疮家圣药”之称。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银花等相须为用,如银翘散。

    (3)热淋涩痛。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比较】金银花与连翘二药,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相须为用,治疗 痈 肿疮毒、外感风热与温病初起。但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 痢 ,还可用于热毒血 痢 证;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能消 痈 散结,为“疮家圣药”,并可治 瘰 疬 痰核。

    3.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4.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

    (2)喉痹口疮, 痄 腮丹毒。本品能清火解毒,利咽消肿。

    5.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痄 腮,丹毒, 痈 肿疮毒。

    6.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7.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8.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 痈 肿 疔 毒,乳 痈 内 痈 。为清热解毒、消 痈 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 痈 要药。可治 痈 肿 疔 毒、肠 痈 、肺 痈 和咽喉肿痛。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治黄疸可配茵陈、栀子等,治热淋可配金钱草、白茅根等。

    9.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0.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痈 肿疮毒。

    11.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 痈 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 痈 吐脓,肺热咳嗽。本品以清肺热见长,又具消 痈 排脓之功,故为治疗肺 痈 之要药。还可用治肺热咳嗽。

    (2)热毒疮 痈 。常与蒲公英、金银花同用。

    (3)湿热淋证。可与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同用。

    12.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可与黄芩、马勃等配伍应用。

    (2)痰盛咳喘。常与桑白皮、桔梗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 溏 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13.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14.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15.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 。

    【应用】

    (1)热毒血 痢 。本品为治热毒血 痢 良药,如白头翁汤。

    (2)疮 痈 肿毒。

    16.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 痢 。

    17.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 痢 ,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O.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人煎剂。治疟疾,每次lO~15粒;治 痢 ,每次10~30粒。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

    18.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19.熊胆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弓l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五、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人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要药。常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也可用治血热出血证。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 溏 者不宜使用。

    2.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如清营汤;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 谵 语,如清宫汤。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如增液汤。

    (3)目赤咽痛, 瘰 疬 ,白喉,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 溏 者不宜服用。反 藜 芦。

    【比较】生地与玄参二药,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但玄参泻火解毒力强,可用于 痈 肿疮毒,咽喉肿痛证;生地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3.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血热出血,可与生地黄、赤芍等配伍。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青蒿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 痈 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4.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凉血、止血、散瘀消斑。善清肝火

    (2)目赤肿痛, 痈 肿疮毒。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瘢 瘕 腹痛,跌打损伤。多配入复方使用。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 藜 芦。

    【比较】牡丹皮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具有止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的特点,血热、血瘀所致的病证常相须为用。同可用于治疗热人营血,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 癜 瘕 ,跌打瘀肿, 痈 肿疮毒等证。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 痈 腹痛等证。而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血滞诸证尤为多用,并能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5.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搽。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 溏 者忌服。

    6.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温病高热,神昏 谵 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痈 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六、清虚热药

    1.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热病后低热不退之证,常与鳖甲、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本品退虚热,除骨蒸,常配秦 艽 、鳖甲、知母等。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本品善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

    (2)肺热咳嗽。本品清泄肺热,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证。本品清血热而止血,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同用。

    (4)内热消渴。本品泻热而止烦渴,须与生地、天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

    【比较】丹皮与地骨皮二药,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 痈 、 痈 疡肿毒等证;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4.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 疳 热。

    5.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 疳 热,清湿热。

    【比较】黄连与胡黄连二药,均能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可用于湿热泻 痢 。但黄连为毛 茛 科植物的根茎,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常用于多种热毒病症,以及心、胃火热证等;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长于退虚热,除 疳 热,可用于阴虚发热与小儿 疳 积证等。

    ;

    山栀(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大红栀、山枝子等,常绿灌木,高达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山栀的叶、花、果实及根均能入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

    山桅子叶:用于跌打损伤。用鲜叶捣成糊状敷于患部,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汁洗疳痔疗,散毒疮。常用鲜品30—120克。

    山栀子花:清肺、凉血。用花三朵与蜂蜜少许同煎服,治肺热咳嗽,吐黄痰。用花数片,焙干末吹鼻治鼻血不止。

    果实、根:治热虚烦不寐、黄鱼、淋病、目赤、咽痛、血痢、衄血、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常用量:干品6—12克或鲜品倍量。山桅果实为黄疸型肝炎要药,常与茵陈、大黄配伍。治扭挫伤,先将振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3—5天更换一次,肿胀明显者隔天换一次,骨折者不宜使用。凡用于止血,须将根子碾碎置于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即可使用,称焦根子。

    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 "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栀子花

    ③《医林纂要》: "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外用:研未调敷。

    【用药忌宜】: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别 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HAO桃(《广雅》)、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

    【处方名】:山栀、山栀子、栀子、枝子、支子、生栀子、生山栀、山栀仁、山栀子仁、炒栀子、炒山栀、焦栀、焦栀子、焦山栀、姜栀子、黑栀子、黑山栀、栀子炭等

    山栀花

    处方中写栀子、枝子、支子、山栀、山栀子均指生栀子。为原药材去杂质碾碎生用入药者。

    炒栀子为净栀子用文火炒至金入药者。

    姜栀子为净栀子用姜汁拌匀,吸干后再用文火炒至金入药者。

    黑栀子又称栀子炭。为净栀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存性,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入药者。

    蕉栀子为净栀子用大火炒到焦糊色入药者。

    【商品名】:栀子、山栀、山栀子、红栀子、黄栀子,以个小而饱满、干燥、色红黄、完整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果实叫山栀子,供药用,其根(栀子花根)、叶(栀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栀子产地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药材主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亦产。

    【采收与储藏】: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呈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拉丁名】:药材Fructus Gardeniae原植物 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

    【炮制方法】: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山栀仁:取净栀子,

    栀子的(20张)

    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取出,放凉。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考 证】:出自《本草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

    相关食谱

    枝子仁莲子心粥

    主料:枝子仁5克(碾成细末),莲子心5克,粳米60克。

    做法:先煮粳米,莲子心,待粥将成时,调入枝子仁末和适量白糖稍煮,即可食用。

    药用价值:主要治疗遗精湿热下注型:遗精频作、或尿时精液外流,心烦少寐,口苦,小便热赤不爽,小腹及阴部作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枝子菊花茅根粥

    主料: 生枝子10克(打碎),菊花15克,鲜茅根50克,粳米60克。

    做法: 将生枝子、菊花、鲜茅根煎水取汁350毫升和粳米煮粥,熟时加适量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次。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鼻出血肝火上逆型:鼻衄、头痛、目赤、口甘咽干、易怒,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枝子薏仁粥

    主料: 枝子10克,木通10克,银花15克,薏苡仁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枝子、木通、银花加水750毫升,煎取汁500毫升,用药汁与薏苡仁同煮成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食用。每日1次。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痤疮湿热型:皮疹色鲜红或伴有脓疱,小便赤,舌质红润,苔黄腻,脉滑数。

    枝子仁粥

    主料

    枝子仁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6克,粳米60克。

    做法

    先将前3味药水煎,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食,每日2次。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急性鼻窦炎肝经郁热型:鼻涕稠黄而臭,鼻腔粘膜红肿较甚,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关于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和焦栀子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

    • 分享:

      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