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郁李仁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郁李仁功效与作用 郁李仁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郁李仁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郁李仁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郁李仁是属于常见中药材的一种,而且也是我们在平时非常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我们是可以通过服用郁李仁来促进健康的,特别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多种的身体不适问题了,那么对郁李仁这样的中药材来说,药用价值有哪些,一起看看郁李仁的情况。
润肠通便
我们选择服用郁李仁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郁李仁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强的,首先由于郁李仁质润多脂,我们把研成粉末之后,合理服用,能对大肠和小肠起到润滑的作用,能便于体内的宿便排放出去,对于容易便秘的朋友们来说,服用郁李仁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体不适。而且这也是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
消肿
同时我们在服用郁李仁的时候还要注意,由于郁李仁能起到利水消肿的功效,特别是对于有腹水的病情,使用之后能缓解,对于水肿的情况来说,我们服用郁李仁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同时脚气也可能会造成浮肿出现,郁李仁也是可以选择使用的,而且郁李仁的效果也是很强的,是我们可以去进行尝试服用的。郁李仁还能止血消肿,这在古代就已经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了。
改善积食
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还体现在能消食、下气,是可以帮助我们促进消化的,对于肠胃健康很有好处。而且对于有因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情况,会影响到身体的一些部位,所以可能会出现恶心、不想吃饭等状况,这些情况是我们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而且这时候还可能会有腹泻的情况,此时可以选择郁李仁和其他中药搭配起来,缓解功效不错,是推荐大家去坚持服用的。
服用郁李仁虽然本身非常不错,而且郁李仁的药用功效也是很强的,所以在平时我们不少人都会需要服用些郁李仁,这样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首先可以解决肠胃不适,可以缓解便秘问题,同时有效促消化,而且还可以改善水肿的情况。
导读: 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与、、的药用价值、郁李仁的副等,要更多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郁李仁简介 郁李仁 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 郁李仁的药用价值 郁李仁的药用附方 郁李仁配伍应用 郁李仁的炮制方法 郁李仁是泻药吗 郁李仁的副作用 郁李仁的种植技术
郁李仁简介
郁李仁,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榆叶梅及长梗扁桃等的成熟种子。种子卵形或圆球形,长约7mm,直径约5mm。种皮淡黄白色至浅棕色。先端尖,基部钝圆。尖端处有一线形种脐,合点处深棕色,直径约1mm,自合处散出多条棕色维管束脉纹。种脊明显。种皮薄,温水浸泡后,种皮脱落,内面贴有白色半透明的残余胚乳;子叶2片,乳白色,富油质。气微,味微苦。
郁李仁
郁李仁的功效与作用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1、《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2、《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3、《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4、《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5、《珍珠囊》:破血润燥。
6、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7、《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郁李仁的药用价值
【药名】郁李仁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郁李、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籐、秧李、穿心梅、侧李、欧李、酸丁、乌拉柰、欧梨。
【药材来源】郁李仁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榆叶梅、长梗扁桃等的种仁。
【性味】辛;苦甘;平;无毒。
【归经】脾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主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郁李仁的药用附方
1、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2、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3、治肿满小便不利:陈皮、郁李仁、槟榔,茯苓、白术各一两,甘遂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
4、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5、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紫苏一两半,茅根(切)四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三盎,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6、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一两,槟榔、干地黄各三分,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鸡蜂普济方》郁李仁散)
7、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荷盐汤热呷之。(姚和众)
8、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热,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9、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一钱匕,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郁李仁配伍应用
1、配胡麻仁
胡麻仁气味甘平,不寒不热,甘平益血而滋润肠燥,适于津枯血燥之大便秘结,实属益脾胃、滋肝肾之佳品。二者相须为用,一为缓泻,一为滋养,具有较好的补虚润肠通便作用。《本草求真》云,“郁李仁,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故用于年老体弱,后体虚,妇人产后血虚津枯而引起的肠燥便秘证,最为理想。
2、配火麻仁
火麻仁偏入血分,甘平滑利,润燥通便,走而不守。二药配伍,气血并调,润便泻下。
3、配槟榔
槟榔降气行水。二药合用,有降气利水消肿之功。可治水气浮肿,脚气等证。
4、配桑白皮
二药合用,宣肺行水,利尿消肿。如《圣济总录》郁李仁汤,即用郁李仁配桑白皮,治“水肿胸满气急”。
5、配瓜蒌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两药配伍应用,功能润肠通便。可治肠燥津枯之便秘。
郁李仁的炮制方法
1、郁李仁
《必效方》;“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生品行气通便力较强,常用于气滞肠燥的便秘。
2、炒郁李仁
《圣惠方》:“汤浸去皮、尖,微炒。”现行,取净郁李仁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炒郁李仁常用于利小便,消水肿。
3、郁李仁霜
《仁术便览》:“泡去皮,压去油,研。”现行,取郁李仁净肉,研成粗粉,用吸油纸包好,置搾床内搾去油,每隔1d换纸1次,换纸时须将郁李仁研成粉后,再压搾,如此反复压搾几次,至油几净,手捏松散成粉,取出研细。郁李仁霜滑肠作用极弱,可用于行气散结,活血破瘀。
4、朱砂拌郁李仁
取净郁李仁,喷少许清水使外表稍湿,撤入朱砂粉簸动至均匀为度,取出风干。每郁李仁1kg,用朱砂18g。朱砂拌郁李仁多用于焦虑失眠。
5、蜜郁李仁
《雷公炮炙论》:“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乾,研如膏用。”现行,取净郁李仁,按一般蜜炙法进行操作。每郁李仁100kg,用蜜12kg。蜜郁李仁润肠作用增强,常用于肠燥便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郁李仁是泻药吗
郁李仁是泻药的一种,但因为含量少,所以对身体排泄只是促进作用,而不是让你一泻不止。
郁李仁的副作用
郁李仁含苦杏仁甙遇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是剧毒物质,服后可在短时间内致死。过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口苦、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呼吸困难、重者意识不清、牙关紧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痉挛、呼吸麻痹而死亡。
煎煮不当。郁李仁生用毒性大,服用至少煎煮以上,以减轻毒性。
郁李仁的种植技术
1、用种子或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秋播在9月至12月中旬。以秋播为好,播后,可借助冬季低温,使核壳破裂,利于发芽,并减少层积手续。播种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15cm开沟,深4-5cm,每隔5cm点播1粒种子,播种量每1hm/275-150kg,播后覆盖细土,厚为种子直径的3-4倍,保持土壤湿润。苗高6cm时,按行距15cm,株距10cm间苗。当年冬前或翌年春皆可移栽。
分株繁殖:掘取母株,于将根蘖分开,每一株可分苗3-5株,然后按行距1.2m、株距1m开穴栽种,栽后填土、压实、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田间管理
幼草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并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下旬,在中耕后施用稀薄烘水1次。成年树在生长周期中,中耕除草2次,分别在5月下旬和11月进行,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土壤表层的吸收根系,每年在花芽将萌芽时、采果后、落叶各追施1次人粪尿或磷钾肥。
3、虫害防治
病害有缩叶病,防治须以波美5度石硫合剂在萌芽展叶前喷施1次,秋季落叶后喷30-50倍硫酸铜液1次,翌年早春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1次,喷药后,如仍有少数病叶出现,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为害。防治应及时修剪受害虫梢,去除落地虫果。此外,在建立郁李园时,应可能远离桃、李、梨等果园。
以上就是一些郁李仁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郁李仁】、【火麻仁】、【柏子仁】、【】、【决明子】
郁李仁性平,味辛、苦、甘,归大肠、小肠经,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肠燥便秘。郁李仁味多辛苦,富含油脂,有类似火麻仁的润肠通便作用,可以行大肠之气,用于肠燥便秘,常与柏子仁、杏仁、桃仁配合使用。郁李仁可以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下气、利水消肿,肿满、小便不利,可以跟茯苓、白术、陈皮、槟榔配合使用。治疗小便不通,郁李仁可以配伍牵牛子。治疗小便不通、脚气浮肿,郁李仁可以配合生姜汁。郁李仁是纯利尿通便之品,乏力者慎用,利尿作用比较强,孕妇也要慎用
#每日一药? 郁李仁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大肠,小肠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肠燥便秘
2、用于水肿腹满,脚气浮肿
注:孕妇慎用?
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润肠通便,但火麻仁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燥便秘;
郁李仁? 则滑肠通便作用较强,且能利尿。
且服郁李仁后,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隐痛。
1.郁李仁
《必效方》;“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生品行气通便力较强,常用于气滞肠燥的便秘。
2,炒郁李仁
《圣惠方》:“汤浸去皮、尖,微炒。”
现行,取净郁李仁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炒郁李仁常用于利小便,消水肿。
3.郁李仁霜
《仁术便览》:“泡去皮,压去油,研。”
现行,取郁李仁净肉,研成粗粉,用吸油纸包好,置榨床内榨去油,每隔1d换纸1次,换纸时须将郁李仁研成粉后,再压榨,如此反复压榨几次,至油几净,手捏松散成粉,取出研细。
郁李仁霜滑肠作用极弱,可用于行气散结,活血破瘀。
4.朱砂拌郁李仁
取净郁李仁,喷少许清水使外表稍湿,撤入朱砂粉簸动至均匀为度,取出风干。每郁李仁1kg,用朱砂18g。
朱砂拌郁李仁多用于焦虑失眠。
5.蜜郁李仁
《雷公炮炙论》:“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现行,取净郁李仁,按一般蜜炙法进行操作。每郁李仁100kg,用蜜12kg。
蜜郁李仁润肠作用增强,常用于肠燥便秘。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麻子仁大家肯定很熟悉,不知都有听说过郁李仁吗?它也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药同用,用于肠燥便秘之证(除了用郁李仁治疗便秘其功大约还有有利水、下气止嗽、祛风止痛)
大家有木有发现带有仁字的中药好像都可以治疗便秘之证,其实是因为这些中药常为植物种子所以油脂比较丰富呀。
1、功效与作用
郁李仁性平、味苦,归脾经和大肠经以及小肠经。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大肠气滞导致的肠燥便秘以及产后肠胃燥热造成的大便干结。还可以治疗水肿胀满以及脚气浮肿等,可以配伍桑白皮、赤小豆等其他利水消肿药物一同使用。煎汤内服用量在6g-12g,在煎煮时需要打碎再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2、禁忌
应注意孕妇慎重使用。
1、润肠通便:质润多脂,味辛苦,则能降,又入大,小肠二经,故能润肠通便。常用于肠燥便秘等证。
2、利水消肿:甘苦而润,其性降,入脾、大小肠经,故能利水消肿。常用于水肿腹满,脚气浮肿等证。
3、破血消肿:辛苦,辛能发散,苦能破,入脾经。《珍珠囊》载:郁李仁能“破血润燥”。
4、下气消食:本辛甘苦,入脾经气分,能下气消食。《日华子本草》载:郁李仁“消宿食,下气”。若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宿食停滞肠胃,而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暖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可用郁李仁,下气消食,润肠通便,宿食消,大便调,则诸症自愈。
郁李仁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郁李仁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郁李仁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