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炙没药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炙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药炙作用和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炙没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药炙作用和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收藏推荐 乳香、没药是活血止痛、呀肖肿生肌类的常用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病人难以服用。为此,笔者对乳香、没药的使用提出如下两点意见,供同道参考。 一、生乳香、生没药不宜入煎荆 生乳香、生没药,随同其他药物一同煎煮时,其水煎剂有一种难闻的浓烈的气味,病人难以服用,甚至恶心呕吐。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乳香、没药未经炮炙,其所含的少量挥发油没有除去,在与其他药物一同煎煮时发挥出来,致使水煎剂气味难闻不便服用。为此,我们建议,医生开处方时,应注意注明炙乳香或炙没药;药剂人员亦应先将乳香、没药炮炙后再用其调配药方,尤其是中药材销售部门要拒绝销售未经炮炙的乳香、没药。 二、炙乳香、炙没药宜冲服 乳香、没药经过炮炙,虽然将其有毒的挥发油除掉了,但由于其有效成份树脂、树胶不溶于水,因此,无论怎样煎煮都不能使有效的成份溶入水煎剂中。正确的用法是将炮炙后的乳香、没药研末冲服,这样,才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乳香、没药的疗效。否则,不仅药效/;二能正常发挥作用,影响疗效,而且,也影响病人的健康。
一种药材,念没(mo)药,
百度百科
没药(Commiphora myrrha Eng1.),又名末药,其他还有 明没药 没药 末药 制没药 炙没药 醋炒没药 生没药 生明没药等别称。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胶树脂,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圆块。打碎后,炒至焦黑色应用。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在东方是一种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中药,来自产地古代阿拉伯及东非一带。《北史》中即有记载,说是来自西域漕国。在西方,没药是一种据说有神奇疗效的药物。希伯来人将没药树枝制作成各种芳香剂、防腐剂和止痛剂。旧约时期,常被做成油膏,涂抹在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问题,在有着没药以及狗脊以及鸡血藤等,考虑具有着活血化瘀和补血凉血以及强壮腰肾的功效呢,可以作用于外伤患者的哦。
意见建议:建议积极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使用期间,禁止服用生冷食物等。
……
(二)没药的功效
【性味】 苦,平。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 入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肝。"
【功能主治】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③《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没药附方
治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
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本草经》)
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三钱,川山甲(炙)五钱,木鳖子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没药散)
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疞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一钱。(《本草经》)
治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分。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伤寒保命集》夺命散)
消血块:滑石二钱,没药一钱,麒麟竭一钱。为末醋糊为丸。(《金匮钩玄》)
治妇人月水不通:没药半两,硇砂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一两,芫花半两(醋拌一宿,炒干),狗胆二枚(干者),水银三分(入少枣肉,研令星尽)。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醋汤下十丸。(《圣惠方》没药丸)
治疗疮、无名肿毒:没药(去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分。共乳细末,用乳捣和丸,如小麦大。每用三丸,含舌下,噙化咽下,出汗自消;如无汗,以热酒催之。(《疡医大全》舌化丹)
治痈疽疮毒,腐去新生:乳香、没药各等分。安箬叶上,火炙去油,乳细搽上,以膏贴之。此药毒未尽则提脓外出,如毒巳尽则收口。(《疡医大全》海浮散)
治五痔:没药一两(研),黄矾、白矾、溺垽(火煅)各半两,麝香一钱(研)。上五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洗拭净,以药干敷。(《圣济总录》消毒没药散)
治漏眼脓血:没药、大黄(蒸,少用)、朴硝。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茶亦可。(《银海精微》没药散)
治血灌瞳人,外障疼痛: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眼科龙木论》没药散)
关节疼痛。用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研末)三两,和匀,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刀伤。用乳香、没药各一钱,以童便半碗、酒半碗,温化服下。
没药的配伍效用
配乳香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没药活血散瘀,乳香行气舒筋,气血兼用,取效尤捷。
配穿山甲:没药与穿山甲,皆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因一为植物胶油,溶散迅速,一为动物虫类,行散力强,两药相伍,相得益彰。
配温酒:没药研细,温酒调服,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痛者。没药活血散瘀止痛,温酒通脉祛寒止痛,一散瘀,一祛寒,邪除痛自止。
配血竭:没药与血竭,皆能人肝经,内服活血散瘀止痛,外用止血生肌疗疮,二药配合,内服外用,相须相使。
配滑石:清热消肿。没药味辛苦性平,散瘀消肿;滑石味甘淡性寒,清热渗湿。二药相伍,湿热祛,肿得消,瘀血除,热自清。
配雄黄:解毒疗疮。没药消肿生肌,雄黄燥湿解毒,二药外用,疗恶疮流脓者甚效。
配麝香: 没药与麝香,皆能行血分滞,均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然而,一为植物油胶脂,活血散瘀之性较为缓慢,一为动物分泌物,辛香走散之性迅而甚烈。二药配合,麝香速达,没药后固,相互为用。
配冰片:二者同具消肿止痛之效。但没药性味平和,长于生肌疗疮,冰片大香而凉,长于清热解毒,二药互伍,相辅相成,疗疔疮、无名肿毒甚效。
没药配伍红花:没药活血止痛,红花活血祛淤通经.二者合用,有活血、祛淤、通经、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血淤所致之心腹疼痛、痛经、产后淤阻腹痛及跌打损伤之淤滞疼痛.
没药配伍五灵脂、香附:没药活血止痛,五灵脂活血化淤、止血止痛,香附疏肝行气止痛.三药合用,有活血化淤、疏肝行气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气滞血淤之心腹疼痛、痛经等.
没药配伍延胡索:没药活血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而行气.二者伍用,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血淤气滞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
没药散
【处方】
没药(一两),独活(一两半),晚蚕沙(微炒,一两半),芎藭(一两半),防风(去芦,一两), 蔓荆子(一两),当归(一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虎胫骨(一两.酥炙黄)。
【炮制】上捣烂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白虎风,流注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没药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由于没药所含之树脂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内服只宜小剂量或外用。在常规剂量3g以内水煎服即可有不适反应。剂量大于3g,水煎服,常有恶心反应。研末吞服后,胃不舒、胃痛的反应更大。乳香和没药都不宜长期服用和大剂量服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脾胃虚弱、孕妇及虚证无瘀者慎服。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霹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使用禁忌
过敏反应:少数人服后会出现过敏性皮疹、面红、发热、恶寒。
未经炮制:内服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的没药,可引起胸闷、烦躁、呕吐、腹痛、腹泻。没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用药不当:没药活血祛瘀之力大,孕妇忌服,痈疽已溃者、腹痛而无瘀血者、血虚无瘀者均不宜服用。
没药的炒制
没药炒制前的必备条件:清洁干燥的铁锅1口,直径330mm;普通白纸1张,要求有吸湿能力,宽150mm;经清水洗净干燥的铁盅1个;尖端如一字形竹片1只;圆环硬纸板1只,内径35mm,外径120mm。
没药的炒制:
将没药置入铁盅里,用圆环纸板盖住铁盅口,以免颗粒飞溅丢失,造成浪费。随后,用力将没药捣成均匀的细粉末,越细越好。把宽150mm的白纸放在铁锅的底部位置,将捣成粉末的没药倒在白纸中间,厚薄一致,密度适宜。
在微微加热的同时,用竹片将没药粉末进行不断翻转,使它受热均匀。当没药粉末受微热后,渗出的油脂会浸润白纸,并向四周扩散,同时冒出烟雾。
当烟雾逐渐减少至消失时,迅速离开火源,停止加热,可见没药粉由红棕色逐步变成黑色,最后变成焦黑色,冷却后复原成颗粒状。除去纸屑,即可入药。注意炒制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没药碳化后无镇痛疗效,并且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炮制
制没药:不规则形的团块或小块,长1-2cm。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粗糙,质硬,破碎面棕褐色;气香特异,味苦。
醋没药:小碎块状或圆颗粒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油亮,有醋气。
炒没药:形如醋没药,表面有光泽,气微香。
明没药:为红褐色至紫棕色块状物,略透明,无杂质,质佳。
狗没药:又名狗皮没药、马没药、马皮没药。为用狗皮或马皮包裹者。质次。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7236 字) 展开全部内容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 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 *** 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二)姜炙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另一种是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油炒(如淫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三、各类炙法的辅料用量
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
或用干姜3kg。羊脂油炙淫羊藿辅料用量为20%。
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合为5kg/100kg,百部为12.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
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等,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注意:一般用量和特殊用量均必须记忆。如黄连酒炙、姜炙和吴萸炙的辅料用量。
四、各类炙法的注意事项
易挥发的辅料和药物拌匀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以促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防辅料挥发;若酒、醋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若蜜加水则应加开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但盐炙杜仲用中火;一般炙药应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晾凉,但杜仲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蜜炙则炒至药物不粘手;先炒药后加辅料时,应边炒药边加辅料拌炒,以炒制均匀。
蜜炙的注意事项有多种:
(1)炼蜜用开水稀释,加水量约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 *** 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五、具体药物举例
(一)大黄
(1)应知道该药有哪些炮制品种,如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2)要掌握各品种采用什么方法炮制,如酒大黄酒炙、大黄炭炒炭、醋大黄醋炙等,并要注意熟大黄既可清蒸又可酒炖,清宁片由酒和蜜两种辅料经加工炮制而成。酒大黄和熟大黄均用黄酒,但用量不同,每100kg药物,酒炙用酒10 kg,酒炖用酒30kg。
(3)需掌握各规格的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4)与炮制后毒性的降低、药性的缓和、药效的增加等有关的现代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大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
(二)麻黄
有麻黄、蜜麻黄、麻黄绒和蜜麻黄绒。生麻黄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能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症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但具有平喘作用的L-α-萜品烯醇,四甲基吡秦,石竹烯及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柠檬烯,芳樟醇含量增高。从而进一步说明麻黄炙后发汗作用降低,而平喘作用增强的传统经验。
注意:
其他单味药均应按照此方法,将这四种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若现代研究内容不能说明药效的变化则了解即可。但需注意该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否清楚,清楚的也应记忆,如甘遂的毒性成分是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还要知道若是有效成分,炮制时应如何避免损失,如黄柏水处理要少泡多润,干燥要阴干或低温烘乾,不宜曝晒,防止小檗碱损失。
关于炙没药的功效与作用和药炙作用和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延伸阅读:如何正确鉴别中草药?
眼观
看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或纺锥形,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装。
看颜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药材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比如,黄连色要黄,丹参色要红,玄参色偏黑等。
看断面。很多药材的断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黄芪的折断面纹理呈“菊花心”样,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等。
手摸。
手摸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例如: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手捏法。用手感受药材的干湿、黏附。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
手掂法。用手感受药材的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如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
鼻闻。
直接鼻嗅法。将草药靠近鼻子闻它的气味。例如:薄荷的香、阿魏的臭等。
蒸汽鼻嗅法。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犀角有清香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揉搓鼻嗅法。因有些草药的气味微弱,我们可以将它揉搓后再闻味。例如:鱼腥草的腥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口尝。
鉴别药材不仅可通过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
水试和火试
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一下会产生特殊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