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育网(nwobb.com)搜集、整理了:本文《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常识,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有育(gh_b1003d72df97)。
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 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别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别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目录
1 拼音 2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柏枝
2.1 地柏枝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地柏枝的药理作用
3 卷柏科植物兖州卷柏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柏枝
3.1 地柏枝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4.1 拼音名 4.2 地柏枝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地柏枝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地柏枝的药理作用 5.11 性味 5.12 归经 5.13 功能主治 5.14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5.15 各家论述 5.16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柏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柏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柏枝
1 拼音
dì bǎi zhī
2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柏枝
地柏枝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1]。
2.1 地柏枝的别名
巖柏草、石柏、百叶草、黄疸卷柏、孔雀毛[1]。
2.2 来源及产地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Hieron.的全草[1]。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北至陜西南部[1]。
2.3 性味
辛、微甘,平[1]。
2.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1]。
①治湿热黄疸,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鼻衄,吐血,痔血,脏毒下血,血崩[1]。煎服:15~30g[1]。近用地柏枝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4g)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肌内注射,每次2~4ml[1]。经一至二疗程(十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或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1]。
②治外伤出血,研末撒;烧伤,研末调敷[1]。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异茴芹香豆素、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等[1]。
2.6 药理作用
注射液能缩短兔出血和凝血时间;在试管内能延迟纤维蛋白溶解,并能增加血小板总数和升高白细胞数[1]。
3 卷柏科植物兖州卷柏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柏枝
地柏枝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本草经》记载的兖州卷柏之别名[1]。
3.1 地柏枝的别名
金扁柏、石卷柏、田鸡爪、飞扬蕨、地柏枝、细叶金鸡尾、柏叶草[2]。
3.2 来源及产地
卷柏科植物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w.) Spring的全草[2]。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四川、江西、湖北、陜西[2]。
3.3 性味
淡,微苦,凉[2]。
3.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止咳化痰,清热利湿,止咳,止血,解毒[2]。
1.治吐血,鼻衄,咳血,痔血,崩漏,痰湿咳嗽,黄疸,水肿,痢疾,腹水,淋证,带下,瘰疬,乳痈[2]。煎服:15~30g(鲜草,30~60g)[2]。
2.治烫伤,研末油调敷;创伤出血,鲜品捣敷[2]。
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海藻糖[2]。
4 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4.1 拼音名
Dì Bǎi Zhī
4.2 地柏枝的别名
巖柏草、巖柏枝、石柏、巖柏、山扁担、红鸡草
4.3 来源
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4.4 性味
辛、微甘,平。
4.5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4.6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地柏枝 5.1 出处
1.出自《草木便方》2.《本草经》:地柏,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黄,状如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长四、五寸许。四月采,暴于用;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
5.2 拼音名
Dì Bǎi Zhī
5.3 英文名
Moellendorfs Spidemoss Herb, Herb of Moellendorfs Spidemoss
5.4 地柏枝的别名
地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巖柏草、石柏、巖柏枝、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山扁柏、细叶狼鸡、红鸡草、并草、发治草、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帅石草、石掌柏、四叶菜、巖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草、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金花草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
采收和储藏:7月(大暑前后)拔取全草,抖净根部泥沙,洗净,鲜用或晒干。
5.6 原形态
江南卷柏,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cm。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鉆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角呈卵状三角形,长512cm;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mm,宽约1.7mm,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mm;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鉆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山坡、林下、溪边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陜西、甘肃。
5.8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鉆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角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及其下的数层细胞均为厚壁细胞,木化,皮层与中柱之间有空隙;维管束周韧型,木质部成长条状。
叶表面观:鳞叶的上表皮细胞狭长形,而气孔附近的下表皮细胞则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7个,但上表皮孔分布较少。
5.9 化学成份
含异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
5.10 地柏枝的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数亦有升高。
2.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5.11 性味
甘;辛;平;无毒
5.12 归经
肝;胆;肺经
5.13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主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5.14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5.15 各家论述
1.《本草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2.《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3.《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4.《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5.《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6.《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5.16 摘录
地柏枝
(《草木便方》)
【异名】地柏(《本草经》),油面风、铺地金牛、百叶草、烂皮蛇(《广西药植名录》),岩柏草、石柏(《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岩柏枝(《贵州药植目录》),孔雀毛、土黄连、石金花(《江西草药》)。
【来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
【植物形态】江南卷柏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20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 ,全形呈卵状三角形,长5~12厘米;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长约2.5毫米,宽约1.7毫米,叶平滑,上半部的叶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长3~6毫米;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
生长于山涧、林荫、土墙边等阴湿处石上。分布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北至陕西等地.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可能含酚性物质,并初步认为主要含二种醛类衍生物,一种熔点为197~198℃,另一种熔点为204~207℃。
【药理作用】提取物(可能为醛类成分)在体外及整体动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迟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敷亦有升高。毒性很低,对小鼠静脉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观察3天,活动无异常。
【性味】甘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淡微辛,性平,无毒。"
③《江西草药》:"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止血,清热,利湿。治吐血,痔血,便血,血崩,创伤出血,黄疸,淋病,小儿惊风。
①《本草经》:"主脏毒下血,与黄耆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
②《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出血。"
③《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④《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小儿风热。"
⑥《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吐血:地柏枝、侧柏叶、棕树根、茜草根、苦蒿头、白茅根。水煎服。
②治汤火烫伤:地柏枝,研细,调麻油搽。
③治刀斧伤出血:地柏枝研末敷,(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黄疸:岩柏草、马兰、鸡眼草。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惊风:石柏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鼻疮:岩柏枝五钱,辛夷花二钱,鹅不食草一钱。煨水服,并取渣绞汁滴鼻。(《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类出血
取江南卷柏制成注射液应用。供肌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生药8克,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供静脉注射用的每2毫升含氯仿提取物20毫克,用时加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推注或滴注,每日1次。均10~15天为一疗程。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1~2个疗程;对慢性、继发性患者须用药3个月至半年以上。观察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共60例,结果治愈13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6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术后出血等各类出血性疾病共76例,其中显效60例,进步13例,无效3例。有的用药2~4天出血即止。副作用少。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取岩柏2两(小儿1两),水煎服,每日1剂。若黄疸深者加茵陈1两,栀子3钱;胃纳差者加平地木、葎草各5钱;肝痛明显者加丹参1两;谷丙转氨酶很高者加半枝莲1两,或六月雪1两,败酱草1两,蒲公英1两(任选一种或二、三种)。治疗122例,治愈102例(83.6%),显效18例(14.8%),无效2例(1.6%)。平均胃纳恢复正常时间为8.07天,退黄时间为12.33天,住院平均29.95天。
提醒您:地柏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别称:江南卷柏、石金花、孔雀毛、岩柏枝、石柏、百叶草、地柏。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10~18厘米。下部茎不分枝,其上叶疏生,贴伏,钻状卵圆形,具短芒;上部枝着生的叶较密,羽状分枝,全形呈卵状三角形,叶小,排列成4行,两行侧叶的叶片两侧不对称,急尖,叶平滑,上半部的中半卵圆形,基部圆,边缘白色;下半部的叶半矩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疏齿,基部心脏形;两行中叶的叶片卵圆状椭圆形,渐尖,有芒,中脉明显,边缘白色。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4棱;孢子叶圆形至卵状钻形,渐尖,龙骨状,微有毛,上着生孢子囊,内含孢子。地柏的全草可入药,全年均可采收。
生长环境:湖北、陕西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生于山涧、林荫等阴湿处石上。
性味功效:味甘、辛,性平。止血,清热,利湿。
验方精选:第一方:地柏枝适量,麻油适量。
用法:研细末,麻油调涂。
主治:汤火烫伤(轻度者)。第二方:地柏枝120克,鲜麦芽60克,白酒少许。
用法:水煎,去渣,加白酒少许,分2次,早、晚饭前服;第二剂加大黄60克,水煎加白酒服;第三剂不加大黄;第四剂加大黄(每隔1日加大黄)。连服5剂。服药期间忌酸、辣、芥菜、萝卜、油腻、煎炸食物。
主治:单腹胀便闭。第三方:地柏枝30克,侧柏炭、棕炭、茜草炭各1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胃、十二指肠出血、鼻衄、咯血。第四方:地柏枝适量。
用法:烘干,研细末,干洒伤口,加压止血。
主治:外伤出血。第五方:地柏枝50克,茵陈30克,栀子10克,丹参30克,败酱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黄疸型肝炎。第六方:地柏枝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惊风。第七方:地柏枝20克,鹅不食草3克,辛夷6克,苍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鼻旁窦炎。
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别名、地柏枝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延伸阅读: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长放在空旷通风处,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最多不超过四年。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堆积的时间越长,药效可能就会减弱,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