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引发小儿肌肉营养不良的病因主要是遗传,除此之外还有患者自身的基因突变等。不少人对于此病的症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耽误了最佳的时间,那么此病的症状有哪些呢?如何预防好呢?
常见症状:体重偏轻、四肢无力、心累、心慌
1、双下肢近端无力,跑步困难、易跌、上楼费力。
2、四肢近端、肩胛带、骨盆带的肌肉明显萎缩。
3、行走时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及下肢呈摇摆状,似“鸭步”步态。
4、因肩胛带肌肉无力、萎缩,当双臂前伸时可见“翼状肩胛”。
5、由仰卧位起立时表现出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撑地、扶膝、伸腰等特殊姿态,又称Gowers征。
6、腓肠肌或三角肌等处可见假性肥大。
7、面肩肱型:肌病面容,闭目不合,噘嘴不能,口唇肥厚等;翼状肩胛;上臂细瘦。
8、肢带型: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上楼困难,举臂不能过肩。
9、眼咽型: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吞咽困难,构音不清。
本病防重于治,应提早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降低本病在人群中的遗传负荷,减少本病的发生。
1、产前诊断有家族遗传史或携带者或已生一患儿的女性,在妊娠时,可抽取产前羊水细胞检查染色体,询问相关遗传学家,如发现患儿应及早中止妊娠。
2、新生儿筛选目的是尽早发现患儿及携带者。
3、检出携带者检出携带者的方法有多种,如家系调查、肌电图检查和肌活检等。其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则可提高检出携带者的阳性率。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应做好产前诊断。
延伸阅读:新生儿体重正常范围
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范围是2500~4000克。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有一定关系,如果新生儿在宫内发育情况较好,出生时体重可能会较重,通常在3000克左右。如果新生儿在宫内发育较差,出生时体重可能会较轻,通常不足2500克。由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出生体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与正常范围相差较大,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就诊,查明引起的原因,以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家长还需注意新生儿的喂养情况,避免一次性喂养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