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产儿脑积水这种疾病,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更不用说此病的一些常见表现了。脑积水的症状很明显,尤其是脑袋会比一般的小朋友大很多,面对此病积极治疗是关键,是宝宝的最后希望。
一般表现
病婴烦燥不安,呕吐,疲倦。多在出生后数周出现头颅增大,一般多在3-5个月时才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额部向前突出,囟门扩大隆起,颅缝增宽,头顶扁平,头发稀少,头皮静脉怒张,面颅明显小于头颅,颅骨变薄,叩诊呈“破罐音”。晚期出现眶顶受压变薄和下移,使眼球受压下旋以致上部巩膜外露,呈“落日状”。
特殊情况
因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因而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患儿还可出现脑退行性变,四肢中枢性瘫痪,视神经受压萎缩而致失明,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等,常并发身体其它部位畸形。
部分先天性脑积水患者到成年时才呈现症状。
传统治疗
例如利尿或抽脑脊液治疗后患儿经症状只有短暂缓解,因此只可作为缓兵之计,为手术治疗之前的治疗。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头上布有“五官七窍”,人脑主宰着全身各部的生理功能,故又可以说“脑为精明之府”。脑的生理特点是“喜清宁,恶浊扰”。因于种种原因致使脑脊液失去正常代谢和循环,瘀积于蛛网膜下或脑室内,形成外部或脑内积水,使脑室扩大,脑组织受挤压而萎缩,导致脑功能障碍,形成所谓“浊邪上犯,清窍受阻”,甚则颅内压力升高,头痛、头晕及肢体功能失常等病症迭出。
中医以辛、苦、温、香中药组方,经鼻和口腔给药,外用和内服相结合,以辛散疏通气机,使气血流畅,苦温祛浊邪通经络,加速气血流能,使脑络得到濡养,而香窜经鼻入脑,以开脑窍醒神。使浊邪祛除,脑窍开通,神明伸张,恢复脑的正常功能和健康,以治疗脑积水。此种方法就是“通窍导水法”。
复合型方法治疗
传统的药物和中医只治标不治本,神经靶向修复疗法在2012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疑难病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应用报告会”上被提名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领域最有效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NS靶向定位治疗仪精准确定治疗部位,使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介入方式,快速、有效、直接的作用于损伤部位。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经受损和死亡的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器官的再次发育。康复人数已达到了数十万人,有效率93.3%。
延伸阅读:新生儿一天拉几次粑粑正常
粑粑是指大便,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天排便次数通常在6次-8次,但也需要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不适症状进行判断,通常因人而异。
如果排便次数增加但精神状态良好、进食奶量没有明显减少,并且大便形状没有异常,通常是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的日常情况。如果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了精神萎靡、拒食、腹胀、大便形状改变等症状,可能是腹部受凉、病原菌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注意新生儿身体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